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纹肌溶解症轻重(解说横纹肌溶解症)(1)

那宇,解放军306医院,肾内科

人体的肌肉分为三种:心肌、平滑肌及骨骼肌。其中的心肌及骨胳肌是有横纹的。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横纹肌细胞损伤,胞内成分所产生的毒性物质释放入血,引起生化紊乱及组织器官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症轻重(解说横纹肌溶解症)(2)

横纹肌溶解症的诱因

RM通常发生在与运动相关的肌肉。造成横纹肌溶解症的因素有很多,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组由于过度运动后所致的骨骼肌损伤,较为常见。剧烈的运动如马拉松或者体操等出现的脱水、发热、酸中毒和饥饿所致肌肉能量贮存耗竭等,均是横纹肌溶解症的诱发因素。许多药物(如:降脂药物、环孢菌素、氯氮平、大环内酯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等)也可以引起横纹肌损害,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低钾血症是肌溶解的诱发因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或锂中毒亦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症和急性肾损害。

横纹肌溶解症轻重(解说横纹肌溶解症)(3)

横纹肌溶解症也常见于酗酒者。亦可有发热、全身乏力、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等炎症反应的表现。尿外观呈茶色或红葡萄酒色尿。因本病大约30%会出现急性肾衰竭,当急性肾衰竭病情较重时,可见少尿、无尿及其他氮质血症的表现

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断

有使用引起横纹肌溶解的药物史及其它诱发因素。肌肉疼痛、乏力、肌肉痉挛、肌肉肿

胀、肌肉“注水感”及急性肾功能损伤等临床表现。血清CK高于正常值的10倍;血肌红蛋白浓度升高、无红细胞性酱油色尿和肌红蛋白尿可确诊。同时要考虑其他合并因素。

横纹肌溶解症轻重(解说横纹肌溶解症)(4)

非特异性的肌痛、乏力,浓茶色尿,血清CK、Mb增高,尿潜血阳性,但镜检无红细胞。CK是反映肌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当CK>1000 U/L可考虑RM诊断;CK一般于

肌损伤后12 h内升高,1~3天达峰值,3~5 天后渐下降⋯。Mb半衰期约2~3 h,可迅速的经肾脏排出和经肝脏代谢,因此无肌红蛋白尿不能排除RM。该疹的主要特征是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升高,以及肌红蛋白尿,常合并急性肾损伤。

横纹肌溶解症轻重(解说横纹肌溶解症)(5)

横纹肌溶解症的治疗

早期主要为病因治疗,减少进一步的肌损伤、恢复肾脏血流灌注及提高Mb清除,对防治急性肾功能损伤、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一般治疗:确诊后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致病因素;在非急性肾损伤患者,心肺功能允许情况下给予充分补液水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增加Mb的溶解度,减少Mb管型形成补充足够的热量、适量维生素以及卧床休息等支持治疗。

2、血液净化治疗:早期酌情使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逆转病情有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