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四大家之一,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白朴在《沉醉东风·渔夫》中写道: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这首散曲描写了一个渔夫在江边自由惬意的垂钓生活,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不羡慕高官显贵的淡泊宁静的心态,同时也表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慨。

西汉千户侯(在西汉万户侯)(1)

曲子中的“万户候”是达官显贵、高官厚禄的代名词。唐朝诗人杜牧也曾有诗云:“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意思是谁能像你张公子(张枯)那样,宁作千首诗,而不追求地位和财富呢?那么,在我国古代,万户侯的地位有多高?又有多少财产?为什么有人说,如果能成为“万户侯”,就达到了他人生的最巅峰?

唐朝和元朝时期已经没有“万户侯”了,“万户侯”是秦汉时期获封的一种爵位,同时也是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秦国有“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规定士兵如果能在战场上杀死一名“甲士”(穿盔甲的士兵),就可被封为“公士”,并赏赐一顷田地、一处房屋和一个仆人。杀敌越多,获封爵位越高,赏赐越多,如果能擒获或者斩杀敌方统帅立下战功,就可以直接封侯。

西汉千户侯(在西汉万户侯)(2)

西汉分封诸侯时,获得万户以上食邑者为“万户侯”。什么是“食邑”呢?就是属地内所有人家的赋税,户税等收入,被封为侯爵的人可以合法地向属地内所有家庭收取“食邑”,万户侯就是向管辖区内一万户家庭收税。它的地位仅次于王和公,是古代最高等级的爵位,处于古代爵位金字塔的顶尖位置。王和公一般是皇室宗亲或者死后追封,而“万户侯”则需要凭借战功获得。

那么,“万户侯”到底多有钱?汉朝时期一共有14个州,105个郡,1500多个县,全国总人口大约是3000多万。在西汉时期,100户为一“族”,一“乡”是12500户,也就是说一个“乡”所有的赋税,户税收入全部要上交来供养一个“万户侯”。

西汉时期的乡所占的面积比现在要大得多,汉元帝时期的丞相匡衡被封为“安乐侯”,享600户食邑,这600户人家的土地面积相当于150平方公里。“万户侯”的话就是一万户人家的土地面积,就是30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地级市的面积,想像一下整个城市的税收收入全部归一个人所有,你说万户侯有多牛?

西汉千户侯(在西汉万户侯)(3)

若想成为万户侯其实很难,因为封侯的唯一途径就是上阵杀敌立军功,而且必须得有赫赫战功才行。

大汉开国初期,刘邦为了报答与他一起打江山的兄弟们,封了7个王,139个侯,萧何、曹参、张良以及刘邦的堂兄弟刘泽,被封为“彻侯”,在二十级军功制中“彻侯”是级别最高的,享万户以上食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万户侯”。

曹参和萧何都是“砀泗楚人集团”中的元老,他和刘邦一样是沛县人,出身名门,祖先是姬姓的曹氏。秦国时担任沛县的“狱掾”,相当于市公安局局长。他一路跟着刘邦打天下,战功累累。高祖六年曹参被封为“平阳侯”,食邑一万六百三十户,是真正的“万户侯”,相当于现在十亿美元级别的超级大富豪。

西汉千户侯(在西汉万户侯)(4)

在汉朝,除了萧何、曹参等人被封过“万户侯”以外,汉武帝时期的卫青、霍去病等少数人也获得过这个殊荣。

汉武帝时代,卫青是大司马大将军,相当于现在的三军总司令,副国级。霍去病是大司马骠骑将军,相当于现在的战区司令。他们屡次击败匈奴的进攻,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汉武帝封为“列侯”,卫青享食邑三万户,霍去病享一万七千户食邑。

霍去病封“万户侯”的时候只有二十岁。当时汉朝总人口有三千万,霍去病享有一万六千户食邑,按照一户四口人来计算,就是六万四千人的税收,约占全国总财税的0.21%,这个收入相当于现在福布斯排行榜的首富了,是许多人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西汉千户侯(在西汉万户侯)(5)

古代的万户侯,是统治者对于臣子的最高奖励,它不仅能保证有功之臣世代享受荣华富贵,更是一种荣耀和恩宠的象征。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刘邦赢得了楚汉战争,建立了大汉王朝。刘邦让张良自主选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但却被张良拒绝了。他说:“我哪当得起万户侯,我只是一个老百姓,万户侯这样的荣誉对我来说实在太重了,我只是想过老百姓普普通通的日子,如果陛下您实在要封赏我,就把我和您相识的地方留县封给我做个纪念吧。” 张良不但放弃了“万户侯”,连小小的留县县令后来也找机会辞掉了。

张良目睹了彭越、韩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他害怕韩信等人的命运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主动放弃荣华富贵,专心修道,四海云游。

在西汉,能够获封“万户侯”的人寥寥无几,但凡能够被封为万户侯,基本上就达到了他人生的最巅峰了,也无一例外会名垂青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