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生活不过是一地鸡毛(生活没有高尚主义)(1)

生活是什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父母、孩子、妻子、菜篮子,几乎所有人,都不得不与这些东西打交道。

这就是生活的一地鸡毛,只要活着,大多相似。

不同的是,有人能在这一地鸡毛的生活之中,活出诗意和美好,能够把简简单单的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有人却被生活推着走,困于这一地鸡毛之中,不敢谈远方,不敢谈理想。

这就是人生境界各有不同。

同样是种地,陶渊明就能种得平静又满足,可是他的邻居却语重心长地劝他,种地苦,不是一条好出路,读书人应该出去找份好差事。

在这人间,生活大多相似,但人与人之间,境界不同,同样的生活环境也就有不同的样子。

所谓生活不过是一地鸡毛(生活没有高尚主义)(2)

01

有人说,生活没有高尚主义,不过就是一地鸡毛。

刘震云的小说《一地鸡毛》,就是抛开了那些高尚主义,将一地鸡毛的生活展现在我们面前。

小说一经发表,获得了各种奖项,被称为新写实主义,因为他写的,就是很多年轻人生活的样子。

小林排了好久的队,终于买到一斤豆腐,每次排队,小林总要对着长长的队伍咒骂一声:“妈拉个X,天底下穷人家多了真不是好事。”

今天小林买到了豆腐。

却因为急着去赶上班的公交车,忘了把豆腐放在冰箱里,等到晚上下班回来,豆腐已经馊了。

老婆回家看见豆腐馊了,气得把家里的保姆骂了一顿,可保姆也不买账,还嫌小林家工资低、伙食差,闹着要辞职。

保姆不买账,老婆就将气全撒在小林身上,小林在单位受了气,心里也不爽,但他知道,只要他一顶嘴,铁定得大吵一架,制造更多的疲劳空气,于是忍着气说:

“算了算了,怪我不对,一斤豆腐,大不了今晚不吃。”

可是小林又实在气不过,说老婆一斤豆腐就上纲上线,还把老婆打碎暖水壶这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拉扯出来。

这一说,老婆也不服气,将小林之前的各种错事也搬了出来。

原来,老婆在单位也受了气,各种不爽,在单位受了气不敢说,只能回家把气撒回来。

人这一生,大多数时候都在为“吃饭”而努力,而人生这一地鸡毛的事情,大多与“吃饭”有关。

很多人都因为这吃饭的事情,一生忙忙碌碌,一家吵吵闹闹。

所谓生活不过是一地鸡毛(生活没有高尚主义)(3)

02

小林夫妻得知有人偷水用,他们也跟着偷了几桶,后来小林觉得太猥琐,就坚决不偷了。

小林和老婆都是大学毕业的人,两人都在单位上班,工作稳定。

干了偷水的事情,无法心安理得。

如今,查水表的老头来了,小林夫妻心里,七上八下的,害怕事情败露,老头一月查一次水表。

这一次,老头查完水表,没有直接离开,而是一屁股坐在小林家的床上,接着就说偷水的事情,虽然老头没有说谁,也未必知道小林家偷水,但听到老头这样说,脸色还是一赤一白的。

但这事没法承认,于是小林就硬着头皮说,家里坚决不干这种事情,虽然穷,但穷有穷的骨气。

在这件事情上,夫妻两人观点一致,小林老婆也帮小林搭腔,说谁反映了这事,就证明谁偷过水,不然怎么会知道偷水的办法,这是贼喊捉贼。

老头走了,小林夫妻心里都有些惭愧,馊豆腐的事情就过去了。

刚毕业那几年,小林睡前还会看看书,写写读书笔记,可是现在,一天看着老婆孩子,想着工作,一页书都不想翻,什么宏图大志,什么事业理想,都是年轻时候的事,现在,被生活打磨得差不多了,就都成了狗屁。

小林的老婆小李,刚毕业的时候身上还有些诗意,爱干净,连见人都很腼腆,和她在一起,小林连讲话都会注意语言,可如今,那个带有诗意的姑娘,变成了一个爱唠叨、不梳头,还学会了偷水。

想当初,他们也都奋斗过,有过事业和理想,也挑灯夜读过,可是后来,这些全都成了狗屁,为了房子,为了孩子,他们已经谈不起理想了。

世界很大,可他们需要应对的,就那么一点,人很多,经常需要应对的,也就那么几个而已。

那一地鸡毛的生活,其实也就是那么几件破事而已。

03

被生活一番折磨后,小林觉得,年轻时有理想,那是不懂事,是幼稚的表现,现在没了理想,才是真正成熟了。

这天早上,小林准备去卖豆腐,可是老婆却告诉他,想换一个单位,因为每天上班,没有班车,往返一趟,得三四个小时,每天早上披着星星出去,晚上顶着月亮回来。

老婆以前就想换单位,但换单位比较麻烦,小林劝老婆先凑合着,这话一说,老婆就怪小林没本事,没本事的男人才让老婆凑合。

为了换一个单位,他们也去找关系,可是找了老张,又去找老李,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而把事情搞砸了。

