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岳阳鸿子

水袖

那日,在北京卫视看余少群演《谭记儿》“庙遇”一场,几乎被惊着了。一个青年男子反串旦角,身着华服,头戴钗环,莺歌婉转,灵动异常,把个美丽的谭记儿演得千娇百媚。但见那腕间水袖,左遮右挡,抻起落下,将谭记儿彼时风起云涌之情,极尽娇羞之态表露无遗。

水袖,是我国舞台传统戏曲里常见的演员服饰袖子上延伸出的一段白色绸缎,这绸缎如水般绵延,有一种独特、隽永的意境。

水袖,一收一出,一绕一抖,一搭一挥间,如白练当空,如银鹤起舞,如飞鸿掠过,如烟尘一缕。

水袖,它从汉唐走来,一路惊世骇俗,素颜动人,成为中华服饰的化石与戏曲人物的象征,体现了国人的哲学精神与文化情怀。

水袖是古装里的衣香兼具戏曲里的道具,它是才子佳人间不可或缺的传媒与表达。舞台之上,它翩然若轻飞的鸿雁,婉约如游动的娇龙,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

记得十三四岁时,看姐姐立于舞台中央,演绎《蝴蝶碑》,被台上水袖舞动得眼花缭乱,却并不懂得它的好。可是,回家模仿,必定系长巾于腕,如东施效颦以乐。

有时候我会情不自禁地想,水袖该是《洛神赋》的灵感?或者是《霓虹羽衣曲》的初心?更是《惊鸿舞》的绝美表达。

初识水袖我不懂,再识水袖我亦惊。

它应是水光潋滟,春和景明,美丽西湖边游春遇雨的白素贞。彼时的水袖如一页遮眉挡目的绸帘,却没能挡住白娘子的春心,她与许仙一见衷情,从此留下了痴妖与善人的爱情神话。

它应是高墙西厢,深深庭院内一心护主终遭追逼拷打的红娘。那日里见得小姐情犊初开,心慕张生,她便心领神会,百般成全,不惜饱受皮肉之苦也要与老太太大胆抗争。彼时的水袖翻腾似水,起落间刚柔兼济,令人啧啧叹服,爱疼了心肠。

它应是红楼梦中潇湘馆内的林黛玉,郁郁寡欢,恋恋心结。彼时的水袖是大观园静谧竹影里的万种柔情,于寒塘冷月之下摇曳着倩倩花魂,心心念念的木石之盟最终刻骨成生命的绝唱。

它应是梨花带雨,倾国倾城,万千宠爱集一身的杨玉环。玉环长袖善舞,通音律,“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于是明皇谱曲,贵妃排阵,相互成就《霓裳羽衣曲》。彼时的水袖是两人缱绻的明证,更是浩浩长安,歌舞升平的象征。可惜“安史之乱”,马嵬坡下,水袖化作帝王赠与爱妃的三尺白绫。美人凌迟,香消玉殒。

水袖,在中国经典戏曲里伴随着无数主人公的命运,让人物鲜明地活在舞台之上,星辰般点缀着人们心中定格的记忆。

水袖,是美人华服里的一页素笺,是炫美舞台上的一腔生动,是戏剧人物的一种情绪,是中华文化的代代传承。

水袖之轻,轻若鸿羽。飘逸飞洒,跃然空中。水袖之重,重于泰山。内功深厚,张弛有度。它要求演员指、腕、肘、肩协调统一,形、神、劲、律身韵兼备,方能在甩、掸、拨、勾、挑、抖、打、扬、撑、冲等数十种技法中收放自如。

水袖,是戏曲传统之瑰宝,是中华文化中那束经典的浅浅光华。它形如水飘若云,又不失内敛奔放。内敛是奔放的内敛,奔放是内敛的奔放。于飘飘洒洒中抖落出爱恨情仇,欢喜忧伤,拂动绿柳与落花,在千回百转中让你生生流出眼泪或者放声欢笑。

散文街灯下的光(舞台上那一道炫目的光)(1)

印象(绘图:鸿子)

散文街灯下的光(舞台上那一道炫目的光)(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