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亚,东太平洋海岸上最耀眼的明珠,拥有42万平方公里土地,3900多万居民,是美国人口、农业、经济第一强州。

2018年,加州经济总量达3万亿美元,连续多年超越英法等老牌大国,若将其视为一个单独的经济单位,加州可入列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仅次于德国和日本。因此许多人纷纷认为,加州这么多年来之所以一直闹着要脱离美国“单干”,核心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做大”了,有足够的能力可以闯出一片新天地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加州真的有能力脱离美国自己发展吗?笔者搜集了一些资料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不太乐观,加州有它自己不为人知的致命软肋。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加利福尼亚的百年求水之旅,以及坚韧的加州人民为了换取发展所需的资源,逆天改命,历时半个多世纪建立的规模宏大的“加州调水工程”。

全球经济体gdp排名(世界第五大经济体)(1)

加利福尼亚的地理位置

加州的“百年求水之路”

众所周知,加州是美国太平洋沿岸的门户,地理位置优越,而且农业产能一直都是全美第一,在世界范围内也都可称得上是数一数二,农业是加州经济腾飞最坚实的基础。

可是谁又知道,在一百多年前,这里曾和美国西部地区的景象一样贫瘠不堪,富饶中央谷地(加州农业主产区)彼时还是一片黄沙遍地的荒漠草原,恶劣的气候使得这里只能作为牧场,若不是因为19世纪中期这里发现了金矿(淘金热),根本不会有人会愿意来到这里,旧金山在淘金热之前的人口仅有500人。

淘金热以及后来美国东西铁路大动脉的开通,为加利福尼亚的带来了大量的人口和活力。从这之后,加州的人口便开始迅速增多,到1960年时已经形成了两大主要城市群体,超过1500多万人口,仅次于纽约州。

全球经济体gdp排名(世界第五大经济体)(2)

加州地形地貌

人口不断增多的同时,加州的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首当其冲的就是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在南加州,一开始只是缺乏农业用水,后来连工业、饮用水供应都成了问题。

北加州因为有高大的内华达山脉可以阻挡太平洋地区的水汽形成降水,而且还有冰川融水,所以河流密集,水资源较为丰富,人们只需要稍微疏导一下自然河流,就可以供应日常的工农业使用。

而相比之下,南加州的情况要差很多,降水稀少还不稳定,也没有大型河流,所以在20世纪初期,洛杉矶的人口刚刚增加到十万人时,就已经面临了严重的供水危机,使得当地政府不得不思考如何从外地调水。

全球经济体gdp排名(世界第五大经济体)(3)

加州自然河流分布图

从20世纪初期开始,洛杉矶地区在水危机的驱使之下,先后从欧文斯山谷、科罗拉多河、北加州等地调集淡水,建立了三条大型运河项目,以保证地区发展。

另外,地处中央谷地出口的旧金山湾区很快也遭遇了水危机,因为中央谷地的水在还未到达旧金山的地方就入海了,使得旧金山以及圣荷西等城市无法用到谷地水系的淡水。所以旧金山地区后来也开发了一条调水线路,从内华达山脉中的赫奇赫奇谷中修建水库取水。

加州在建州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修建了数不清的调水运河,但总的来说,大型调水线路共有四条,分别从欧文斯谷、赫奇赫奇谷、科罗拉多河、北加州自然河调取淡水。在这当中,线路最长,耗资最大,施工最为艰难,造成生态破坏最为严重的的是通往洛杉矶地区的三条线路。(如下图)​

全球经济体gdp排名(世界第五大经济体)(4)

四大调水工程

榨干加利福尼亚——洛杉矶三大运河

欧文斯运河

欧文斯运河是洛杉矶最早开启的大型调水项目,也是洛杉矶的三个调水项目当中“逐级提升水位”用法最少的一条线路。

在这条线路当中,欧文斯山谷是该运河的取水地,这条山谷的海拔为2500-1000米,两侧均是三四千米高的山脉,西侧的内华达山脉则高达4300米以上,是美国最深的峡谷。

乍一看起来,欧文斯山谷似乎是干旱少雨的地方,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太平洋的大量水汽虽然是在内华达山脉另外一侧产生降雨,但少量的湿气还是会翻过山脉,在欧文斯山谷形成雨影,如同下小雨一样,这使得欧文斯山谷被称为小雨之乡。

海拔位置高,地处雨影区,又拥有大量冰川融溪,所以欧文斯山谷很早就被判定为洛杉矶调水渡槽的首选。

全球经济体gdp排名(世界第五大经济体)(5)

