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第一集:我们说了自从摆脱了粗放式水产养殖模式后,养殖户开始重视水质的调整和底部的改良。在引进、普及养殖南美白对虾之后更加明白:水产养殖不能够靠定期消毒、定期拌喂抗菌素作为疾病的预防手段,调水、改底为我们水产养殖业带来了一条金光大道。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调水、改底慢慢的变得高大上了,许多养殖户和专业人员也自己迷惑起来。到底应该怎么样改底?真的很难很难懂你啊!

其实也不要谈太多的理论或者文献了,其实:清淤、晒塘、换水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养殖过程中改底、调水的目的。说其他的就:高大上!

第二集 对养殖问题认识的变化

一 过去对养殖问题认识客观实际:

1:

那时候对虾养殖致命性的疾病主要是红体、白斑综合征等等已经病原体明确的病毒性疾病。那时候的专家科普工作做得好、做到实在,使广大的养殖户对这些疾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预后一般都非常清楚。在疾病的流行季节,土池的养殖户通过自己的养殖体会结合专家经常到田头普及的养殖知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2005年已经主动的采取混养的方式预防或者处理这些疾病,取得了比较好生物防治的效果。充分体现了那句光辉的语录:人民,只要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对虾养殖技术与前景(对虾养殖的认识)(1)

看看,这一网打出来的是:多种鱼虾混养,构成了一个良好的大生物圈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天然疾病预防系统。

在不能够鱼虾混养、要求高产量的高位池,养殖户拉起网拒绝鸟的光临、拉起粘网拒绝甲壳类(蟹等等)进入池塘。

对虾养殖技术与前景(对虾养殖的认识)(2)

这些措施也一定程度上明显的控制了这些经口传播的流行病的传播途径,对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病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些目标明确的预防措施能够在一线的养殖户中创造性的实现,得益于那时候有一群拥有踏实的专业水平、能够和生产者真诚交流的专业人员,他们经常通过不同方式方法给养殖户交流各方面的知识。

2:

对于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细菌性、寄生虫等等其他生物性感染,养殖户也对其症状表现有比较深的认识,对其处理也有比较明确的处理方案。所以这些问题一般养殖户也会比较妥善的处理好。很少看到目前认为由于病毒性或者变异弧菌、其他寄生虫引起的白便、肝萎缩、棉花虾等等症状。那时候的弧菌等等致病微生物对养殖户也非常友好,弧菌等等致病微生物来了,用一下普通的消毒药就可以了,没有后来说的什么消毒药需要轮着用,避免弧菌对消毒药耐药性的说法。

3:

对于这几年热门词:“毒素”!那时候还没有那么热门。那时候的中毒方面除了意外用药失误、蓝藻、氨氮、亚硝酸盐等外,没有什么莫名其妙的说不清的水中毒素。

4:

解毒、抗应激还是在传说中和推广中,在养殖业里,解毒、抗应激还是需要技术员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说明,养殖户才会试试看。

不过那时候关于对虾养殖的科普知识的的确确能够为养殖户明确的指明一条能够符合水产养殖实践中操作的道路,所以那时候养殖户是非常欢迎专业人员(好像那时候还没有那么多专家)到基层开讲座(那时候专家开讲座不需要请吃饭和送礼品)。

二 今天对养殖问题认识抽象虚幻:

1:

近几年对虾致命性的问题是EMS,虾莫名其妙的死完了。主流认为都病因是:病毒。

可是从生产过程中发现:养殖通俗称之为偷死的现象,说是一种疾病到不如视为是一种症状好一点。因为偷死可以由于亚硝酸盐高、换壳不顺利、溶解氧低、滥用微生物、不良藻类、纤毛虫、营养性肝萎缩、青苔、气候等等原因引起,也可能是病毒性或者其他细菌感染引起。好像并不是由于一个明确的致病因素而导致的。

2:

已经普遍传说水中有许多未知的毒素,养殖需要定期解毒已经普及到每一个养殖户的心里,至于现在在解什么毒?那就是解许多不知道的毒,这些毒素只能够是谁解谁知道啊。

3:

目前认为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是:养殖水体菌藻平衡,以菌抑菌。具体操作主要是:经常向池塘泼洒有益菌,思维是:只要好菌多了就能够打败有害菌,就可以达到以菌抑菌控制疾病、保持良好藻相的目的。所以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补菌。和以前明显不一样的是:以前是看到水质需要才用菌。可是尽管如此定期补菌,水质恶化、弧菌超标依然是普遍问题。

4:

转肝、白便、棉花虾、肝萎缩、身体白浊等等以前从没有遇到的新疾病年年翻新。主流看法:引起这些疾病的原因是不可克服的病毒、或者变异的耐药性弧菌,或者是暂时没有明确办法可以治愈的寄生虫。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这些问题在一些生产单位却可以通过营养强化治愈一些上述的症状,而且治愈率还不是太低。那到底神马原因引起这些症状?

