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回书细说原产于中国的蔷薇科水果一文中,我把“桃”说成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水果,不是太准确,更贴切的应该是/Ziziphus jujuba。枣的发源地在中国,全世界只有中国才大规模栽培枣树,栽培面积和产量占全世界95%以上,国外基本没有经济栽培,大多数外国人甚至从来没吃过枣,这种地位在水果中无出其右者。不过,枣的更显赫身份是“中国第一大干果”,称之为“水果”略有些尴尬,还是定义为“果树”比较妥当。

是干果,也是水果

枣分哪几种(关于枣的知识点)(1)

图1 干枣

生活中遇到的枣,或是干枣蜜枣,或是碾成齑粉的枣泥,甚少鲜食,此事自古皆然。苏秦曰“枣栗之实,足实于民”,将枣和栗并列为口粮;一千多年后,还是他们苏家的苏东坡在《与章质夫三首》中说,“万一有南来便人,为野山参、干枣数斤,朝夕所须也”,又把干枣、野山参当成休闲食品......非是干枣贵重,实因野山参价廉,人参的发迹史始于明末清初,之前的咖位只是平常而已。如今野山参已是高不可攀,枣却仍然一如既往地陪伴着广大劳动人民,尤其是在北方的乡村,枣树几乎无处不在。

枣分哪几种(关于枣的知识点)(2)

图2 冬枣

正如欧阳修诗曰“秋来红枣压枝繁堆向君家白玉盘”,古人当然也吃鲜枣,更何况现代人。《中国果树志·枣卷》收录枣的栽培品种700多个,分为制干型蜜枣型鲜食型兼用型等4类,鲜食品种261个,冀鲁枣区占比最高,但过去多数只是零星栽植,非产地一般接触不到。直至上世纪90年代,河北、山东的“冬枣”等品种以第二代水果的名义开始规模化栽培,枣才有了在现代水果界初露锋芒的机会。不过,本砖家倒是从小就把枣当成水果吃,因为我家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枣和酸枣的关系

枣分哪几种(关于枣的知识点)(3)

图3 枣花

枣分哪几种(关于枣的知识点)(4)

图4 圆枣

枣分哪几种(关于枣的知识点)(5)

图5 长枣

中国是枣的肇始之地,这是国内外学界的共识,国外的枣树皆是直接或间接引自中国。根据古代文献如《诗经》、《尔雅》等关于枣的记载,栽培史当在3000年以上,一般认为黄河中下游是枣的原产地和最早栽培中心,也有说南北各地分别起源的。此外,枣的栽培史还有“7000多年”的说法,应该是基于国内考古发现所做的推测。上世纪70年代,河南密县莪沟北岗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出土过碳化枣核和干枣,C14的测定结果就是距今7240±80年。3000年也好7000年也罢,总之“自古以来”四个字是没跑了。

枣分哪几种(关于枣的知识点)(6)

图6 酸枣

枣分哪几种(关于枣的知识点)(7)

图7 酸枣

枣的野生祖先是酸枣/Z. jujuba var. spinosa(酸枣屈居变种,是命名先后导致的),此结论是通过对果实与枝叶特征、花粉形态、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及同工酶谱等多方面的比较研究,并结合考古和古文献考证及实地调查得出的,证据确凿。此外,在山东蒙阴山区发现了一种自然生长的枣类型“蒙山脆枣”,被认为是枣和酸枣的中间型,也是枣由酸枣驯化而来的有力佐证之一。老祖宗在这方面有先见之明,酸枣古称“棘”,“枣”字旧体为“棗”,“横写成棘竖成棗”,差异仅在横竖而已,可理解为灌木和乔木之别。

枣分哪几种(关于枣的知识点)(8)

图8 千年酸枣树

枣分哪几种(关于枣的知识点)(9)

图9 千年酸枣树

酸枣通常是低矮灌木,据说往往长到杯口粗即枯死,再从根部发新芽,但架不住特别能活,动辄寿至千年,有时也能集腋成裘长成个乔木模样,“参天”虽无可能,“大树”还是有的。上图是青岛即墨区杨家屯村的“千年酸枣树”,我在当地挂职时曾骑行数公里山路专门前去拜谒,历经坎坷后终于亲见其芝颜。树高8米有余,树干古拙遒劲,据鉴测树初生于隋唐,已有1400多年树龄,至今仍枝繁叶茂,秋季时硕果累累。既然酸枣可以长成这样,被驯化为高大的枣树似乎也没啥不能理解的。

葫芦枣和茶壶枣是怎么形成的?

枣分哪几种(关于枣的知识点)(10)

图10 葫芦枣

任何一种动植物,在历经人类几千年驯化之后,不发生点儿变化是不可能的,有些甚至会面目全非。然而枣那么小,似乎闪展腾挪的余地有限,原来以为无非是长短扁圆的变化罢了,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葫芦枣......一开始我的内心是拒绝(承认)的,以为是用绳索勒住中间所致,但满树皆枣,似有成百上千,挨个加工未免不太现实。茶壶枣更是怪异,果肩部有1至数个肉质凸起,犹如茶壶的把手,让人匪夷所思。我查了一下,还真有人研究过这两类奇葩的形成原因,结论要从枣的果实类型说起。

枣分哪几种(关于枣的知识点)(11)

图11 茶壶枣

一般认为,枣的果实类型为真果中的核果,纯由子房发育而成,但事实上蜜盘也参与了枣果发育,应称为拟核果。葫芦枣中间的“缢痕”在每个枣果发育过程中都有出现,可以粗略视为蜜盘和子房的“过渡带”,普通枣的“缢痕”在子房强势膨胀挤压下逐渐消失,而葫芦枣的蜜盘和子房同时膨胀到底,致使细胞分化缓慢的“过渡带”愈加明显,最终长成了小葫芦。茶壶枣的“突起”则是由蜜盘上的残留花丝组织膨大形成,“突起”数目与残留花丝的多少有关,原因是花芽发育不完善,花丝未能与蜜盘分离,归根结底是基因有问题。

枣分哪几种(关于枣的知识点)(12)

图12 冬天的龙枣

在《中志》枣条目下,最后提了一嘴葫芦枣,定位是变型f. lageniformis。还有皮刺和托叶刺全部消失的无刺枣/var. inemmis和具曲枝性状的龙枣/cv. Tortuosa,前者与原变种区别不大,后者仅供观赏,冬天尤佳,果实则不堪食用。有的研究者将枣分为6个变种(不含酸枣),除原变种和前述几个外,还有无核枣/var. anucleatus(如乐陵小枣,形成机制不明)和宿萼枣/var. carnosicalleis,宿萼枣的萼片宿存发育成无味的肉质物,外形犹如柿蒂,怪异至极,可惜连个清晰照片都搜不到,按下不表。

“台湾青枣”是啥玩意儿?

枣分哪几种(关于枣的知识点)(13)

图13 滇刺枣

枣分哪几种(关于枣的知识点)(14)

图14 滇刺枣

最后介绍一下“台湾青枣”,有人认为更大更甜,也有人说它寡淡无味,本砖家没有亲自品尝过,未知孰是。“台湾青枣”的真实身份乃是分布于南方的另一种鼠李科枣属植物滇刺枣/Z. mauritiana的大果品系,由印度人最早驯化为栽培果树,因叶背密被黄色或灰白色绒毛,故又名毛叶枣。说起来枣属植物基本上是泛热带分布,分布到温带的/Z. jujuba实属“隔路”的少数派,印度-马来西亚植物亚区才是枣属植物的分化中心,酸枣的远祖也是在遥远的地质年代由南方北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