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杭州的时候,结识了高僧佛印。

有一天,两人在一起打坐。苏轼偷眼一看,发现佛印坐姿不是那么端正,于是坐直身子,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又问:“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吗?”佛印问:“像什么?”苏轼说:“我看你呀,歪歪斜斜的像堆牛粪一样。”

苏轼回家得意地告诉苏小妹,今天又赢了佛印一回。

苏小妹弄清了原委,冷笑说:“佛印说你像尊佛,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堆牛粪,你心里面装着什么呢?”

言为心声,你心里怎么想的,就会不自觉地在言语上表现出来。

犹太人的智慧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牧师吩咐他的仆人,去集市上把最贵和最便宜的东西买回来。

过了一会儿,只见仆人带回来一根舌头。

牧师非常不解,问:这是何道理?

仆人答道:舌头这种东西,好则高贵无比,坏则低下至极。

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一个人的言语,透露着你的人品。

善人不说怨话

善良的人,心地纯洁,不会伤害别人。即使别人犯了错,他也会以一颗宽容的心原谅他。埋怨人的话他不会说,只因他不想让对方更加自责。

抱怨,是因为得不到、不满足。而善良的人,懂得感恩,因为感恩,所以他们懂得知足,他们幸福感也强,他们心中充满了感恩与快乐,抱怨这个词在善良的人身上根本看不到。

智人不说废话

一天,王羲之的三个儿子,王徽之、王操之和王献之,一同去拜访大将军谢安。席间,王徽之和王操之侃侃而谈,而王献之则简单寒暄了几句,便缄口不言。三人走后,在座的客人问将军:“这三位贤士以后谁最有前途?”谢安说:“小的最好。”客人好奇地问:“您这是怎么知道的呢?”谢安意味深长地说:“贤明的人言辞少,急躁的人言辞多。”

是的,说得多,不如说得对;说得对,不如说得好。

谦人不说狂话

孔子讲过一个故事。

鲁国有个将军叫孟之反,在军队打了败仗时,他主动率领部下殿后,抵挡敌军追击。

等到安全回城后,大家都赞扬他,他却回答道:

“并非是我勇猛,实在是我的马不肯走。”

孟之反的英勇有目共睹,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趾高气扬、大彰其能。

相反,他一直谦让,毫不居功,因而人们更加敬佩他了。

曾国藩有一句名言:“不说大话,不务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心放宽便是晴天(言为心声语为心境)(1)

真正的强者,从来不会高谈阔论,吹嘘自己,而是在低调中不断完善自身。

蔡康永说: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你文雅有内涵,说话自然彬彬有礼;

你粗鲁没礼貌,说话自然口无遮拦;

你善良又温和,说话肯定要体贴周到;

你计较心眼小,说话必然会夹枪带棒。

言为心声,语为人镜。

语言就像镜子一样,表达着一个人的内心。嘴上的修养其实就是内心的修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