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文化属于海洋文明,西方欧洲人善于冒险,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麦哲伦实现了环球航行,文化上,启蒙运动兴起,自由、平等以及法治契约精神逐步深入人心,科学探索的精神便在这种大环境下孕育了,工业革命在西方率先产生,人类文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性变化,之前的文明属于农业文明,人类依靠手工生产创造财富,工业文明把人类带入到机器大生产时代,生产效率无数倍的提高,西方统治全球的时代到来了。

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变革(日本在上千年的历史中)(1)

在近代历史上,西方强势崛起,古老的东方依然在封建王朝的历史循环中往复前行,中国此时处于清王朝统治时期,王朝的统治者们把西方的先进事物称之为奇技淫巧,不屑一顾。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把清王朝打得满地找牙,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和西方的先进,林则徐、魏源等开始研究西方的制度、文化和技术,林则徐和魏源也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之后,大清王朝的统治阶层发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妄图重振王朝,但是甲午战争一战把大清王朝打回了原形。

不止是中国,亚欧大陆上的一众文明古国都成为西方奴役和侵略的对象,土耳其、印度、伊朗、埃及和非洲等等都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原料产地。中华也逐步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亚欧大陆上有一个国家却很例外,不仅没有被殖民,竟突然崛起,而且打败了大清,俄罗斯,更是跻身列强行列,成为近代仅有的一个传奇,这就是日本。

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变革(日本在上千年的历史中)(2)

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

历史上的日本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部落之间、军阀之间常常为了争权夺利而发动战争。那些拥有土地的大地主纷纷建立起庄园,将控制的土地包围起来,挖出护城河,设置警卫塔,并雇用专门的人来从事庄园的监督管理工作,这些被雇用的人统称为武士,日语读作Samurai。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则沦为佃农,长期受到地主和武士的压迫和剥削,落后的经济和制度,以及地处文明中心的边缘地带使得日本迫切需要改变现状。

这一时期武家在日本确立了统治地位,这就是幕府统治,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德川幕府的中央集权统治结束了社会的混乱,幕府半中央集权化的有效统治之下,日本社会安定,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及人口等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形成了一派蒸蒸日上的兴旺景象。

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变革(日本在上千年的历史中)(3)

从1600年到1720年,短短的120年间,日本的人口就近乎翻了一倍,总量达到了3300万左右。城镇化水平更是在这一时期迅速提高,1700年时期就有大约有10%的人居住在人口一万以上的城镇。当时的江户城(后来的东京)人口总量就达到了100万人,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相当拥挤和肮脏)。京都和大阪的人口都在35万左右,与同时期的伦敦或巴黎相当。

另一方面武家统治建立之后,尤其是德川幕府时期,日本实现了制度上的大一统,相对狭小的国土,使得人员分布相对集中,这也使得改革措施能够在全国范围得到有效的推广和执行,不会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

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变革(日本在上千年的历史中)(4)

二、日本在近代崛起的原因

自近代以来,中国无数的学者们就开始研究日本为何崛起为世界强国,寻找日本发展的密码。即使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在研究日本崛起的原因,全世界众多的研究者们认为日本崛起,离不开3大原因,而这三件件件都与中国相关。

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变革(日本在上千年的历史中)(5)

第一,儒家文化。

很多人现在批判儒家文化,认为其中庸之道,其墨守成规等阻碍了中国近代的发展,是罪魁祸首。但是在日本,儒家思想却成了日本快速崛起的基础。

因为日本充分挖掘儒家文化,忠君爱国的思想,强调对天皇,对国家的热爱,快速地凝聚全国力量。而且跟自己的武士道精神结合,使得日本当时具有空前的团结一致。这是日本,无论改革还是战争能够胜利的基础。而如果没有儒家文化几千年对日本民族性格的改造,日本不可能短时间内就能汇聚民心,这是成功的关键。

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变革(日本在上千年的历史中)(6)

第二,善于学习。

明治维新的特点是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器物制度和科学技术,殖产兴业,发展教育,加入世界贸易体系。

日本的学习可谓彻底,这与它本国的环境以及历史传统有密切的关系。日本地处远东地区,四面环海,远离大陆,跟朝鲜对望的对马海峡也有将近一百公里的距离。这样一座孤岛远离当时的文明中心,发展起来自然滞后。日本对于自身的落后有很清醒的认识,而且随着中国以及印度的文明源源不断地从朝鲜半岛传递至日本列岛之后,这样落后于他人的意识就更加强烈。