这些经常讲、反复讲的病毒、寄生虫、未知的毒素、其他技术流派的确把养殖户包括老养殖户都搞晕了,不会养虾了。

晕了以后怎么办?是不是南美白对虾的路已经走到头了?

下一集预告:

什么叫解毒?正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各有各的说法。这个毒的出现往往是在连技术员都莫名其妙的时候就会出现。水咋就会有这么多毒素?真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啊。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连续剧的旁解

一:如何使用消毒药

关于消毒药,在我们的日常生产中有几个方面可能需要商讨一下。

1:

消毒药需要几种不同的消毒药交替使用,以避免出现耐药性?

消毒药和抗菌素的作用机理不一样,一般不会产生耐药性(细菌形成芽孢对消毒药的抵抗的过程并不是耐药性范畴),目前人类使用的一些消毒药,比如过氧乙酸、酒精、碘等等,已经使用了过百年,但是这些东西依然是外科手术、环境消毒的主要消毒药品。不知道大家还是否记得:过氧乙酸是十几年前非典期间的环境消毒主要消毒药,要知道:过氧乙酸使用的历史是已经非常非常遥远了。

2:

消毒药的增效

消毒药的增效是根据不同的化学品对微生物的机理的协同而达到的。比如季铵盐和碘的配合,是利用季铵盐扩大细菌细胞膜的间隙,从而利于碘的渗透而达到增效的效果。而如果随意的把碘和维生素C随便络合了,那就不一定会有明确的增效作用,同时维生素C原来的营养功能也会失去了。

3:

好的消毒药会有选择性杀死有害菌而保留有益菌的特殊功能?

这一点好像带有靶细胞的味道了,能不能做到最好能够拿出准确的实验数据和机理证明才行。从消毒药的药理看,可能目前所有的所有化学消毒药很难做到有选择性消毒这一点。

4:

把握好消毒药的使用时机

消毒药在水产养殖中使用的特点是;群体用药。也就是不管你需要不需要,一旦你投药,这个池塘里所有生物都用药了。所以消毒药的使用必须照顾到;消毒药是否会干扰了生物某些特殊的生理阶段?比如换壳等等。

一般情况下对虾养殖是;

(1) 换壳期慎用消毒药。不过也的确有人专门在换壳期消毒,我们这里讲的是危险几率的问题,所以有一些个例会有例外。

(2)天气不好不消毒。

(3) 水亚硝酸盐、氨氮、ph超标太多不消毒。

5:

消毒后细菌几天后又升高,反复如此,不断加大消毒药用量,陷入恶性循环。

这里是一个池塘环境的问题,再好的消毒药也就只能够在有效浓度的时候才能够降低水体的细菌总数,一旦消毒药的有效浓度降低。水体的环境就决定了水体细菌总数是否会升高,水体会长什么细菌。因此;一旦在生产中我们遇到这种情况,不要马上就感到;消毒药是假的(当然不排除有这个问题),是否也考虑一下:是否养殖水体水太肥了?太有利于细菌繁殖了?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想到;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在消毒同时把水的肥度减下来,细菌的繁殖才会慢下来,养殖水体才可能不出现反复有害菌超标。

6:

定期的少量多次消毒

这是一种坏习惯,当消毒药在水体不能够达到其有效浓度的时候,不会有消毒作用的。这样做不单单浪费而且会给水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7:

消毒药的选择

由于前面我们说的水产用药的特点,水产用的消毒药,最理想是;消毒药一下子杀了菌就自然消失,对水和水体的生物没有任何的影响。而不是药效长就好,而恰恰相反,消毒效果太长的消毒药往往是对水体和水里生物产生副作用最大的消毒药品。

8:

分析病情再用药,不要滥用消毒药,避免失去抢救时间甚至加重病情。

好一个例子

有时候我们经常把非生物性感染的疾病不加分析就习惯性的归纳到弧菌、病毒身上。这时候使用消毒药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加快了疾病的发展,导致重大的损失。目前对虾养殖过程中,有许多环境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正确的水质改良或者营养强化解决。

2015年9月6日,广东台山广海的一个淡水对虾养殖场的几个池塘都相继出现虾偷死现象。当时最严重的那个池塘的亚硝酸盐浓度高于0.2ppm,其他池塘水体亚硝酸盐也接近0.2ppm,水色肉眼观察不感到太浓。饲料台的虾总体看目前还是比较健康的,不像是急性转染病。当本地的技术员诊断,认为需要改底、解毒、抗应激和调水了,经过用生物改底、有机酸解毒、中药抗应激和微生物(活菌)调水。

9月8号情况更为严重,同时亚硝酸盐浓度已经高于0.3ppm。9号另外一个技术员过来现场诊断,也提出需要改底、解毒、抗应激和调水了。这一次改为选择增氧改底、使用更加优质的有机酸产品解毒、使用营养抗应激产品,由于看到水色不浓同时亚硝酸盐比较高,于是提议用氨基酸培藻,以期望以藻降低亚硝酸盐。

