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习柳公权《金刚经》的启示

笔法酣畅见功底(求娴熟笔法取挥运之势)(1)

临习柳公权《金刚经》,在平和之中感受了劲健之美,在劲健用笔中感受了笔势的主导之力

柳公权《金刚经》是唐长庆四年(公元八二四年)其四十七岁时所书并刻碑。该书为至今见的最早的柳公权书法精品,其拓片藏于法国巴黎博物馆。

临习柳公权《金刚经》感觉其通篇笔势相接,筋骨相连,笔力遒劲,字形优雅,字字精美,令人爱不释手。学其笔法,要着力建立娴熟用笔手感和挥运取势的运笔之道。

研究柳公权字形体势,其字形劲健开张之势和点画变化多姿,与其用笔之灵动,挥运之潇洒,结字之精准,气韵之贯通是分不开的。

写字要舒展开张,手腕必须要尽可能稳稳悬起,腕平掌竖,使手腕上下左右运笔空间增大,覆盖整个字形。这样可以像柳公权那样,把横直撇捺等长点画写得舒展开张,尽其所长。

把点画写得向背多姿,一定要五指齐力捉笔,要有顶推按押控制之力,又可灵活捻动笔管,以随时调整锋毫保持立锋与弹性,写出瘦硬劲健多姿多采的点画细节。

与柳公权同时代的唐代书法家‘卢肇曾说,“笔贵绕左,书尚迟涩,此君臣之道也。大凡点画,不在拘之于长短远近,无遏其势。俾令筋骨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这句话,把运笔写字的状态和过程,做了高度概括和形象的比喻,并说这个原理犹如君臣之道,是天然法则,不能违背。

笔贵绕左,说的是蓄力取势,顺势用笔的挥运之道。“绕”是对空中运笔的形象说法。对所有的点画来说,不论写长写短,不论空间分布远近,都要聚力挥运取势用笔,顺势行笔。充分表现点画的飞动之势,不能遏制,阻碍点画笔势的完整性,而且要笔势相接,如同人的筋骨相连一样,相互依存,相互照应。

书尚迟涩,说的是写字用笔的过程,必须预先想好字形体势,用笔线路,点画轻重,长短向背,然后动笔写字。要推锋缓行,节节加劲,不急不徐,有快有慢,锋尖在纸面上磨擦而行,有如锥画沙,入木三分的感觉。

建立娴熟的手感与聚力取势的挥运之道,是写好柳体字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一个是笔力的运用,一个是笔势的运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是写好字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因素。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写柳体字完整笔法的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