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盛锐 见习记者 刘玉涵,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咖啡厅规定?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咖啡厅规定(小时小店本店无WiFi)

咖啡厅规定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盛锐 见习记者 刘玉涵

咖啡馆里能不能长时间办公?

近日,豆瓣上一位咖啡爱好者怼老板一句“咖啡馆不让办公,就失去咖啡馆的灵魂”的回复,引来老板质疑,也引起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有人理解:有些人一杯咖啡坐一天,老板也要翻台啊,以前开店的时候也很怕这种,又不能说,压力还是蛮大的。

有人疑惑:咖啡馆如果只能坐下来喝杯咖啡而没有社交功能的话……那我为什么不自己在家做?

还有人质疑:咖啡馆不是产生很多书稿的地方吗?豆瓣的代码都是在星巴克里完成的。

……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尤其是都市白领,咖啡馆是最适合办公的场所之一。

周末带上笔记本电脑、点一杯咖啡,伴随着咖啡馆静谧的音乐,身心放松之余,时间也随着工作的进度飞逝,可能早上10点、11点进去,一眨眼就到了晚饭时间。

可是,不少街边的独立咖啡馆,店面小、座位少,长时间占用一个位置就意味着翻座率的下降,也就代表着营收的损失,“不能长时间办公”的规矩,可能就是老板无奈的决定。

今天(9月1日),我们也走访了杭州几家咖啡馆,听听老板和顾客们怎么说。

“把咖啡馆留给真正热爱咖啡的人吧”

引发网友们讨论的咖啡店,就是潮鸣寺巷的“皮箱工坊”。

没有门头,门边一块简单的白板写着“皮箱”两个字。

相比于我们印象中的咖啡店,皮箱的空间大了不少,满打满算可以坐15个人。

咖啡单上没有拿铁、美式、摩卡之类的名称,而代以咖啡豆名称、烘焙方法等等。

对于不太懂咖啡的小时新闻记者来说,有点不知所措。

因为前一晚烘豆子比较晚,老板并不在店里。

“确实,前两天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因为气愤就贴了‘不建议长时间办公’的条子,第二天就撕了。”店员小姐姐说,店最早开在滨江,搬到这里四五个月了。

“之前滨江店是完全不允许办公的。”

这个咖啡店一直没有wifi。

店员说,老板是一个从业近十年的咖啡师,比较闷,对于咖啡有独特的热爱。

“对于这张条子,我个人的理解,老板希望能把咖啡店有限的空间,留给真正热爱咖啡的人,也可以和这些人对咖啡进行更深刻的交流。”咖啡馆开了一段时间之后,来的基本就都是熟客,也因为这条规矩,让一票热爱咖啡的人汇聚在了这里。“有人还特意从滨江追到了这边,就为了和老板聊上两句。”

在桌上的留言本上,小时新闻记者看到这么一条:插座太远了,没有wifi,整个不想让大家多留,也理解要提高翻座率的啦。

和客户相互选择,每家独立咖啡店都有不一样的规矩”

Balance咖啡坐落于写字楼旁,老板郭颜是一位比较年轻的咖啡师。

“我们店已经开业一年多了,因为边上都是写字楼,经常会有人来店里办公。”

距离“皮箱”不远,对于纸条的事,郭颜也有听说。

“很正常,每家独立咖啡店都有自己的小规矩。”郭颜的店就不允许外带食品进入。

“我去过城西一家咖啡馆,就不允许带孩子进去,因为孩子会吵闹,影响别的顾客。”

郭颜说,国内市场最早迎来的是星巴克这样的连锁咖啡,偏商务,长期以来让很多人有刻板印象:咖啡店是一个第三空间,是一个人们办公、讨论的地方。

其实,和星巴克的大店面不同,独立咖啡店空间有限,“就像我们店里,只能坐10到15个人。”

郭颜并不排斥顾客在自己的店里长时间落座办公,“我们店里是有WiFi的,只要不太吵闹就没关系。”郭颜是个喜好安静的人,就算店里没人,说话声音也很轻,“我的主观印象中,咖啡馆是一个相对安静的场所。要是店里顾客坐满了,我的脑袋就要嗡嗡响了,太吵了。”幸运的是,几乎每个顾客都会保持安静。偶尔有几个说话稍微响了一些,他会简单提醒。

郭颜也说,允许和不允许,这都是咖啡馆和客户之间的互相选择,“我们做咖啡,本质上也是一种服务,要满足顾客的需求。这也是一个磨合的过程,喜欢你的口味和氛围的顾客会留下来,像我们开一年多了,来的基本上都是老顾客。那需要办公和讨论环境的消费者,会选择星巴克那样的。”

在他看来,大型连锁咖啡店对独立咖啡馆的影响有利有弊,它普及了咖啡文化,但也对独立咖啡馆这样强调私密性的模式造成一定冲击。“未来还是会更好的,我的理想状态是用咖啡交朋友,和顾客成为朋友。”

“来这里,就请不要打扰到其他人”

和郭颜一样,屏风街的“醒一”咖啡馆也要求顾客保持相对安静。店里醒目的位置,挂着“请说‘标准’悄悄话”的提示牌。

“我不介意顾客来这里办公,就是不要太吵。”店主说,之前曾经有个顾客从早上10点一直坐到了晚上,也没关系。

“如果顾客讨论声音比较大,我们就会去提醒他们小声一点。”

店主告诉小时新闻记者,现在什么样的咖啡馆都有,消费者的选择也很多。“像星巴克这种,就在卖空间嘛,供顾客讨论、办公的空间。我们这里虽然也可以说话聊天,但还是有一些私密性,最重要的就是,来这里就不要打扰到其他人。”

在店里,恰有一位在星巴克工作的朋友,他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每次我们点完单,做完咖啡,和顾客的交互就结束了,顾客的重点可能也不在咖啡上,有朋友、有工作。”在独立咖啡馆,每个人虽然共处一个空间,却是自带“屏障”的,重点更多会在咖啡上。偶尔打开“屏障”和店员交谈两句,再关上,继续一个人享受。

“要是需要工作,第一反应就是去找一家咖啡馆”

相较于独立咖啡馆的清静,10点的星巴克金龙财富中心店已经见不着几个空位,门口就有七八个人的小组正在开会,甚是喧闹。

靠里面的位置,不少人都在摆弄笔记本电脑,偶尔抿一口咖啡。

“相对于办公室,咖啡馆更自由一些,效率也会高一些。”陈小姐在附近写字楼上班,因为工作氛围相对轻松,不一定坐班,于是就选择来星巴克。“无论是出差或者在家,要是需要工作,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找一家咖啡馆,可能是习惯了。”

对于小时新闻记者提出的为什么选择在咖啡馆办公,陈小姐愣了一下,“从来没思考过这个问题,印象中这是一件非常理所应当的事情。”

为什么不去图书馆?陈小姐说图书馆氛围不对。“星巴克更商务一些。”

“我没事也会去咖啡馆,有时候是来休息,有时候办公,一般一待就是一两个小时。”顾客小方正喝着咖啡、打着游戏。

“没有WiFi的店,我是肯定不会去的。”他说。

对于你来说,咖啡馆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欢迎留言告诉我们哦。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