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一直都被称之为身体的发动机,源源不断地为身体提供动力,但很多人却忽略了对它的照顾。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10秒就有一人被心脏病夺去生命,每22秒就有一人因此丧失工作能力,同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由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个个体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不仅取决于某一个危险因素的水平,还取决于个体同时具有的危险因素的数目和水平。因此,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不应孤立地控制某个单一的危险因素,还应重视心血管疾病的综合风险,在防治之前应评估血管疾病的总体风险。
目前国际上应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方案多是基于美国弗莱明翰心脏研究或欧洲SCORE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我国则有专门针对中国人群的《中国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
不过是何评估方法,心脏的主要危险因素离不开这几种: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血脂、吸烟和糖尿病。但是,5月21日《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 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显示,一些日常常见因素,包括空气污染、气温、疼痛水平、睡眠时间等同样会带来心血管疾病风险,不容忽视。
二、心脏“不利”影响因素
1、常见危险因素
近年来,其已经成为了危害全人类生命的一大疾病,因此针对于方面的研究很多,随着时间累积,大量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已被确定,包括:吸烟、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超重和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载脂蛋白水平增加等。
而《欧洲心脏杂志》提出的这四个危险因素,在心脏保护中也是重要的一环,必须重视起来。
2、空气污染
德国美因茨大学的托马斯·明策尔(Thomas Münzel)及其同事发现了欧洲地区心血管疾病与空气污染之间存在关联。他们计算了全欧洲的空气污染原因的年超额死亡率(年超额死亡率即超过正常死亡的人数)平均为79万,其中48%—80%是心血管疾病死亡。欧盟28国中有65.9万人,其中有26.4万人死因为心血管疾病,大致占总死亡人数的40%。
空气污染是导致人类呼吸和心血管死亡的主要风险之一。空气污染,首先受到影响的是人的呼吸系统,其次是心血管。空气污染对肺部的影响比较复杂,可能是吸入的污染空气导致了肺部炎症,肺部炎症又导致了心脏病的发生。
3、气温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慕尼黑亥姆霍兹环境与健康中心的Kai Chen与同事,在1987年~2014年间,对德国奥格斯堡市的气温变化与心肌梗死的关系进行了长达28年的跟踪研究,并记录了2.73万例心肌梗死与冠心病导致的死亡。研究显示,气温变低时,心肌梗死的风险会有不太显著的下降;而气温升高时,心肌梗死的相关风险则显著上升——风险指数在1987~2000年间为0.93,而在2001~2014年间则升高到了1.14。因此,气温升高可以看做是心肌梗死的诱因之一。
在2004~2008年间,我国针对北京地区人群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冬季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人数明显高于夏季;而美国的一项研究,是针对于12个城市的心脑血管死亡情况,也表明:低温对血管和心脏的影响可以持续数日,但是高温的影响仅限1~2天。
4、疼痛水平
疼痛是身体的一种报警机制。医学上将分娩、手术、外伤甚至牙痛等短时期内可以缓解的痛感称为“急性疼痛”,一般认为,疼痛持续超过4周,就属于慢性疼痛。慢性疼痛不仅影响人们生活,也悄悄地伤害着心脏。
海德堡大学的特萨利兹(Jonas Tesarz)及其团队对弗莱明心脏中心4746名受试进行了长达15年的跟踪调查研究,研究中有14.5%的受试者符合广泛性疼痛的标准。通过对这些符合疼痛标准的受试者,按照性别和年龄分别进行比较,研究者发现,其全因死亡率升高了约16%,个人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到1.45。另外,广泛性疼痛目前已作为单独的病种收入进了ICD-11(国际疾病分类),罹患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人会常常感到疼痛。
5、睡眠时间
