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尔雅

1月20日晚,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欢乐喜剧人》第五季开播。据CSM55城收视数据显示,首期收视率1.228%,对比前几季,这一成绩不算理想。

欢乐喜剧人第五季一共几期(欢乐喜剧人第五季开播)(1)

在经历了一炮而红的第一季,水涨船高的第二季,东拼西凑的第三季,收视滑坡的第四季后,《欢乐喜剧人》已经逐渐显出颓势。追根究底,问题出在核心的喜剧演员配置和节目编排上。

先看演员配置。本季又迎来了一对德云社的组合,张鹤伦和郎鹤炎。自第二季郭德纲开始主持,每季必有德云社的相声演员参赛——第二季的岳云鹏孙越,第三季的郭麒麟阎鹤祥,第四季的张云雷杨九郎,还有不时出来为徒弟助威的“爱好抽烟喝酒烫头”的于谦。也难怪有观众吐槽,“不想看主持人一直cue自家”“节目都快变成德云社专场了”。

不过,单拿德云社说事儿并不合适。过去几季,开心麻花、德云社、辽宁民间艺术团、大碗娱乐四家喜剧团队都堪称“舞台钉子户”,每季首发几乎都是“4 1”“4+2”的状态。但是,这一前期带来明显“笑果”的配置从第三季起逐渐僵化,成为进一步推新的掣肘:观众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向知名喜剧团队,但又只认可一小部分人。

以开心麻花为例,第一季出场的沈腾马丽组合表演可圈可点,最终夺得冠军;而到了第四季,贾金金冯秦川仅出场两期就遭淘汰。德云社方面,第二季“贱萌”的岳云鹏走到了最后,也见证了这档综艺迄今为止的收视巅峰,但此后推出的组合均未能复制这一辉煌。辽宁民间艺术团频频在节目中段换人,第三季文松夺冠也引来了“排排坐分果果”的质疑。

其实,不光是知名团队的新人不受青睐,很多前来挑战的老牌喜剧人如潘长江、孙涛等人也没扛到最后,更不用说一些不太知名的演员及其所呈现的默剧、脱口秀等表演形式。整体来看,发挥空间较大的喜剧小品仍然是主流,即便是大家熟悉的相声,都需要岳云鹏这样自带人气的演员压阵,才不至于吃表演形式的亏。

喜剧舞台容易出爆款,但对作品质量和演员的“观众缘”要求极高,这个节目里,有人大放异彩,更多的人则黯然离去。现在,原有的喜剧人助演、返场、踢馆的招式都用了,舞台上正缺乏能让观众眼前一亮的新面孔。虽说大家吐槽的“强捧”已成为节目里的一个梗,可推优推新的客观需求不容忽视。否则,收视率进一步下滑是大概率事件。

节目编排上,或许也需要做一些改变。据统计,单是《欢乐喜剧人》前两季的节目数量,就超过了春晚20年语言类节目的总和。这一成果源于残酷的淘汰补位赛制,一周出一个完整的喜剧作品,压力可想而知。幕后采访中,每个参赛团队说得最多的就是“压力太大”“缺乏灵感”。一些老牌喜剧人的离开,也有无法适应过快节奏的原因。

这样的赛制安排,从好的方面看会激发喜剧人的创作潜能,也让优秀的配角有更多发挥的空间。几季下来,杨树林、张小斐等人都从助演走到了主演的位置,成长迅速。但同时,参赛者为了求稳求快,可能拿原来成熟的作品直接改编。也就是说,舞台上会同时出现“新糙”“细旧”两种形式,有失公平。还有一个需要警惕的点:作品风格从最开始的搞笑逐渐向催泪转移,一些参赛者试图借此打动甚至绑架观众。虽然我们常说,喜剧的核心是悲剧,但喜剧的外在形式还是应以“欢乐”为主,避免煽情卖惨成为套路。

从刚刚开播的第五季来看,节目组在尝试改善,譬如通过海选晋级、战队PK、挑战突围、争冠排位的方式增强刺激性,17组首发选手更是创下历届之最。不过,后续的作品质量、创意能不能跟上,还有待观察。

自2015年《欢乐喜剧人》第一季开播,国内综艺市场迎来了喜剧竞技类节目的大爆发。来回几套人马炒冷饭、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广告植入过多过硬等问题,在《喜剧总动员》《跨界喜剧王》《开心剧乐部》等节目中也都不同程度出现。目前,观众对喜剧类综艺依然抱有很大的热情和期望,但固有模式已不可能再“一招鲜吃遍天”,必须求变。接下来怎样推新人;节目的“稳”和“新”怎样平衡;包袱如何抖才能深入人心……这些都需要制作方和演员们沉下心来认真思考,仔细打磨。(尔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