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剧的特征是什么(我听不懂福州话)(1)

闽剧的特征是什么(我听不懂福州话)(2)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1年第19期

2021年8月17日,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成为未来十年中国整体的政策逻辑,有其提出的坚实社会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共同富裕的标准,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多”。第一是人数多,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第二是内容多,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第三是步骤多,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

而在共同富裕的实现方法方面,会议明确提出实现共同富裕要靠高质量发展,制度性安排,实现先富带动后富。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要更加均衡,基层保障要更加精准。要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强调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并作出重要部署,将实现共同富裕宏伟目标与每一个人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联系起来,必将激励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为共建共享共富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会议指出,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之间存在怎样的逻辑关系?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与北欧国家福利制度之间有怎样的区别?未来十年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如何落地?青年向上流通的通道在哪里?三次分配制度会为青年带来哪些机遇和利好?如何引领青年的精神富裕?青年在高质量发展中应该承担怎样的角色?在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青年感受到了怎样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带着这些问题,《中国青年》采访了专家学者、青年致富榜样、公益事业践行者和受益人、青年艺术家、行业优秀青年、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青年群体等,集青春之力量,显青年之担当。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前行,为实现共同富裕不懈奋进!

"共同富裕,青年读本"系列报道⑥

福州有个“依林妹”

@文/本刊记者 朱玉芳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戏剧就是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尤其闽剧,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和许多人对福建口音的印象不同,林颖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音色婉转,讲起故事来娓娓动听。

这和她27年的戏曲表演功底分不开。从12岁开始接触闽剧,到成长为国家一级演员,二十多年间,林颖主演了几十部戏。现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闽剧的传承人,她仍活跃在闽剧舞台上。

闽剧的特征是什么(我听不懂福州话)(3)

「新旧,内外」

闽剧,又称福州戏,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因此也被誉为福州方言的活化石。

2021年7月,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召开,林颖创排编导了闽剧传统剧目《荔枝换绛桃》选段,在《寻梦·坊巷》三坊七巷沉浸式演出中,向全世界推介了闽剧文化。

对于不掌握福州方言的人,语言成了观赏闽剧的障碍。一些外地的朋友会跟林颖说:“我听不懂福州话,怎么看闽剧呢?”这时候,林颖常常反问一句:“你看不看好莱坞大片呢?你英语厉害到可以完全听懂吗?”

这样一说,对方立刻就明白了。“语言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我们的作品要好,情节要好,感情能够打动人心,能够直接穿透到观众的心灵里。”林颖说,“真正好的作品是没有地域障碍跟语言障碍的。”

闽剧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昆腔、京戏等外来声腔,曾经有北方的导演对林颖说,闽剧是南戏中的北戏,而林颖觉得,闽剧就跟福州的城市精神一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1999年,林颖进入福州闽剧院。她很早就认识并接受了一个事实——戏曲的黄金期过去了,但是在这块土地上深耕的时间越长,她越相信,小众也没关系,把小众的文化做好,有了好作品,自然而然会产生影响力和知名度。

闽剧的特征是什么(我听不懂福州话)(4)

闽剧《陈靖姑》剧照

时代在进步,闽剧也在变。在编导《荔枝换绛桃》时,林颖在音乐、表演形式和服装、化妆、道具上做了许多调整和提升。比如音乐,以前传统的乐队只有7个人,现在的乐队则有二三十人。

在保证主体声腔音乐和福州方言不变的情况下,用现代化的配器,管乐、弦乐、弹拨、高音部和低音部,各种乐器的音色使整体音乐更加丰富细腻,极大提升了戏曲情感表达的细腻度,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

“现在人太挑剔了,他们听过太多好听的东西了。”林颖说,“向精致化方向发展,无论大戏还是小节目,我们都力争要做思想精深、制作精良、演艺精湛的作品。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看到这么精致的节目,他们会愿意拍照拍视频去分享。现在年轻人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在短视频平台上传播戏曲,许多戏曲类的账号,粉丝非常多。所以,并不是传统戏曲不受年轻人喜欢,而是我们要找到一个渠道和桥梁,与年轻人建立更好的沟通。”

「入门,圈粉」

“人都会死,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

“因为活着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年福州闽剧院复排了现代戏《杜鹃山》进行巡演,这是两个孩子看完演出之后的对话,让身边的大人不禁感慨,“艺术的魅力,不受任何语言限制,其所传达的精神可以直入人心,青少年们需要这样的艺术熏陶。”

