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未经本人同意请勿转载),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红楼梦31回读书感悟?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红楼梦31回读书感悟(恨玉不成钢)

红楼梦31回读书感悟

(本文系原创,未经本人同意请勿转载)

结缘“红楼” 重拾旧梦

当我在高中第一次读《红楼梦》的时候,就已经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后来上了大学,读的书多了,读的关于《红楼梦》的书也多了,那些“红学”研究者们倾尽半生的精神也深深打动了我。那时,我总是下载《红楼梦》里的歌曲在宿舍里反复播放,沉浸在那样的氛围里久久不能自拔。毕业后,本着对《红楼梦》和对“红学”的热爱,我还专程赶往“红楼梦中人”的海选分赛区一探究竟。2010年去北京游玩时,我怀着憧憬的心情,专程到北京大观园探访,那里是86版《红楼梦》电视剧的拍摄基地之一。去年底,八岁的姑娘要参加“小小讲书人”活动,我们为她挑选了少儿版《红楼梦(宝玉遭痛打)》的片段。我受姑娘感染,重拾《红楼梦》。

金钏落井,琪官“添乱”

《宝玉遭痛打》是《红楼梦》第三十三回的内容,也是全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红学”研究者刘心武说:曹雪芹特别善用“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写作手法。那么,这一回里又有哪些隐喻呢?且说金钏跳井,宝玉得知后心中五内摧伤,(宝玉一贯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一见女儿就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恰逢金钏因和他的几句玩笑话而落得投井身亡的境地),撞见父亲后也是精神恍惚,言语支吾,贾政正要生气,偏偏忠顺王府来人又要琪官(一名养在王府“随机应答,谨慎老城的唱戏的优伶”),贾政得知后又惊又气。读原著和查阅“红学”爱好者的著作,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贾政会这样反应。忠顺王府和贾府本来是没有什么政治连接的,所属不同的政治集团,平时是互不干涉的,却因为一个琪官让人家亲自过来质问。宝玉还想抵赖,长史官却直接问琪官的红汗巾子怎么到了宝玉腰里(注意此处是说腰里,不能被外人直观看到),可见贾府重要人物平日里的一举一动都是被忠顺王府所监视的,更是贾府所不敢轻易得罪的一个存在,那就无怪乎贾政的反应了。偏偏宝玉在狡辩后,还被长史官拿这么私密的事证了出来。