经过上述处理,9月11号对虾感到好像麻烦了,其中原来亚硝酸盐相对高的那个池已经出现了浮游。当天又一个技术员来啦,当时提出需要马上解毒和改底、抗应激。解毒是用有机酸,改底是用腐植酸钠,抗应激是另外一个专利产品。这一下子养殖场的人好像就模糊了,养殖场的管理者非常明白,虾已经没有时间让他再尝试这些措施了,于是尝试了一下远程的咨询。

在9月12号池塘和对虾状况见下图;

对虾养殖技术与前景(对虾养殖的认识)(3)

底泥和底层水见下图:

对虾养殖技术与前景(对虾养殖的认识)(4)

水体的藻复杂,裸藻也很多,见下图

对虾养殖技术与前景(对虾养殖的认识)(5)

虾的显微镜镜检见下图:

对虾养殖技术与前景(对虾养殖的认识)(6)

虾已经不吃料了,其中一个池塘白天也有大量的巡游。经过交流发现:这个养殖场是每年的冬天会养泥鳅的,没有什么时间歇塘的。交流的结果结论是:目前这种的底泥条件可能是导致对虾、水质恶化的首要原因,而且这种底泥状况已经没有太多时间给养殖户了,再不尽快的改变,后果可能很快就非常严重了,全军覆可能不是危言耸听。幸好这个养殖户经验比较丰富,对历经几次的改底、解毒、抗应激和调水方案还是有一点疑问,感到:这个腐植酸钠的底改在这时候用对不对?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建议他暂时不要采取使用腐植酸钠。因为腐植酸钠、有机酸、氨基酸是不可能改善目前底泥黑滑臭的状况,而目前这种困境很大程度就是底泥恶化引起的。因此提议:

1;停料。

2;每天早晚撒增氧剂400克/亩。

3;尽可能的换水。

4;撒底康1公斤/亩,次日看情况再决定是否再撒一次。目的:尽快把底泥极端富营养化的状态改善过来。以上前3个措施是辅助措施,关键在第四个措施(撒底康1公斤/亩,次日再撒一次尽快把底泥极端富营养化的状态改善过来)。

由于时间不等人了,没有时间给他再试试看了。为了了解这样的措施到底能否达到我们够明确的、及时的改善底部的目的。所以也让养殖场用底康在池塘外做一个快速的模拟试验如下,如果池塘外观察效果可以就尽快使用,没有效果就在寻找其他方式方法。实验结果见下图:

对虾养殖技术与前景(对虾养殖的认识)(7)

在这种池塘状况下,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不马上大量使用活菌的原因是:以上这种淤泥的极端富营养化条件,微生物是很难生存的,也可能会使到裸藻更加多。也解释了为什么不能够使用培藻的方法降低亚硝酸盐的原因。

但是,由于这种状况已经持续好几天了。我们这一次的处理到底是否及时就不好说了。所以让养殖场要有个万一处理不好的心里准备。同时也让养殖场在次日观察:

1;对的活力是否有提高,观察指标是饲料台提起来,对虾是否会活蹦乱跳。

2;底部是否有所改善,观察指标是饲料台提起来是否比昨天干净。

3;死虾有没有减少。如果这些指标都没有改善可能就要放弃了,毕竟拖的时间太长了。

9月13号;养殖场回复;

1;所有的池塘大多数饲料台提起来,对虾蹦跳明显比昨天好很多。

2;所有的池塘大多数饲料台提起来明显比昨天干净。

3;大部分池死虾明显减少但是其中一个池死虾没有减少(规格是50头左右)。

当天采取以下措施;

1;改善不多的那个池马上找虾中,彻底处理它。

2;其他池塘依然是增氧和再处理底泥。

3;这时候才开始腐植酸钠和塘生态调整水体的藻相。

9月16号

1、池塘的底泥和水色如下图

对虾养殖技术与前景(对虾养殖的认识)(8)

明显不是裸藻为主的水色。

2、已经没有死虾了。

3、亚硝酸盐在9月14号已经降低到正常范围。

4、饲料台提出水面也感到干净了,台底没有粘膜。

5、对虾吃料正常,显微镜镜检也没有看到纤毛虫。

这两年其实许多养殖经验相对丰富的养殖户也明白,一旦出现水太浓、底泥脏就有可能出现麻烦。也知道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底改善。可是怎么才能够准确、及时的改善底泥和水体的极端富营养化?许多养殖户由于采取了不合理的方式方法处理,眼睁睁的看着池塘条件和对虾状况一天比一天恶化,甚至全军覆没。

这个例子说明了:

分析病情再用药,不要对虾一出现问题就马上认为:弧菌、解毒、抗应激,这些不是一个筐,不要什么都往里头装。要好好分析原因,针对性的用药,避免失去抢救时间甚至加重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