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勇刚,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全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全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全文

作者: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勇刚

曾子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论语·学而》)说的就是对逝者的祭奠和祖先的追思,为国以礼,为政以德,生命便获得了尊严,民众的性情就会归于厚重。《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即祭祀,“戎”即战争,在古代社会,这两件事决定着国家的盛衰,甚至存亡绝续。时至今日,“祀与戎”仍是关系到国家稳定与和平的大事。

唐宋以来“祀”最隆重的节日就是清明节。清明是时令节气,也是民俗节日,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杜牧的《清明》传唱不衰,就是引发了人们对埋骨九原的亲人的思念,虽然生死两茫茫,幽明已相隔,却一年又一年地扫墓祭拜,馨香祷祝。

清明的拜祭关乎家族,还关乎民族,是小爱也是大爱。在这个节日,我们既要思念亲人祖先,也要缅怀民族英雄——那些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付出生命的英雄,那些为保卫共和国的安全而牺牲的英雄。

2021年适逢建党一百周年,清明时节,我们情不自禁地怀念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他们甘愿戍守边疆,是界碑也是丰碑。英雄已矣,但英雄的丰功伟绩,英雄的飒爽英姿,英雄的崇高理想,将长留于天地之间,与日月同辉。

去年,新冠疫情肆虐中华大地,来自全国的白衣天使们不顾个人安慰,战斗在抗疫的一线,夜以继日地与病魔抗争,抢救病人的生命。有些医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大医精诚”的职业操守,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清明时节,我们献上洁白的鲜花,怀念那些牺牲的白衣天使,同时悼念那些被新冠病魔夺去生命的人们,愿他们在天堂安息。

去年,我们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我们将开启“十四五”,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我们不能忘记,在脱贫攻坚斗争中,1800多名扶贫干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用责任托举了信任,用生命兑现了使命。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以生命赴使命,是战士,更是英雄。

清明既是扫墓祭祖的节日,又是万物“吐故纳新”,万物发荣滋长的节气。这个节点最适宜野外踏青,舒放身心,人们可以亲近自然,尽情享受春天的乐趣。“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陈与义《春寒》)那是雨天的美,还可以感受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的明媚与活力。清明节放风筝,也是少不了的,民间一直有这个传统。清人吴友如的《清明节放风筝》诗云: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还有高鼎的诗《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风筝在天上飞翔,恣意自在,早已将人的思绪引向白云蓝天。人们放的是风筝,放飞的却是青春梦想,寄托了浓浓的哀思。

时至当下,清明节仍然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重大的纪念意义和延续意义。虽然人们在祭奠方式上有所变化,文化内涵在不断丰富更具时代感。清明节,不忘亲人,不忘祖先,不忘英雄;清明节,去踏青,花枝正春满;清明节,放风筝,放飞中国梦!(刘勇刚)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