贾环“下石” ,贾政发狠

目瞪口呆的贾政送走了那官员,正要返回家中收拾候着的宝玉,却见贾环带着一众小厮乱跑,这贾环是谁呀?他是贾政的姨娘所生的一个小儿子,贾环是庶出,偏偏他娘赵姨娘地位低下却又心思歹毒,母子两个总是千方百计的构陷宝玉,唯恐天下不乱。这不,金钏跳井了,“人头这么大,身子这么粗,泡的实在可怕,所以才赶着跑了过来”。贾环眼珠子一转就让贾政支走了其他人,他则有板有眼地告诉贾政:金钏之所以跳井是因为“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房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读到此处真是让人感到惊愕,熟悉宝玉和看过前面章节的人都知道,宝玉和金钏开玩笑的时候被王夫人撞见,(作为正统封建贵族家长的代表人物,王夫人是墨守陈规,尊礼守教的代言人)她就看不惯作为贵族公子的儿子素来爱和下人丫头们相互玩笑逗乐,为了杀鸡儆猴以儆效尤,她就狠狠羞辱了金钏,并吓唬她以后要赶她走再也不让回来,不管不顾金钏的苦苦哀求。金钏最终羞愤难当就跳了井。封建社会上层贵族的王夫人和薛宝钗,反而觉得金钏跳井是“奇事”:丫头嘛下人嘛是要有等级意识的,怎么能跟贵族公子随便开玩笑呢?训你两句你不该受着吗?还要去投井,真是“奇事”一桩!但是到了贾环的嘴里,就完全“变了味儿”。于是乎,那贾政就想啊:宝玉你这不肖儿,平时里让你读书应举,结交官宦你全然置若罔闻,这账我都记着呢。今天好不容易贾雨村来了,想让你露面结交封建贵族权势,你磨磨唧唧半天不露面,出来了也是“全无一点慷慨挥洒的谈吐,仍是葳葳蕤蕤的”,还没跟你新账老账一起算呢!你居然敢背着我“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还是忠顺王喜爱的优伶,还敢藏匿了起来,你知道北静王和忠顺王向来互不干涉、势不两立的吗?(著名红学研究者刘心武考证)谁给你的胆?你自己不成器不能光宗耀祖也就算了,难道还要拉着咱们的大家族跟着你一起倒霉吗?这还不算,你还“逼淫母婢”,这下看我不活活打死你这个孽障!且说贾政经历了前面的事本身已经是暴跳如雷,这会儿听贾环火上浇油,更是怒不可遏,要打死宝玉的心已经深深地埋下了。宝玉见贾政的反应早知“凶多吉少,哪里知道贾环又添了许多的话?” ,好不容易“只见一个老妈妈出来”,还是个又老又聋又麻木的(认为金钏跳井赏了银子就能了事),这下只能眼睁睁等着一顿暴揍了……众小厮们不敢违背贾政的命令,只得按着宝玉打板子,但众小厮对这一位主子爷到底不敢下手太重,打了十来下之后就被贾政一脚踢开,这下贾政自己“夺”过板子,“狠命”的又打了十来下……注意此处曹雪芹的文字运用。在他的笔下我们能够感受出,贾政这样一位在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下的一位父亲,在这一刻,对自己这样的一个儿子是多么恨铁不成钢呀!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起现代社会的许多父亲来,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谋得一席之地,或者认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于是把自己的期许寄托或强加在儿女身上,也不管儿女的喜好和抱负。当这种期望在儿女身上不能被满足和被兑现的时候,他们是多么的痛心疾首或者歇斯底里!他们在孩子小时候,可能要的是一个好的学习成绩,长大以后,他们要的就是孩子如何出人头地,或赚取更多的金钱,取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他们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发展全然不管不问,孩子如若违背他们的意愿,他们就表现出自己简单粗暴赤裸裸索取的一面,或者说他们把对社会的压抑情绪,都发泄在孩子身上,说这种父母心理扭曲也绝对不算冤枉!

贾母救孙,“闹剧”终止

后面的情节发展大家是非常熟悉的,宝玉的生母王夫人来了,哭天抢地的要阻拦。借着王夫人的视角我们也看到了宝玉此刻的情形:“由腿看至臀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想到已经去世的宝玉的哥哥贾珠,王夫人和贾政更是“那泪更似走珠一般滚了下来”。为何提到贾珠他们两口子会哭的更加伤心呢?我认为有三个原因:其一,他们想起来自己的第一个儿子贾珠听贾政的话,热衷于通过科举考取功名利禄,和“在家疏荒学业”的宝玉简直不可相提并论,不幸的是这么一位和他们三观一致的大儿子,却在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其二,宝玉真的要被打没了,他们的指望头也就更没了;其三,才是父母对于儿子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现实就是这样残酷,文字的表象后面隐藏的是赤裸裸的封建利益纠纷,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什么吸引那么多人去研读也就不言而喻了。我们且往下看,随着故事情节的铺陈开来,人物矛盾的不断激化,陆续出现的人物也越来越多了,86版《红楼梦》电视剧在这一集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贾母的出场了,她的那种威仪,她的那种对孙子被爆打的痛心,以及她对儿子如此下狠手的深恶痛绝都表现的淋漓尽致,那种强烈的情感呼之欲出!“闹剧”终于停止了,贾政被贾母撵走了,宝玉终于被“送入怡红院内自己床上卧好”,“又乱了半日,众人渐渐散去”,本回终于告一段落。

关于对本回的看法以及对书中细节的深挖,一直以来都是文学爱好者,尤其是“红学”研究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爱好者,有感而发,一家之言,抛砖引玉,与同好者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