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学期开学第一课,我都精心准备,把整个学期要强调的主题,通过第一节课传递给学生。

上学期在短暂复课开学时,我讲了《庚子·复学 ——“六一”开学第一课回顾》,本学期开课,我计划就读书的问题专门讲一讲。这些内容,在之前的课堂上也都零零散散地讲过,但这一次课我把它们系统地串起来,要再给学生强调一下。

下面是这一节课的文字稿,为简洁起见,把只把主要内容用文字呈现出来。

开学第一课的关键词是“读书”,今天就读书的相关问题展开一些探讨。

先从“读”字的字源说起。读是形声字,从言,卖声。本义是读书。

在具体谈“读书”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再把“读”字的声旁“卖”做一点儿分析。看看以“卖”作为声符的字都有哪些。

开学第一课完整篇 开学第一课读(1)

椟:从木,卖声。本义:木柜,木匣。如:买椟还珠。

渎:从水,卖声。本义:水沟,水渠。后来引申为轻慢不敬,现在常用渎职,亵渎等词。

牍:从片,卖声。本义: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后来引申为公文,比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犊:从牛,卖声。本义:小牛。如:初生之犊不怕虎。

窦:从穴,卖声。本义:孔穴。如: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疑窦丛生,情窦初开等。

续:从糸,卖声。本义:连接起来。如:连续,继续,狗尾续貂等。

赎:从贝,卖声。本义:用财物换回人或抵押品。如:将功赎罪,救赎等。有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非常有名。

黩:从黑,卖声。本义:污浊。如:穷兵黩武。

以上均是以“卖”为声旁的形声字。

接下来进一步研究“卖”字的字源。

卖: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开学第一课完整篇 开学第一课读(2)

那么,“买”这个字造字之初又是怎么回事呢?

开学第一课完整篇 开学第一课读(3)

买:会意。小篆字形,从网贝。“网”是收进,“贝”是财货。合起来表示把财货购进来。本义:买进,购进。

忽然想起两个字:粜 籴

即使不知道读音,也能从字形中猜测出来,粜是“卖米”,而籴是“买米”的意思。这是两个非常典型的会意字。前者读tiào,后者读dí。

正是在这样追根溯源的过程之中,发现汉字之美,充满无限趣味。

【说明】

关于“读”的字源追溯,看起来与读书的主体关系不大,但为什么还要占据一定篇幅来讲,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个原因,培养并强化学生在理解一些关键字词时,能够从字源着手去分析的意识。

第二个原因,在备课时,就意识到学生可能对“卖”是“读”的声旁不敢确认,因为两者读音不同。也就不敢确认“读”是形声字。于是扩展了若干“卖”作为声旁的形声字,强化学生对形声字的认知。

第三个原因,从“读”到“卖”,从“卖”到“买”,从形声字到会意字,这样一些延展,目的是启发学生如何追本溯源,把一串又一串的文字勾连起来。

现在回到读书来说说。主要围绕着三个问题来说。即“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

先说为什么要读。

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所以要在这个黄金时代做最有价值的事情。读书正是最有价值的事情之一。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这是一个比喻,药可以治病,而书也可以治病,能治的是愚蠢之病,无论是谁也不想愚蠢,所以,有必要多读书。

再说读什么的问题。

我给出这样四组关键词,分别简单解释一下。

课内与课外。既要读课内的书,又要读课外的书,课内外要相结合。一定要破除读书就是读课本的认识误区。《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有明确的数量规定,但仅仅达到这个数量还远远不够,还要读得更多才好。

经典与大众。既要读经典的书,又要读大众的流行的书。经典是灯塔,是思想的武器,值得反复精读,但同时,也要读一些大众的流行的书,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也让所学的经典与大众流行的书结合,让经典“落地”。读经典要观照现实才有价值。

文学与实用。既要读文学的书,又要读实用的书。可以读小说,诗歌,散文,戏曲等,但又不能仅仅停留于此,还要读诸如新闻评论,科普作品等等。要像饮食一样,营养均衡才好。

人文与科技。既要读人文的书,也要读科技的书。所以,既要关注文学、史地政等方面的书籍,也要读一些理化生等方面的书籍。

也就是说,读书其实是无禁区的,要不断扩展开来才好。要把握好尺度,找到一个平衡,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水平之下侧重读不同类型的书籍。

最后说怎么读的问题。

怎么读书,从古至今,各种策略很多,我强调三个结合。

第一个是“读与思相结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读书过程中,思考是必须的。这个思不能局限在给了阅读题才会思考,要自己能思考。要在有疑处多思,要追根溯源,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第二个是“读与写相结合。”

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是输入,写是输出,读写结合才发挥最大的效力。

可以写实用的文本,比如,写错别字诊断书,做连词成段练习等。还可以是归纳概括,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所读内容,不要等考试的时候再想着怎么概括。也可以是拓展延伸,在此基础之上的所思所想所感无不可以进入写的范畴。不必拘泥于字数写法等,要写自己最真实的所见所思所感。

第三个是“读与行相结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只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是书呆子。反过来,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是快递员。要且读且思,且思其行。不能从书本上来到书本上去,从纸面上来到纸面上去。不管是学会了一个道理也好,还是掌握了一个知识技能也好,要尝试着应用到实践中去,要落地才行。

本课最后,用对联和诗文从正反面强调读书之必要。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

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宋 黄庭坚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清 萧抡谓

读书是一个实践性的活动,仅仅明白道理远远不够,还要实践。所以,剩下的几分钟,我就把《咬文嚼字》等杂志发给学生,让他们马上行动起来,读起来。

【说明】

关于读书要讲的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不是我直接提出来的,而是通过追问,让学生自己跟着想出来的。目的是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知道一步一步该如何思考。

每一个方面的具体要点是我之前就想好的,但也不是完全一言堂,也有一些互动,在互动过程促进学生的思考。

所引用的诗句大部分都在之前的课堂上分散地讲解过,这一次只是做一点儿系统的梳理。因为今天是第一天上课,所以学生还比较慢热,互动的声音不够大,不过不着急,慢慢会好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