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你还能说出几个和它相关的风俗?在端午节这天,你还会遵循几个节日的传统?
不说旁人,就我自己来说,离家求学多年,近几年又“漂”在上海,每年的端午节,除了多一天假期,与平日几乎没什么不同,若是单位没有发粽子,连吃粽子这一习俗可能都省了,更别说遵循其它的那些节日习俗了。
我的老家在江西婺源农村,在端午节这天,有用红绳编制小兜装上一枚煮熟的鸡蛋给小孩子挂在脖子上的习俗,至于为什么,我至今都还不明白,不过我小时候确实挂过,妈妈编的小兜还挺好看的。此外,还有提前腌制咸鸭蛋,在端午开坛食用,以及沿着自家房子撒一圈石灰驱虫避蛇的习惯。
离开家乡多年,那些习俗只存在于我的记忆中,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我无暇“门前艾蒲青翠”“对酒携樽俎”。
不过,今年的端午却有了一些不同。经师长介绍,我有幸在醉西楼茶社参加了一场端午雅集活动,这场雅集带我走进了一个别致的端午。
所谓雅集,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个概念,可以简单理解为文人雅士的聚会,一般会确定一个主题,如琴、棋、书、画、诗、酒、茶等。历史上较为出名的,也是我们比较熟知的雅集活动,莫过于东晋时的“兰亭雅集”,一帮文人聚于会稽山阴,曲水流觞,一觞一咏,作出了37首诗,结成诗集,并由其中较有名望之人现场挥毫作序。作序之人名为王羲之,所作之序便是千古名篇——《兰亭集序》。
本次醉西楼的端午雅集,主题是节令戏,演出京剧《白蛇传》中的选段。在戏曲界,为庆贺节令、传承民俗,有根据节令应时演出对应曲目的习俗,也就是所谓节令戏了。京剧中,端午节的节令戏中我们最熟悉就是《白蛇传》了,因为有白娘子端午喝雄黄酒现原形的经典桥段。不过受限于表演场地,本次演出的是其中的游湖选段。
不胜西楼一场醉醉西楼茶社是一家主打国风的茶馆,位于番禺路290弄。
番禺路在上海看似名声不显,但可谓是卧虎藏龙之地。从前这条路叫做哥伦比亚路,得名于哥伦比亚俱乐部,也就是民国时代的美国海军俱乐部。另一侧便是著名的孙科别墅(孙科为孙中山独子),现在是著名的网红打卡点“上生·新所”,对面就是文艺小资最爱去的幸福里街区。
醉西楼茶社所在的别墅,是番禺路上唯一的一幢四层别墅,茶社位于别墅的三楼和四楼。醉西楼的主营业务是茶和日常餐饮等,但也会根据节令推出一些雅集活动,比如这次的端午雅集。
端午雅集活动定于晚上7点,早早到来的我,正好有时间欣赏一下这幢别墅,体味一下醉西楼的风格。
缓缓走进别墅,简约又清新的大厅布置让我眼前一亮。在灯光的指引下,拾级而上,江南古楼装置的门厅、古色古香的“醉西楼”牌匾,提醒我三楼茶社到了!
据介绍,茶社以“西楼”为名,是因茶社坐落在番禺路东侧,可以眺望西升的月亮,正如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中的“西楼”意象。在古诗词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西楼”。如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清照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西楼”常与“月”一同出现,委婉的表达着思念之情。端坐西楼,孤独赏月,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早年曾用“今晚的月色真美”来翻译“我爱你”,流行一时。日本文学中与中国传统文学一脉相承的婉约,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醉西楼”的名称中还有个“醉”。这里的“醉”指的不是酒,毕竟对于中国人来说,能醉人的从来都不只是酒,茶亦然。“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还未进入茶社,单是看到“醉西楼”的牌匾便已让我浮想联翩。而且,可以看到茶社内身着汉服款款走动的茶仙子,一时间国风古韵扑面而来,期待值直接拉满。
雕栏玉砌应犹在
步入茶社,只见收银台边的墙上画着一幅国画人物,身着绛纱袍、头戴通天冠。据店员介绍,这幅人物图是《宋徽宗画像》,为茶社创始人的好朋友、著名画家胡峻玮老师所作。
宋徽宗赵佶也算是我国古代最出名的皇帝之一了,与唐宗宋祖不同的是,他没有彪炳千秋的功绩,却因的“靖康之耻”而遗臭万年。不过,与政治成就相反,宋徽宗的艺术成就非常高,是实打实的书画双绝。他自创了书法字体“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千古名画《千里江山图》也是在他的授意和指导下完成的。
