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文化从最早的象形文开始......到篆书......最后到了现代规范简体楷书时代,一路走来,随着中华传统文化复兴工程的开张,中华书法文化带给越来越多的人精神充实与愉乐。

未来的书法教育市场将随着人口的增加再进一步扩大产业空间。

也许因为简体规范汉字尚且年轻,简体楷书规范书法尚且处于发展时期,对于有心于书法研究发展的书法人而言,有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正如一位书法研究达人所言“书法只是门技艺,只能继承,不能遗传”。书写技能任何人都必须从头学起,一代又一代。

田英章讲楷书15种基本笔画(楷书字根技法之9)(1)

图:田英章厂字旁书写技法总结

田英章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描述了他书写“厂”字旁经验:“厂,横笔稍短,略有抗肩。 撇不可以粗重,向外伸展,但不可太长。撇笔与横笔可以衔接,也可以不接,要求舒展大方,生支流丽”。田先生在著作中接供了4个例字的示例,都作为半包围结构出现。在规范字中,“厂”字旁是“横”与“撇”实接一起,是严格的一个整体。但地书法中书写时,却多将横与撇分离。而且让横稍短,由此让整字在形式上有一些上下结构的面貌,让整字显得更为平衡。

图:田英章工笔楷书《春风杨柳》

国为书法字有时可能个体比小楷要大型得多,在大字观看时,半包围结构字的平衡感就很容易补打破。从《春风杨柳》4个字的结构容易看出,左右结构与上下结构布局的字更显条理性与层次感。这种处理算是书法字与书面印刷体字的一些结构变通。通过适当使用"不影响识别前提下"的结构变通,字型漂亮了,各个字根的意义也可以照常领会。其实书法就讲究形神结合。毕竟中国汉字来源于象形起源,“会面识意”才是表意中国方块字的底蕴根本。

田英章讲楷书15种基本笔画(楷书字根技法之9)(2)

图:田英章工楷《厚德载物》

在《厚德载物》这幅作品中,“厚”字的处理又与例字中的“厚”字有所不同。厂字头的小“横”格外精壮,更主要的是与其下面的“日”字实接地一起,而左撇则相对远离了小横,因此让整字更象左右结构字。左撇更象左边偏旁,占用整字的左侧三分之一空间,“撇”从始段“起笔”至中段“行笔”,再至末段“收笔”的“一画三段写”书写技巧中,体现出修长的“一波三变”的动态。这样的适度的灵活变化让整幅作品多了一份观赏性

田英章讲楷书15种基本笔画(楷书字根技法之9)(3)

图:田英章工楷《武克祸乱 文怀远人》

楷书书法规则严格,这保证了楷书作为“楷模”的标准性,保证的文字形态的稳定性。更主要的是,它保证了文字作为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意义传递的标准性与准标性。要不然,不知道几代人后,楷书变得与以前大不一样,未来的人估计连历史书也读不懂了。事实上,楷书书法大众审美倾向趋于一致:横平竖直,分布均衡。

楷书是一种趋向规范化的一种字体,虽然是中国文字发展到最后才出现的,但它综合了其它书体的主要优点。这样的优点让它担当起文字文化传承的信使作用。不论你是否讨厌楷书书法的严格偏于刻板的风格,但它都会以一种大众接受的越来越广泛的形式而存在。因为越来越多“互联网+”都用这种规范体来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