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地位毋庸置疑,但只要是小说,就没有十全十美的,抛开一些怪力乱神以及年龄、地理的bug问题,本文来说说一些演义中一些不合逻辑的剧情。

谋董卓孟德献刀

网上有个词叫大声密谋,指的是在电影/动漫/现实,强行推动情节发展,把密谋内容大声说出来。

而大声密谋最早出处大概是三国演义了,曹操在王允的宴会上,大声说出自己要斩断董卓的首级,悬在国门上。政变何等机密的事情,王允居然请了满朝公卿来商议,而王允请公卿的借口是自己寿宴,没请董卓,董卓居然也不怀疑。然后,只要这些公卿里有一个是向董卓讨好或者是董卓的卧底,在场所有人就要团灭……

王允得书,寻思无计。一日,于侍班阁子内见旧臣俱在,允曰:“今日老夫贱降,晚间敢屈众位到舍小酌。”众官皆曰:“必来祝寿。”当晚王允设宴后堂,公卿皆至。酒行数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众官惊问曰:“司徒贵诞,何故发悲?”允曰:“今日并非贱降,因欲与众位一叙,恐董卓见疑,故托言耳。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想高皇诛秦灭楚,奄有天下;谁想传至今日,乃丧于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于是众官皆哭。坐中一人抚掌大笑曰:“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允视之,乃骁骑校尉曹操也。允怒曰:“汝祖宗亦食禄汉朝,今不思报国而反笑耶?”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

之前的蹇硕密谋杀何进、何进密谋杀十常侍,之后的董承密谋杀曹操等全部泄密,而这次参与密谋的人数更多,董卓居然毫不知情……

三国演义剧情梳理(三国演义有哪些逻辑不通的剧情)(1)

三国演义剧情梳理(三国演义有哪些逻辑不通的剧情)(2)

三国演义剧情梳理(三国演义有哪些逻辑不通的剧情)(3)

三国演义剧情梳理(三国演义有哪些逻辑不通的剧情)(4)

三国演义剧情梳理(三国演义有哪些逻辑不通的剧情)(5)

曹操向王允借七星刀不但对剧情毫无推动作用,反而留下bug。曹操想杀董卓什么刀不行,非要七星刀?曹操自己家里就有倚天剑和青釭剑(当然不能确定这个时期有没有),而这个七星刀曹操知道在王允家里,可见颇为有名气,曹操和王允就不怕董卓也知道?还是和前面说的一样,成功倒也罢了,一旦失败就要全灭,曹操向王允借七星刀某种程度增加了这次暗杀的风险,要是董卓和李儒问一句“这七星刀不是在王司徒处,孟德如何得之?”曹操又该怎么办?七星刀献完就完了,董卓倒也罢了,李儒居然也没查一下刀的主人什么的?有一些编剧可能也觉得这段剧情不太对劲,加了些原创剧情,比如动画版三国演义,董卓是让李肃去查王允,李肃也查到王允和曹操的关系,不过因为之前策反吕布没有得到董卓重用而怀恨在心,又被貂蝉嘴炮了一番,就没把这件事上报。

允避席问曰:“孟德有何高见?”操曰:“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允曰:“孟德果有是心,天下幸甚!”遂亲自酌酒奉操。操沥酒设誓,允随取宝刀与之。操藏刀,饮酒毕,即起身辞别众官而去。众官又坐了一回,亦俱散讫。

三国演义剧情梳理(三国演义有哪些逻辑不通的剧情)(6)

三国演义剧情梳理(三国演义有哪些逻辑不通的剧情)(7)

三国演义剧情梳理(三国演义有哪些逻辑不通的剧情)(8)

除了王允和曹操降智外,董卓和李儒也不例外。别的不说,这献刀哪有拔刀出鞘的,董卓一时没看破也就算了,李儒既然看破了,这时只要问一句“孟德既献刀,何故拔刀出鞘,莫不是行刺?”曹操可能就玩完了,结果非要等曹操走了再说,直接放虎归山。

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卓接视之,见其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遂递与吕布收了。操【解鞘付布】。

三国演义剧情梳理(三国演义有哪些逻辑不通的剧情)(9)

闭门等死的李儒

李儒识破王允的美人计后,让董卓把貂蝉赐给吕布,董卓本来也这么打算,但在貂蝉的软磨硬泡下又舍不得,于是李儒感叹:“吾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然而李儒完全可以让董卓防范吕布,甚至杀了吕布,怎么会无计可施呢?即使董卓不同意,也应该和董卓前往郿坞,或者联络李傕、郭汜等西凉军将领,结果李儒倒好,直接装病在家等死,结果被仆人绑了,满门抄斩。

次日,李儒入见曰:“今日良辰,可将貂蝉送与吕布。”卓曰:“布与我有父子之分,不便赐与。我只不究其罪。汝传我意,以好言慰之可也。”儒曰:“太师不可为妇人所惑。”卓变色曰:“汝之妻肯与吕布否?貂蝉之事,再勿多言;言则必斩!”李儒出,仰天叹曰:“吾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

三国演义剧情梳理(三国演义有哪些逻辑不通的剧情)(10)

久不来援的东吴众将

孙策大战太史慈,从追击到两次大战五十合,程普等十二骑才姗姗来迟,难道真的被传说中的曲阿小将挡住了吗?可是我们知道,三国演义不是说唐,不可能让无名小将压过历史名将的,只能说程普这十二人不关心孙策死活。

三国演义剧情梳理(三国演义有哪些逻辑不通的剧情)(11)

官渡之战曹操大军何在?