欧文斯山谷三维图

洛杉矶政府买断了欧文斯谷中超过1200平方公里的土地用水权,然后修建运河将这些水输送到洛杉矶。1913年,全长359公里的欧文斯运河全线贯通,洛杉矶用上了高山淡水。

很快,欧文斯山谷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欧文斯湖迅速缩小,几近干涸,留下一个将近300平方公里的巨型盐碱地。

1970年,洛杉矶又变本加厉地从欧文斯谷修建了第二条运河,运走了更多的地表水,并从地下泵水给运河供水。此举使得山谷内的地下水层过度消耗,许多植被大面积死亡,生态严重破坏。最终在民众和环保组织的抗议之下,洛杉矶于2008年同意定期向欧文斯山谷内的下游河流补水。

全球经济体gdp排名(世界第五大经济体)(6)

加州水利系统(虚线为运河)

科罗拉多运河

上世纪20年代,洛杉矶发展迅速,欧文斯运河的水已经无法满足城市用水需求。于是在1923年,他们又将目光投向了远处的科罗拉多河,这是南加州唯一拥有的一条大河,尽管他们只占有部分河道的一半,但他们仍对河水拥有使用权。

经过计算,从帕克大坝地区修筑运河是最为经济和安全的,于是他们就在加州和亚利桑那州交界的地方修建了帕克大坝,拦截了科罗拉多河的水,并修建运河。

1935年,科罗拉多运河修建成功,全长389公里,每年可以从科罗拉多运输1.5立方千米的水。这相当于墨西哥在《科罗拉多河用水协议》中所占的总份额。

在自然情况下,科罗拉多河每年流入海洋的水为20.1立方千米,加州仅一个运河就从中抽走1.5立方千米,这一调水举动对于科罗拉多河下游的日益枯竭,以及生态恶化究竟应该负有多大的责任,至今仍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

全球经济体gdp排名(世界第五大经济体)(7)

科罗拉多运河取水处

加州调水工程(也称北水南调)

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加州的人口发展已经位居美国前列,马上就要赶超纽约州,而南加州的洛杉矶地区也在二战之后急速发展着,并成为加州第一大城市群。

随之而来的是新的用水危机。

可是,此时的欧文斯山谷已经无水可调,科罗拉多取水又被各种指责和限制,高速发展的洛杉矶又该向谁要水呢?

南部是墨西哥,东部是荒漠,西部是太平洋,北部则是自己兄弟“北加州”,距离很远,而且这位兄弟似乎也不是很富裕。

……

就在很多人一筹莫展的时候,一项统计数据传到了人们的耳中:北加州中央谷地内的萨克拉门托河每年向太平洋排入20多立方千米的水,这可是比科罗拉多河的年流量还要大呀。而且这条河的南部还有一条圣华金河,流量也不差,都在同一位置入海。

如果能在这两条河上修筑水坝,将这些多余的水悉数运往洛杉矶,这样以后就可以不用再看科罗拉多河上游州的脸色行事了,咱们加州内部自给自足,岂不美哉?

说干就干。1960年,加利福尼亚水资源部顶着舆论和当地人反对的声音开始修建加州调水工程。他们计划在河流的上游修建大坝,然后利用逐级抽水的方式抬高水位,最终使运河翻越1000多米的山脉,抵达洛杉矶。预计每年可向洛杉矶输送2.7立方千米的水。

全球经济体gdp排名(世界第五大经济体)(8)

北加州调水工程难点

这个工程的难点在于:

  1. 如何避免筑坝和抽水给北加州原有生态造成破坏。
  2. 如何翻越海拔1000多米的高地。

对于前者,他们采取在河流支流的上游筑坝来减轻对水生态的破坏。

而对于后者,则主要是通过隧道、抽水和虹吸来抬高水位,让水自然流动。虽然成本极高,每年要花费6500万度电能来抽水,但这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洛杉矶没有选择。

1973年,全长489公里的加州调水工程主线贯通,北加州的水被成功送到洛杉矶,洛杉矶继欧文斯、科罗拉多河之后,用上了北加州的淡水。

可是,北加州之后,洛杉矶,乃至整个南加州该何去何从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不可否认,洛杉矶在加州的经济发展当中的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洛杉矶地区有限的地理环境根本不允许这里存在超级大都市。为了逆转这一命运,坚韧的洛杉矶人修建了数千公里的超级运河来为这座城市“续命”,但几经周折之后有人却恍然看到更为可怕的一幕:洛杉矶这座他们引以为傲的超级大都市,正在一步步榨干加利福尼亚的血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