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概述

隐睾是指一侧或双侧睾丸停止于下降途中,而未能进入同侧阴囊内。为男性生殖系统先天性异常中常见疾病。据报道, 早产儿隐睾的发病率约为30%,新生儿为4%,1岁时为0.66%,成年人则为0.3%。发病率在生长发育中逐渐降低,表明在出生后睾丸仍然可以继续下降,至1岁以后,继续下降的机会就明显减少。

隐睾以单侧多见,右侧稍多于左侧。双侧的发病率占10%~25%。大多数隐睾位于腹股沟管部,隐睾患儿一般并无自觉症状。其主要表现为患侧阴囊明显的发育不良,单侧者表现左、右侧不对称,双侧则阴囊扁平。但需要注意的是,阴囊内没有睾丸并不是都是隐睾,应该仔细检查,要排除睾丸缺如。

中医学认为,隐睾的发生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肾气亏虚,天癸不充。

养生指导

睾丸是产生精子的重要生殖性腺器官,隐睾是睾丸未能及时降至阴囊,有激素及固有解剖等原因。3岁前睾丸在体内或在阴囊内影响不大,3岁后睾丸发育不能受到高温煎熬(阴囊内 34℃,体内是37℃),高温会影响睾丸发育后果严重,而且是不可逆的。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要仔细查验,男婴除看见阴茎外,还要查验阴囊中是否有睾丸,如果男婴3个月龄,在阴囊内还未见睾丸,一定要查明睾丸是在体内(后腹膜、脊柱旁),还是睾丸缺如。 如果睾丸在体内(即隐睾),一定要在3岁前设法使其降入阴囊内,必要时要进行手术治疗。不要担心小儿吃苦、怕手术等,以免遗憾终身。因为隐睾会使睾丸不发育、萎缩而不产生精子,而且是不可逆的,甚至隐睾在体内会有癌变的可能的。

一、发病前预防

1.隐睾对于生育的影响 睾丸对热度特别敏感,必须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正常产生精子。阴囊内的温度较腹腔内低2~3摄氏度,恰好适合精子生成。而腹腔内或腹股沟管内的温度高于阴囊,睾丸长期处于相对高温下,使睾丸不能产生精子,或产生精子的能力下降,这样将影响生育。双侧隐睾就可出现无精子症而导致不育。阴囊皮肤下无脂肪,所以能调节温度,天冷时阴囊收缩,靠近躯体;天热时阴囊伸展,与躯体保持一定距离,有利于睾丸的生长发育。

2.隐睾的发生因素

(1)睾酮分泌减少或发挥作用不足。

(2)母体促性腺激素合成及分泌障碍。

(3)肾气不足,睾丸升降无权。

二、发病后养护

1.防止并发症

(1) 疝:隐睾者多伴有鞘状突未闭合而发生腹股沟斜疝。

(2)睾丸损伤:这是由于睾丸处在腹股沟管内或耻骨结节附近,比较浅表、固定,容易受到外力的直接损伤。

(3)睾丸扭转:未降睾丸发生扭转的概率相较于阴囊内睾丸要高得多。

(4)恶变:发育不良和受伤后的隐睾更容易恶变。发生恶变的时间多在20岁以后,比正常睾丸恶变的机会大20~48倍。其中,高位隐睾容易恶变。将隐睾放入阴囊并不能防止以后的恶变,但置入阴囊就容易被发现。成年后或发育后,将无用的睾丸及时切除为好,以防恶变。

(5) 精神和心理影响:由于阴囊空虚,睾丸的位置和大小异常,通常使隐睾患者产生自卑心理及对不育的忧虑,引起精神上的痛苦。

2.西医治疗

(1) 内分泌治疗:主张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目的使睾丸降入阴囊内,一般认为2~9岁治疗较好,且对双侧隐睾效果佳。

(2) 手术治疗:包括睾丸固定术、睾丸切除术和睾丸假体整形术。手术最佳年龄在3岁以前,超过3岁隐睾损伤较明显,要逆转有困难。

3.笔者经验

本疾病,笔者认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且主要的诊断与治疗,应中西医结合为妥,注射HCG,服用温补肾阳、命门之品,1~3岁经3个月治疗无效者,当用手术治疗,不能拖延。 由于隐睾而引起的精神和心理方面的疾患,可以通过中医加以调节控制。笔者从事男科治疗近50余年,遇到无精子症,因双侧隐睾所导致者不在少数,但面对这些患者,无有良策, 实属无奈。家长多因宝贝幼儿,不思手术治疗,造成终身憾事。故再次提醒,为人父母者,审视男婴要仔细,查验睾丸是否在阴囊中,要积极治疗,切莫拖延,3岁前一定要解决之。切切忠告。

选自《沪上中医名家养生保健指南丛书》之《常见男性病的中医预防和护养》

丛书总主编:施杞

本册主编:周家乐

隐睾按摩下来可能性大吗(关注幼儿健康之隐睾)(1)

(麦冬 麦冬 附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