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郝树静 实习生 但佳瑶 文/图
3月1日,重庆洋人街即将搬迁。在很多人心中,1元馒头就是洋人街的代名词,一提到洋人街,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那擀面杖般大小的馒头。洋人街搬迁在即,但1元馒头将被留下,作为这条特色街道的见证。
洋人街即将搬迁,排队购买1元馒头的市民更多了。
馒头的魔法
一个馒头成就整条街
来到洋人街美心馒头店,大老远就看到排着长长的队伍。队伍中,有六七十岁住在附近的老人,也有十七八岁的年轻游客。馒头店店员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不知是不是因为洋人街即将搬迁的缘故,最近来购买馒头的顾客一下子多了起来,周末的话,一天能卖上万根。
“有些市民是每天固定要来购买馒头的,这一根大大的馒头,足够让一家三口都吃饱。”黄昕是洋人街美心馒头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1元馒头至今已卖了10年,也就是这一块钱的馒头,带火了整条洋人街。
“当时来洋人街玩的游人不多,入驻的商家也少,景区内也找不到适合的餐厅。公司便商议,推出一种便携类食物,让游客来玩的时候可以顺手买一些,解决景区餐饮问题。”1元馒头便诞生了。没想到,1元馒头推出后,不仅解决了景区游客的餐饮问题,擀面杖般大的馒头还成为了洋人街的“名片”。因为馒头名声大噪,每天,有不计其数的游客和市民前来购买馒头,1元馒头让地处偏僻的洋人街,一跃成了热门景点。发展到后期,1元馒头风头更盛,在微博上搜索洋人街,一半以上的照片都是和馒头合影的游客,一根馒头成就了一条洋人街,这是1元馒头的“魔法”。
馒头的人气
巅峰期一天能卖五万根
最早的时候,美心馒头的生产线只有一条,由于供不应求,现在已增加至三条生产线。如今,游客站在店面外,就可以通过透明的橱窗玻璃,看见整个馒头的加工过程。
现在1元馒头的销量大概在一天6000根左右,而在2008年的巅峰期,1元馒头一天就能卖出五万根,“打的去洋人街买馒头”风行一时。 “一天需要耗费两吨面粉,节假日还要翻倍,有时还要24小时加工。”黄昕说。
随着原材料涨价,馒头的成本不断增加,1元馒头很快出现亏损。“2008年50元一袋面粉,一个馒头还能盈利几角钱,现在涨到100元一袋,馒头的成本也达到1.5元一根。”摆在馒头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涨价,要么分量减少。外界也不断发出质疑声,“不涨价的馒头到底能够撑多久?”“老板能顶得住吗?”
面对内部和外部的压力,黄昕决定,推出豆沙馒头、杂粮馒头、糍粑块等衍生产品来保障利润,不用涨价减量,又能持续发展。“虽然馒头卖一个亏五毛,但是围绕馒头的衍生产品的利润填补了1元馒头的亏损。”此举让馒头的价格固定了下来,十年过去,始终1元。
工作人员准备蒸馒头
馒头的匠心
10年来保证口味和重量
1元馒头十年如一日,口味和重量都未变。黄昕告诉记者,1元馒头在坚持原来价格和品质的同时,面粉的配比也不停改良,形成了独门配方。
“有一次,供应商的面粉用手工做出来没有问题,但是用机器做出来,打开蒸炉的时候,看起很饱满的馒头瞬间就收缩了。”对于这种不合格的产品,黄昕表示不会二次加工再卖给顾客。“洋人街有鱼塘,不好的产品会做成鱼饲料,绝不会卖给顾客。”
现在,围绕美心馒头的洋人街食品线,员工已超过一百人。“新员工需要组织专门的馒头培训,老员工也有定期考核,公司还派人去北上广和日本学习先进的食品机械和管理。”黄昕说,这1元馒头的背后,有一套专属于自己的“工匠精神”。
馒头的责任
一元钱一直卖下去
洋人街即将搬迁,作为1元馒头走红的起源地,美心1元馒头店也会保存下来,在距离原来店址不到200米的商业街,1元馒头将延续下去。
“我们向所有人承诺,终生不涨价。”黄昕说,无论面粉人工物价如何变化,1元馒头将以1元钱的价格坚持下去,这背后的原因,是馒头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馒头店的顾客,有的是家境不好的市民,一根馒头,就可以让他们一家人吃饱。每天馒头店一开门,他们就来购买。”黄昕说。
来买馒头的人,有的开着豪车,有的衣衫褴褛,而在这擀面杖般的馒头面前,任何顾客都没有尊卑贵贱之分。在游客心中,这馒头是玩具,是让他们快乐的打卡道具;但在有的人眼里,这是一天的粮食。不同人眼中,1元馒头有不同的意义,“这也是1元馒头坚守在原地的使命。”黄昕说。
买馒头的市民人来人往。
责编 龙春晖 审校 王薇 总值班 官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