以这位毁誉参半的帝王画像作为门迎,别有一番趣味。
越过收银台往里走,墙面上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的第二段“六幺独舞”。
韩熙载是南唐名臣,出身北方望族,因家中变故逃亡江南,投顺南唐,颇受重用。后主李煜继位后,因南北局势变幻,对北方来的官员百般猜疑。身居高位的韩熙载为了自保,故意自污,作醉生梦死状,日日宴饮。然而李煜还是不放心,命画师顾闳中去前去打探,把看到的一切都画下来交给他看。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一共五段,分别是夜宴的五个阶段,其中第二段“六幺独舞”最是欢快、热闹,画面中作为宴会主人的韩熙载亲自击鼓,场中有舞姬起舞。以此画装点过道很是应景,因为穿过过道便是三楼的茶厅,也是茶社主要用于举办活动、承接茶客的场所——芸汐仙境。
茶厅内环形分布着5张可坐4人的茶桌,中间区域是一个清水环绕的圆形舞台,水中铺着白石子与各色装饰。每天下午,舞台上会有茶艺表演,而晚上则会不定时有国风乐队表演。畅想一下,在朦胧的灯光、袅袅白雾与悠远的国乐声中安静品茗,确实不愧“仙境”之名。
之所以名为“芸汐”,是因为创始人出身影视行业,用好友们出品的影视作品作为茶社的各空间命名。“芸汐”之名就是来自于热播剧《芸汐传》。此外,在茶社还有得名于《如意芳菲》的“如意”与“芳菲”两个包间,有取自《醉玲珑》的“玲珑”茶包,以及取自《琅琊榜》的“琅琊”包间。
从“芸汐仙境”退出,继续上四楼。楼梯旁的墙面上画的是明代画家仇英的《辋川十景图》。仇英是明代著名画家,与唐寅、文征明等并称“明四家”。他的《辋川十景图》名义上画的是唐代王维隐居辋川别业的诗意,其实以明代园林生活为粉本,移步易景,引人入胜。
《辋川十景图》
四楼的“清欢”品茶区,也就是此次端午雅集的举办地。“清欢”,取自苏轼的名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何为“清欢”?清清淡淡,自在欢愉,茶香也。品茶区不大,只有四个桌位,中有竹帘垂落隔断四周,整体的设计灵感源自热播剧《知否知否》里宋代清雅的官宦家庭住宅风格。有一块小舞台,可用于各类表演之需。
在四楼还有一个阳光露台,露台上仿《庆余年》剧中凉亭制作了一个雅亭茶座,穿上汉服拍照,可谓逼格满满。
醉西楼茶社,在整体的陈设上,处处藏着雅致,用心去看,有着数不尽的惊喜。
但愿长醉不复醒
在“清欢”品茶区落座,瞬间便被茶桌上造型别致的品茗杯吸引。据茶仙子介绍,这款品茗杯由景德镇的个人工作室为茶社特别定制,杯形设计理念源自中国商周时代的鬲式鼎。
鬲是一种中国古代煮饭用的炊器。上部为圆形的容器,下部为三个中空的足,这种独特袋形腹是古人为了扩大受火面积,较快地煮熟食物而设计的。设计师特意将这特点保留下来,用在杯具上。寓意仓禀充实,五谷丰登。
不消片刻,茶点便准备妥当了。透明的玻璃小茶壶里荡着橙红的茶水,壶底点着蜡烛,微弱的烛火确保茶水温热。倒上一杯,轻轻抿一口,茶香浓郁,茶味清冽,带点微微的、淡淡的粽叶香。问过茶仙子才知道,这是为了应节而特意准备的粽子茶。
所谓粽子茶,是把制好的红茶或黑茶,以粽叶包裹储藏、发酵,成品在原本的茶香中带有粽叶清香,别有风味,在端午节泡上一壶,特别应景。当然,若是平日里来,就可以看看茶社的茶单,从繁多的茶品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寒梅如雪、新会小青柑、金丝皇菊金、高香铁观音、牛肉(牛栏坑肉桂)、马肉(马头岩肉桂)、熟普、正山小种和老枞水仙等等,样样独具风韵。
因品茶区桌位有限,同行人数不足一桌的需要拼桌。因我是独自前往,茶仙子便引了两位女士坐了过来。素昧平生之人,因缘际会之下对坐品茗,兴致来时再闲谈几句,也颇具雅趣,或许这也是创始人当初设计这里的一个妙想所在。
闲谈中得知,同桌的两位女士来自广州,本是趁着假期来上海闲游的,经朋友介绍,知道上海新开了一处国风韵味很浓的茶馆,喜好国风文化的她们特意推迟归期,预约了当晚的端午雅集。
7点左右,预约端午雅集的茶客陆续到齐。随着音乐声起,妩媚动人的白娘子、天真烂漫的小青、儒雅帅气的许仙、诙谐逗趣的艄公次第登场。
“最爱西湖三月天,斜风细雨送游船。十世修来同船渡,百世修来共枕眠。”
一番唱念做打,在方寸之地,仅凭一把船桨,便生动演绎了一出趣味十足的《游湖》好戏。
当然,主打国风的醉西楼并不仅仅有京剧主题的雅集活动,还有评弹、相声、昆曲、琴箫国乐等传统表演,不定时上演。有时候,随缘而至,随缘而观,也是雅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