事情告了一段落,但馊豆腐事件之后,老婆又重新提出调单位的事情,这次打算送礼,但是贵的舍不得,便宜的拿不出手,最后看见超市有活动,饮料促销,就买了一箱饮料。

结果,礼没送出去,饮料自己拿回家喝了几天。

工作没调成,但有了班车,小林老婆也就没什么说的了。

可生活的事情,却不这么简单,一波刚平,一波又起,麻烦的事情总是不断。

孩子病了,夫妻先是相互责备,去医院买药又很贵,每次给孩子看完病,都觉得上了一次当,最后直接把成人药片给孩子吃,幸好孩子吃完就好。

要是没有能力超越这些东西,就只能被这些琐琐碎碎的麻烦事左右。

所谓生活不过是一地鸡毛(生活没有高尚主义)(4)

04

小林老婆以前很爱干净,爱吃炒肝,可是现在连一碗炒肝都舍不得吃。

那天,小林给老婆买了一碗炒肝,老婆给孩子吃了两块,孩子咬不动就吐出来,小林老婆直接捡起来扔进自己的嘴里。

一碗炒肝,让这对小夫妻感觉自己又浪漫了一把。

孩子可以入托儿所了,把保姆辞退的那天,小林夫妻很高兴,觉得能省下不少钱,这一地鸡毛的事情,大多都是因为钱。

可是孩子上幼儿园的事情,又把这对夫妻难倒了,他们想让孩子去最好的幼儿园,可是那里的孩子,大多都是有关系的,小林没有关系,想送礼都没地方送。

他们很讨厌邻居,可到最后,孩子上幼儿园的事情,偏偏是邻居为了自己的孩子有伴,帮小林也搞到一个名额,孩子这才进了幼儿园。

可小林夫妻心里,却觉得自己矮了邻居一头,每次见面笑着打招呼,背后就开始说人家坏话,说是上了当,不该让孩子去,因为让孩子去那个幼儿园,就像让自己的孩子给邻居的孩子做陪读。

但幼儿园也不能不读,于是就忍着,继续表面笑着,背后咒骂。

冬天,北方要囤白菜,小林年年买,年年都感觉自己上了当,今年已经决定不买了,可是单位说买白菜的钱可以报销,小林就买了几百斤放着。

生活就是柴米油盐,几乎人人如此,不同的是,有些人的生活,就是柴米油盐,久而久之,身上都有了一股油腻味。

所谓生活不过是一地鸡毛(生活没有高尚主义)(5)

05

有一天,小林去买鸭子,付钱的时候,才发现卖鸭子的,竟是自己的同学小李白。

上学的时候,小林和小李白都喜欢写诗,小李白才华横溢,一天要写三首诗,潇洒至极。

小林问小李白,还写诗没?

小李白说:“那是年轻不懂事,诗是什么?诗是搔首弄姿混扯淡,如果现在还写诗,不得饿死?”

两人现在都结了婚,有了孩子,更加不敢谈诗。

小李白打算出去几天,想让小林帮忙看摊子收钱,一听说卖鸭子,小林心里是拒绝了,可是回家和老婆一说,又想到下班后看两个小时鸭子,就有那么多钱,和钱相比,面子是什么东西?

小林答应了,买了九天鸭子,赚了一笔钱,夫妻两人都很开心,恨不得能一直卖下去。

小林在单位上班,查水表的老头来请他帮忙,带着“贿赂”小林的礼物,小林看着是一个几百块钱的微波炉,收了礼物,帮人办了事。

曾经的诗和远方,都成了扯淡和鬼混,曾经的清高和面子,在钱面前,都变得一文不值。

落在生活里,活得不敢谈理想。

在他看来,改变生活不是没有可能,只要加入其中就可以了。

确实,很多东西,只要你愿意加入其中,慢慢的就会习惯的,习惯了也就自然了,自然了也就等于承认了。

人活着一辈子,大多数人都会加入生活,然后慢慢习惯生活,只要觉得这一地鸡毛是正常的,就已经习惯了这一地鸡毛。

所谓生活不过是一地鸡毛(生活没有高尚主义)(6)

06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大多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

在一地鸡毛的生活里套用这句话说,一地鸡毛的生活大多相似,活得不同的人都是因为境界各有不同。

在相同的物质条件下,不同的人,能将生活过成完全不同的样子,有人有本事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有人又能把一手烂牌,打得越来越好,不是因为生活本身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人的认知和格局的不同。

一个人的境界,就决定了他能把生活过成什么样。

成年人的生活,大多都是一地鸡毛,都是那一堆琐事,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往往能将这一地鸡毛的生活过出诗意和美好。

所谓诗意,并仅仅是鲜花和书本,并不只是满世界去寻找美丽的风景,并不仅仅是看到美丽的景色发几句人人都会的感慨,而是一种对于生活的态度,那是一种从平淡生活中发现美好的能力,那是一颗能够从一地鸡毛中看见平静和温暖的心灵。

放眼望去,很多能够人生过成向往的样子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多么富裕,而是因为他们本身具有发现、创造美好的能力。

文|不有趣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