还有观众反馈说,好久没有进剧场好好看闽剧了,和印象中小时候跟着大人在庙里祠堂里看的乡下社戏完全不同,完全刷新了对闽剧的印象。

政府补贴扶持演出,惠民票价20元一张,好多观众看完说下回要自己掏钱看戏,才是对艺术家真正的尊重。一场戏圈粉,观众的反馈给了林颖坚持下去的信心,“谁说孩子看不懂闽剧?谁说闽剧不好看?”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剧院在市区几乎没有演出了,林颖看到,近些年可喜的是,随着戏曲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现在闽剧正在慢慢回归城市,回归年轻人的市场。

“戏曲是一个活态的非遗,我们一直强调观众的传承也很重要,一定要做到台上台下双传承,才能真正把戏曲的能量发挥出来。”

闽剧的特征是什么(我听不懂福州话)(5)

林颖在业余时间教导学生

说着,林颖又打了个比方——“如果说看电视剧、看电影像喝可乐,看戏则像喝茶。不会喝茶的人,一定觉得茶又苦又涩,泡茶还那么烦琐,所以,喝茶是有一点点门槛的。我先拿茶兑一点饮料,做成茶饮料,让你感受一下,觉得还挺顺口的,我再来泡工夫茶,慢慢你就懂得喝茶了。”

戏曲也是一样,把门槛降低一点,进来的人就多了。

在戏曲进校园的过程中,林颖发现许多学校不具备演大戏的舞台,于是她和团队因地制宜,用小节目(戏曲选段)教大家如何看闽剧,用“讲座 演出 体验互动”的模式带大家“入门”。

2017年,由福州市文联授牌的“福州市文艺名家林颖戏剧工作室”挂牌,从中山小学到福州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从海峡民间艺术馆到福建省图书馆……近些年,林颖组织了几十场面对普通百姓的闽剧推广活动。

2020年,福州市为了引进人才,邀请全国各地来榕的学子在闽江游轮上举办嘉年华。林颖带着团队去表演,两岸灯火流光溢彩,邮轮在闽江上徐徐前行,扮相精致的花旦游走在人群间,看似不经意扬起手一翻,水袖从身旁人的肩上滑过。

“我相信,就这么短短五分钟的一个片段,会给他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未来会考虑在福州工作。”林颖说。

随着文旅融合,福州闽剧院演出的形式也更加多样,比如节假日在三坊七巷、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上演闽剧快闪,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也传播了闽剧的知名度。此外,剧团还经常去偏远山村举办文化志愿活动,并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

「师传,专注」

纵观闽剧的发展史,大多传统剧目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演义或古代传奇、杂剧,那些经典剧目、经典艺术形象,和福州这块土地息息相关,福州戏唱着福州和福州人的故事。

闽剧《陈靖姑》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闽都女神”陈靖姑是闽、浙地区最具影响的“女神”之一,这一出“唱念做打、文武兼备的好戏”一直被多次排演,从师傅到林颖,至少有六代人演绎过,每次剧本都会调整,老故事新研发,用更新的舞台语言去展示。

闽剧的特征是什么(我听不懂福州话)(6)

身着戏服的林颖在福州三坊七巷

戏曲讲究口传心授,师傅带徒弟,是手把手一出戏一出戏教出来的。林颖先后师从“闽剧皇后”胡奇明、京剧名师刘作玉、“闽剧三小”之一的刘小琴。

“师傅在教我时都是毫无保留的,他们还生怕我学得不够好不够多,着急地想把身上的东西传给我。不仅是在学习上,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师傅会把自己的价值观传给徒弟。因此,戏曲界的师徒关系是很亲密的,我上门跟着师傅学戏,师傅分文不收,师娘还给我做饭吃。”

这样单纯的师徒情在林颖身上留下很深的烙印,现在她若是收徒弟或者教学生,也跟师傅一样,毫无保留。“我觉得只有这么干净和这么浓厚的感情,我才能更好地领略到戏曲的精髓,才能有更干净的心态去创作更优秀的作品。”

从2000年开始,林颖进入福州电视台兼职当了14年的主持人,先后主持《榕城风》《攀讲》等栏目,她给自己起了个昵称“依林妹”,在节目中普及福州话和闽剧。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20多年来,面对外界各种诱惑,林颖有离开舞台的机会,但对闽剧,她总是“放不下”。历经纠结,她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觉得还是要做一些减法,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沉下来,专注地做戏曲。

共同富裕,十年蓝图如何落地?

武崟:以一灯燃诸灯,终至万灯明

为他人遮风挡雨,劲往一处使

购买链接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陈敏 刘晓 刘博文

编辑:申西 周恩光(实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