来自加拿大汉密尔顿人口健康研究中心Chuangshi Wang与其同事一起,通过对11.6632万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8年的研究,揭示包括深度睡眠和打盹在内的每日睡眠时长,与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在控制了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后,他们发现过长或过短的睡眠时间都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有关。
正常的睡眠时间应为每天6~8小时,过长或过短都不好。在控制了地理因素、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等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睡眠时间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J”型曲线:日常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的情况下,心血管疾病风险并没有显著增加,风险率为1.09左右;当睡眠时间延长,风险率则会显著增加——日常睡眠时间为8~9小时,风险率为1.17;达到9~10小时,风险率升高到1.17;日常睡眠时间达到9~10小时,风险率升高到1.41。
三、保护心脏小Tips
1、规律运动
目前,上班族无法逃脱的主流生活方式是“久坐不动”,而且,这种生活方式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静坐生活方式”,认为人们倘若长久坐而不动就等于坐以待毙。长期久坐不动不仅会增加患癌风险,而且还会引起心肌萎缩、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Circulation杂志发表的一项随机研究结果表明:2年规律的有氧运动训练可以降低或逆转久坐的生活方式对心脏的不良影响,有规律的参与运动训练或是一种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
研究的主要作者Benjamin D. Levine博士说:“中年人心脏健康的关键是适当的时机、适当的运动量。适当运动的最佳频率是一周4~5次,我们发现每周只运动两三次,对保护心脏延缓衰老没有多大作用;但每周运动4~5次的效果堪比职业运动员的心脏获益。恰当的时机是在中年,此时心脏仍具有可塑性,心脏风险还可逆转,大多数研究参与者都做到了。”
每周进行至少4~5次的中高强度的运动,可能大多数人都是难以做到的,所以2017年,Lancet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覆盖了全球17个国家(包括中国),近13.1万例人,平均随访超7年,该成果显示:如果每天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不管是走路上班、做家务、或是健身房锻炼等都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这个和中国膳食指南不谋而合,每天至少步行6000步。
2、完美睡眠时间
每天最佳睡眠时间为6~8小时。经常失眠者,可以尝试一些助眠方法,比如每天固定时间睡觉和起床,保持卧室安静、清爽、舒适、光照暗;如果睡眠长期有问题,首先建议去医院的睡眠科或其他相关科室接受专业的诊治,查明原因,必要时有针对性地用药。
3、“知冷知热”
在有低温或高温预警的天气里,要避免长时间待在户外,如果有事出去,做好防护,不要逞强。老人需更加注意气温对身体的影响,尤其是75岁以上的老人,因为他们大多数动脉硬化严重或已患有高血压。另外,不同气候下、城市的人群适宜的温度亦是不同的,北京地区的研究结果显示,当地的心脏适宜温度区间为0~20摄氏度,其中最适宜温度为12摄氏度。
4、污染防护
(1)在交通拥挤的高峰期最好不要选择骑车出行,穿行在污染严重的马路上,弊大于利;
(2)孕妇在空气质量不佳的天气出门,最好能够戴口罩;
(3)房间每天开窗通风,特别是刚使用过强效洗涤用品或烹饪完毕等;
(4)老年人最好是避免高峰期出门。
5、保持“喜”的心情
生活总避免不了喜怒悲忧,在这个充斥着压力和焦虑的时代,要学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释放压力的方法。
(1)依偎:和重要的人相互依偎通过释放催产素而使压力大大减轻,这有助于降低血压;
(2)笑一笑:一次开怀大笑能使血管扩张增加,血管扩张使血流增加、血压降低;
(3)养狗:狗是保持心脏健康最好的朋友。养狗有助于降低血压、减轻压力和控制体重;
(4)良好的睡眠情况:良好睡眠是恢复精力最好的方法,也是缓解压力和疲劳好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和保持好的情绪。
本期作者:
想要了解更多健康内容,欢迎订阅由同济大学营养博士&同济医院营养专家吴萍,首次公开的23年临床营养经验精华《抗衰老营养指南:专家自用抗老法》,掌握健康管理技能,每天变美不止一点点~
点击即可试听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