三国演义的兵力相对与历史是大大夸大,但同时导致了不少问题,其中以官渡之战前后曹操的兵力最为诡异。袁曹决战前夕,曹操自领大军二十万,进黎阳、拒袁绍,连刘岱、王忠都能给个五万:

三国演义剧情梳理(三国演义有哪些逻辑不通的剧情)(12)

遂唤前军刘岱、后军王忠引军五万,打着丞相旗号,去徐州攻刘备。原来刘岱旧为兖州刺史;及操取兖州,岱降于操,操用为偏将,故今差他与王忠一同领兵。操却自引大军二十万,进黎阳,拒袁绍。

可到了官渡,一下子就剩七万,还有十三万莫非是被颜良文丑灭了?毕竟和颜良交锋时,嘉靖本说“连日败者极多”。

三国演义剧情梳理(三国演义有哪些逻辑不通的剧情)(13)

抗蜀主力孟获,司马懿游而不击

诸葛亮南征孟获时是出动五十万大军,说起来这里毛宗岗点评过诸葛亮小题大做。但到第一次北伐曹魏,变成了三十万大军,之后几次北伐都没到南征孟获的手笔,最多一次也就是第五次北伐的三十四万大军,这是看不起曹魏,还是孟获更强?亦或者是孟获抗蜀主力,司马懿游而不击?

是日,孔明辞了后主,令蒋琬为参军,费祎为长史,董厥、樊建二人为掾史;赵云、魏延为大将,总督军马;王平、张翼为副将;并川将数十员:共起川兵五十万,前望益州进发。【毛夹批:似乎小题大做。】

却说边庭探知此事,报入洛阳。是日,曹睿设朝,近臣奏曰:“边官报称,诸葛亮率领大兵三十余万,出屯汉中,令赵云、邓芝为前部先锋,引兵入境。”

孔明引蜀兵三十四万,分五路而进,令姜维、魏延为先锋,皆出祁山取齐;令李恢先运粮草于斜谷道口伺候。

三国演义剧情梳理(三国演义有哪些逻辑不通的剧情)(14)

张飞诡异的死亡

历史上张飞被杀只有短短一句“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演义里大大扩充了这个历史事件,但也导致张飞的死亡非常诡异。老生常谈的张飞帐外没有侍卫什么的就算了,但被范疆、张达捅死时大叫一声,全军上下没人听到?按演义设定张飞声音可是“声若巨雷”,还是张飞每天晚上动不动大叫,士兵已经习惯了?

这没听到也就罢了,范疆张达杀死张飞后,带着数十人投奔东吴,这动静也不小吧?大概率还是策马而出,就这还是没人发现,第二天才有人追……

以短刀刺入飞腹。飞大叫一声而亡。时年五十五岁。却说二贼当夜割了张飞首级,便引数十人连夜投东吴去了。次日,军中闻知,起兵追之不及。

三国演义剧情梳理(三国演义有哪些逻辑不通的剧情)(15)

三国演义剧情梳理(三国演义有哪些逻辑不通的剧情)(16)

三国演义剧情梳理(三国演义有哪些逻辑不通的剧情)(17)

头铁的曹休

演义中东吴兵力增长最多的一次可能就是夷陵之战,灭了刘备75万大军然后估计收编了许多,演义里夷陵之战事关东吴生死存亡,东吴前后大概也就拿出二十万兵力,结果夷陵之战后不久的石亭之战,就蹦出了七十多万大军,最合理的推测就是收编了刘备的兵:

权从之,即命朱桓为左都督,全琮为右都督,于是陆逊总率江南八十一州并荆湖之众七十余万,令朱桓在左,全琮在右。逊自居中,三路进兵。

都有七十万大军了,还让周鲂断啥发设啥伏,直接一路平推啊。当然,更头铁的是曹休,他手里能有多少军队?战后投降东吴的魏兵数万余人,也就是说曹休大概十几万,居然敢正面和七十万大军硬碰硬,最后中伏的情况下尚能全身而退,不知道是曹休和贾逵太神勇,还是吴军太废。

却说陆逊正望捷音,须臾,徐盛、朱桓、全琮皆到。所得车仗、牛马、驴骡、军资、器械不计其数,降兵数万余人。

三国演义剧情梳理(三国演义有哪些逻辑不通的剧情)(18)

自信心爆棚的司马懿

在火烧上方谷一回中,司马懿自信心爆棚,面对魏延搦战,司马懿不仅敢打还敢追,可见对自身武艺是颇为自信,可是在之前的夺木牛流马中,司马懿明明连廖化都不敢挑战,被追得头盔都丢了,难不成廖化武艺要强于魏延?

廖化当先追赶。看看赶上,懿着慌,绕树而转。化一刀砍去,正砍在树上;及拔出刀时,懿已走出林外。

延大喝曰:“司马懿休走!”舞刀相迎。懿挺枪接战。不上三合,延拨回马便走,懿随后赶来。

三国演义剧情梳理(三国演义有哪些逻辑不通的剧情)(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