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是消费最直接的变量,不折腾安心发展,扩大增量才是消费转型长久之计

消费与可支配收入数据在哪找(消费观察四)(1)

中国GDP增速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基本是持平的,只要咱们国家GDP保持增长那么我们个人可支配收入也会保持增长。

消费与可支配收入数据在哪找(消费观察四)(2)

不过,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是,我国已经告别经济高速发展阶段,GDP自2007年14%的高点逐年降低,近三年受疫情影响平均增长率只有4.5%,带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同样下降

随着中国经济体量增大,GDP增速下滑是不可避免的规律,还有没有其他途径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呢?

当然有!

消费与可支配收入数据在哪找(消费观察四)(3)

消费与可支配收入数据在哪找(消费观察四)(4)

同学注意到,统计局公布2022年全国人均GDP是85698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6883元,收入与GDP的占比为43%,这二者之间有巨大差距。

平均每个人创造了8.5万元的价值(即人均GDP),而在价值分配过程中,我们每个人所获得的的可支配收入平均则为3.6万元,这个实实在在的获得比例与发达国家进行对比,显然是很低的。

消费与可支配收入数据在哪找(消费观察四)(5)

那么,到底谁拿走了我的收入?

首先我们要明确GDP所代表的财富,不可能全部分配给个人,社会上还有许多必要的支出为创造价值提供保障,比如公司为你提供的平台,社会为你提供的交通生产必要基础设施等,以上这些运营都有其自身的成本和利益诉求。

但是,可以肯定一点的是:如果流进居民腰包的比例过低的话,这里面肯定是有可以优化的地方。

我之前讲过GDP统计方式有三种,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消费与可支配收入数据在哪找(消费观察四)(6)

从收入法来看GDP,我们会发现它是由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构成,其中,劳动者报酬是老百姓的劳动收入,生产税净额为政府部门收入,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可视作企业投入的回报

可以看出,除了居民参与分配,政府和企业也是要拿钱的(2022年总共拿走了GDP的57%)

政府为何拿的多?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大政府国家,要管的事情很多。国家有形的手要发布政策实施目标指导经济,政府就需要掌握更多的资源。资源主要以税收方式收上来之后,国家再统一调控,分配到最需要的部门,以水费、电费、交通设施,义务教育、医疗保障等方式返还给居民。

消费与可支配收入数据在哪找(消费观察四)(7)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虽然钱用在了你身上,但是以大锅饭的形式发放的,你可能感觉不到,就像是疫情期间提供免费的核酸检测(纳税人税收)

政府管理的事物越多,需要的资源也就越多,所以中国政府收入相较小政府大市场的国家要高。

企业为何拿的多?

中国过去劳动力充足,缺少的是就业机会,就给这么多钱你不干还有别人干?劳动法又不健全,缺少有效工会制度,即使上岗的工作者基本权益也很难保障,劳动者一直处于弱势低位。

消费与可支配收入数据在哪找(消费观察四)(8)

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石油,银行,电信,互联网大厂,他们利润相当高,这是企业在收入分配中占比较高原因。

优化分配机制,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在经济发展模型向消费主导转变,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情况下,通过调节分配机制方式,政府和企业向居民让利,增加居民可自由支配的钱,增强居民的购买力,内需自然而然就扩大了。

2022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6万元,人均GDP为8.5万元,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为43%。在总量不变情况下,如果把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率提高到60%,那么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到5.1万,直接增加1.5万元,相当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了40%,这对于老百姓的“获得感”将会是巨大提升,也进而增加了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经济增长模型向消费转型,必须优化分配机制,让居民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

前文推荐:

《消费观察(一):春节真的不能多放假》文章中解释了咱们国家假期少的原因,以及未来GDP增长最核心任务是促进消费,实现由投资拉动向消费主导的转变

《消费观察(二):一个注定失败的消费政策》文章中指出政府眼睛不应总是盯着老百姓兜里的存量钱,千万百计的要把存款挖出来消费,只有真正把蛋糕做大,老百姓兜里有了增量资金才能进行更多可持续的消费

《消费观察(三):报复性消费是真的吗?》文章中指出由于政策刺激的力度以及政策刺激的对象(是否以居民部门为主)不同。 2023年中国消费以修复行情为主,不存在大范围报复性消费

(中国在消费转型过程中的优势?亟需解决的问题?疫后报复性消费?消费投资机会在哪里?)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