我们一提到读书就会说读书有多辛苦,那些耳熟能详的诗词、俗语都在反复唠叨这一点,比如说“学海无涯苦作舟”,比如说“寒窗苦读”,等等。还有许多关于读书的故事,都在一个劲地渲染读书的艰辛,比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莹映雪”,还有范仲淹读书时的断齑画粥,欧阳修的母亲画荻教子,等等。
诗圣“杜甫”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要苦读书:“富贵必从勤劳得,男儿须读五车书”(《题柏学士茅屋》);唐代诗人杜荀鹤也说要苦读书:“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题弟侄书堂》);明代理学家曹端更是直言“苦苦苦,不苦如何通今古”(《书户》)。正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啊!
不过,本文和大家分享的偏偏和别人不一样的一组诗。在诗中作者不提考试、功名、做官、发财这些功利的追求,而是着眼于读书本身所具有的无穷乐趣,而且是一年四季各有各的乐趣。
这个诗人就是生活在宋代末年,元代初年的一个有骨气的诗人翁森。南宋灭亡以后,他不愿意在新朝入仕,于是在家乡隐居办学校、教学生,没有做官却桃李满天下,是一非常纯粹的读书人。他的一组诗《四时读书乐》据说在民国时期曾入选语文读本。
第一首,写春天读书的乐趣。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春天读书好,好在哪里呢?当然是天气越来越温暖,不仅大自然万物复苏,人的身心也从冬天的寒冷中舒展开来,春天的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朋友,鸟语花香,和风拂面,空气中弥漫着百花的芳香,这么美好的季节当然不能虚度了。
第二首,写夏天读书的惬意。
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莹入炜。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
在夏天的晚上读书同样很有乐趣,虽然白天已经够长了,可是沉浸在读书乐趣中的人还嫌不够,晚上继续点灯读书,直到灯芯燃尽了,萤火虫又一闪闪的飞了进来,这真是令人惊喜的夏日夜景了,要是没有挑灯夜读的习惯,又怎么能够享受到莹火虫相伴的美妙呢?
第三首,写秋天读书的心旷神怡。
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呜。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簌涵虚清。
床前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相比春天的繁华,夏日的热烈,秋天的自然显得沉静,而沉静不正是读书的最佳状态吗?虽然也有萧萧的落叶,也有微弱的蟋蟀声,但秋天毕竟更加给人一种寂静之感。热闹的时候,当然也可以好好读书,但如果环境安静,没有杂事杂音的打扰,读书的效率更会提高,就足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首,写冬天读书的清新宁静
木落水尽千涯枯,迥然吾亦真见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冬天是最萧条的时候,但对于读书人来说就成了一个人的狂欢。同时还要增加一点仪式感“地炉茶鼎烹活火”,书房里茶香四溢,茶杯的温热好像将书本都染上了几分暧意。
翁森的这组诗给了我们的启发是:读书动机要纯粹,不是抱着功利目的去读书。要从外在的环境上营造读书的意境,也就是我在前面说的要营造读书的仪式感。同时,从内在体验上读书的心态沉静下来,静静地体会读书带来的心灵的交流与变化。我们将读书要变成一种生活的习惯,而这种习惯的最高境界,就是读书已经内化成我们的一种修养、气质和智慧,也就是苏轼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有书相伴,花开四季,每一个季节,都是我们最好的年华,在这里享受读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人生唯有读书好!
各位友友,翁森的第一首诗,引用了一个典故,您知道这个典故吗?您可以在评论区互动留言分享啊!
以文养心,以诗明志。谢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