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据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网消息,《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建议名单的公告》已发布。

桐梓县非物质文化研究 桐梓文昌戏上了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建议名单(1)

咱桐梓的文昌戏也榜上有名哦

文昌戏是桐梓民间的传统戏剧

同时,它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已经有了600多年的历史

至今扎根在中国第四批传统村落

高桥镇周市村金鸡水古寨

金鸡水古寨

桐梓县非物质文化研究 桐梓文昌戏上了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建议名单(2)

元末明初,桐梓县九坝镇天池村人梁真玄,从四川学习川剧回到当地带徒表演。在民间,戏中的文昌是子孙发达、学业、事业、官运、财源等方面的保护神,百姓信文昌拜文昌。因此,文昌戏在当地尤为盛行。“文革”期间,文昌戏被视同为封建迷信遭受打击,被迫中断。改革开放后,高桥镇周市村金鸡水杨国华、王光祥又将其复兴上演。

文昌戏《封神》

桐梓县非物质文化研究 桐梓文昌戏上了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建议名单(3)

文昌戏原是在民间祈学求子、敲机和事、打关散煞等祈福还愿时表演,后逐步拓展为岁时节令、喜庆聚会、祝寿庆生、店铺开张、举行庙会等多种场合表演助兴。表演人数一般为7-12人。表演程序为:开坛、打撒仪、祭祀、诵经、拜忏、上表、文昌上朝、三妖乱唐、太白星奏本、龙王训女、潘龙挂帅、陈子春采药、县官接驾、三仙配婚、阅康县求雨、龙女救徒、子春训子、弟兄赶母、封神受祭、灵官纠领唱、合唱礼请祖师。剧目可根据主人家的心愿加演。拜忏是以道士代表主人独自向文昌忏悔,三妖乱唐是通过说唱吹打等综合表现三妖胡作非为。

文昌戏《太白星奏本》

桐梓县非物质文化研究 桐梓文昌戏上了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建议名单(4)

剧本有《三妖乱世》《观音送子》《仙姬送子》《柳青化药》《梅花献药》《敲枷脱锁》《天官赐福》《八仙庆寿》《玉带封官》《断机教子》《卖身葬父》《八郎盗令》《子春采药》《安安送米》《南山割麦〉《灵官镇台》等30余本。

文昌戏剧本

桐梓县非物质文化研究 桐梓文昌戏上了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建议名单(5)

文昌戏道具较多。戏服有折子服、状元袍、靠子服、朝衣、经衣、女儿魁等。戴的口条有生巾、三须、五柳、满月、一字须(分白红黑三色)等。法器有令旗、令牌和宝剑(桃木剑)、天逢尺、拷鬼棒等。兵器刑具有大刀、花枪、锏、剑、棍、竹马、枷锁、铁链子等。

文昌戏道具

桐梓县非物质文化研究 桐梓文昌戏上了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建议名单(6)

文昌戏角色主要有四种:一是小生、文生、武生、须生;二是花旦、青衣旦、刀马旦;三是红脸、黑脸、小花脸;四是小丑。

《斗三妖》中“凤圣”化妆

桐梓县非物质文化研究 桐梓文昌戏上了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建议名单(7)

文昌戏伴奏乐器有大锣、小锣、边鼓、钩锣、铰子、撒板、唢呐、二胡、笛子等。锣牌子有文场、武场、头子、哀子、官头子、二换头、三倒板、滚板、三坡扬、四点水、上朝、下朝等。唱腔有大板腔、玉女腔、修书腔、十字腔、二留腔、梭罡腔、数板、一字腔、悲头、哀子、红兰袄、四柱腔等。喝腔韵有青城韵、天仙韵、歌库韵、螳螂韵、七星韵、灿烂韵等。小调有采茶调、兰花调、一支飘、梳妆调、魁星调、绣房调、修书调、参神调、辞神调、顺十字、锣鼓灯等。

文昌戏《斗三妖》

桐梓县非物质文化研究 桐梓文昌戏上了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建议名单(8)

表演文昌戏,角色动作要求:生齐眉,旦齐肩,花脸出来舞上天。技巧有踢尖子、推衫子、提把子等。声腔有高腔、胡琴、灯调等。唱词有很多,如《点状元》中“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少年不知勤学早,到老放悔读书迟。”“小小鱼儿未成龙,常在沙滩浅水中;有朝风云来聚会,步步腾云上九重。”念白也较多,如《子春采药》中子春说:少暂,灵芝宝草不能到手,回朝救不了三宫祖母眼目之疾,倒不如依下婚姻之事,将灵芝宝草取到手中,回朝去救三宫祖母才是道理,待我上前。”

文昌戏《点状元》

桐梓县非物质文化研究 桐梓文昌戏上了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建议名单(9)

文昌戏是集文学、美术、音乐、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直观可视,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百姓日常生活,具有亲民、喜民和乐民的功能。文昌戏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文化特色,至今仍保存较为完整的演出概貌传和科仪程式,是彩北戏剧“活化石”。

文昌戏《三仙拜寿》

桐梓县非物质文化研究 桐梓文昌戏上了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建议名单(10)

近年来,文昌戏班在民间广泛演出,每年演出30余场。由于戏班人员多已老年化,年轻一辈因生活所迫,出外务工,戏班子已青黄不接,有失传的危险。

(娄顺义搜集整理)

(来源 多彩贵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