这样就激发了日本人学习热情,从当年不断派出遣唐使这一点就能看出,这种学习贯穿于日本发展的始终。而且日本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并非是生搬硬套别国经验,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将学习来的成果与日本的国情民情相结合,这样就产生了属于本国的独特的文化。日本的文化能够看到中国,印度,朝鲜的影子却又不完全像,比如语言方面大量使用汉字,却加入拼音的假名。将中国的儒家思想与印度的佛教教义结合又加入了本国的泛神崇拜形成了独特的神道教,士农工商四阶级的划分来自于中国,由此发展出武士阶层,并形成了独特的武士道精神。

这些都是日本在接受外来文化过程中的本土化的证明,正是因为历史上的这些特点才使得日本在全民西化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外来文明与本国传统格格不入的大规模冲突和矛盾(历史倒车现象也是有的,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大久保利通在清水谷遇刺身亡便是证明),也没有出现明显的阻碍改革的倒退势力的影响,明治维新在日本的成功,是有它深层的原因的。

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变革(日本在上千年的历史中)(7)

反观中国,一向就有地大物博的美誉,这也让我们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目标,而不需要与外国主动交流,再加上中国地处大陆,本身就是文明中心,周边国家长时间的朝贡也增加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力但也埋下了逢变故不愿改变不愿承认落后现实墨守成规的种子。中国有的是革命,被压迫者联合起来推翻失去天命的统治,再造新朝,但新朝所实行的制度却往往是被推翻王朝的翻版,尤其是那些统治时间长达两个世纪以上的政权都成为后来者效仿的对象。所以中国的古代史只是王朝更迭史,是历史车轮的循环往复运动,像旧落地钟那样,钟摆从一边摆向另一边,单调的重复罢了。

在日本有一本被称为明治维新领航者的书,那就是《海国图志》,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中国著名的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其里面对世界的发展和科技文化进步,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总结。但是这本书写出来后,在中国的大清王朝没人关注,没人看,成了无人问津的垃圾。但是,当一个日本人来到后,其巨大作用开始发挥。

这个人就是高杉晋作,其在太平天国之乱初期来到中国,看到了这本书,如获至宝。带回国内后,立刻被奉为经典,印刷再版了十几次,成为日本最畅销的书,一时间洛阳纸贵哇!因此,日本专家认为,正是这本书奠定了日本国民开化的基础,也是这本书成了日本改革的先锋。后来高杉晋作,也是拿着这本书,作为改革的一手素材。

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变革(日本在上千年的历史中)(8)

不断地学习强者,自己才能变强,这是日本能够崛起的最关键的原因。日本人本来也是一个闭塞,一个固步自封的民族,很容易自我爆棚。但是,是古代中国,教会了他如何做人,打出了他善于学习的特性。在唐朝时期,日本刚统一,就有点找不到北,开始入侵朝鲜半岛,结果,白江口之战,大唐分分钟教他做人。在存亡之际,开始向大唐称臣纳贡,主动学习,才有了其大化改新的封建化过程。而在明朝时期,丰臣秀吉统一日本群岛,再次自信心爆棚,于是想先占朝鲜半岛,再占大明。结果几乎全军覆没,又一次被教做人,于是又开始几百年的学习。因此,当美国人打开日本国门后,日本意识到,美国比自己强多了,于是学习强者成为日本的民族特性。以后,顺利开展明治维新,赶上时代潮流,成为列强之一。

国内日本政治上倒幕运动消除了德川幕府执政障碍,名誉上还政天皇,政治统一,自上而下的求新求变革,政治凝聚力强;经济上大力发展现代工业,普及国民教育,经济结构和趋势比中国好,国民素质相对较高;军事上废除过去武士阶层,采用新式枪炮和操练的陆军、海军军事变革,军事实力较强,再加上日本民族的学习能力,中国与之相比较则是处处落后。

日本历史上两次重大变革(日本在上千年的历史中)(9)

第三,神道教和天皇的神权统治

长期的等级制使得日本国民养成了对强者顺从和谦恭的习惯,农民的反抗只是为了缓解官方在地租上的过分压迫,但绝没有要推翻政府的想法,这里也有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的贡献。神道教产生于日本本土,它是由日本的泛神崇拜与来自中国的儒家学说以及道教思想再加入印度的佛教文明一起调和出来的独特信仰。神道教强调日本是由天照大神创造的,所有日本人都是神的子民,而天皇则是神的后代,有统治日本的法统,为日本最高精神和政治领袖。神道教在日本影响非常深远,几乎每个日本人都是其信徒,明治维新期间政府以天皇的名义进行改革,所受到的阻力是相当小的,这也使得日本的改革比较彻底。

在中国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步履维艰时,日本则能够轻松上阵,整个国家从上至下一起改变,一位明治时期来到日本的西方人曾这样问过一个普通的日本人“你们日本历史的起点在哪里?”那位日本人的回答可谓精辟“我们日本的历史从今天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