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是最著名的人格符号之一

陶渊明是中国著名的人格符号,在他身上有很多故事和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概和“五柳先生”的飘然隐逸,都是他人格内核的代表,但是真实历史中的陶渊明却鲜为人知。有人说陶渊明:姓陶名潜,字渊明;第二种则是说他:名潜,字元亮,小字渊明;第三种说法认为他:名渊明,字元亮。

陶渊明所称的五柳先生是从何而来(其实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完美人格)(1)

渊明、潜、元亮

《诗经》说:“鱼潜在渊”,是说鱼是潜伏在深渊中的,如果深渊中的水很清澈的话就可以理解为“渊明”;陶潜的“潜”就是潜伏的意思;《易经》中说“大哉乾元”,意思就是广阔无比的老天爷,也有初始的含义;“亮”在《说文解字》中的含义就是“明”。

如果仔细读书的话,就会发现陶渊明成人后的行为风格和以上他名、字中的解释是高度一致的,也就是陶渊明从名字开始就非常符合自己的人物设定。

陶渊明的身世

陶渊明出生在东晋晋哀帝年间,一共活了六十三岁,在陶渊明五十五岁的时候正值东晋灭亡,刘宋建立。他的一生经历了九个皇帝,其中东晋六个,刘宋三个,可以说他是出生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满目全是民间疾苦和烽火连天。

陶渊明的老家在今天江西九江一带,他的曾祖父陶侃曾经做过部队的最高首长,一共生下了十七个儿子,这些兄弟在陶侃死后,上演了一幕一幕争夺老父亲遗产的悲壮故事,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只要知道陶渊明的祖父最大的官职也只做过今天武昌的市长就可以了,到了他父亲那一辈在历史中就完全没有了痕迹。

陶渊明虽然家世显赫,却从小过着清贫的日子,在他十八岁的时候著名的“淝水之战”打响,前秦皇帝苻坚发动人类有史以来的战争机器,总共一百余万人像江南扑来,而江南这边在谢安的指导下居然打赢了,这件事情给陶渊明的灵魂上狠狠击。他在晚年回忆起那段岁月的时候说过:“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陶渊明所称的五柳先生是从何而来(其实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完美人格)(2)

陶渊明是个坏榜样

年少的的时候陶渊明非常有志向,自信心爆棚,把自己比喻为大鹏鸟,不过他跟我们如今的很多社会青年一样,一开始满怀抱负、激情昂扬,不过工作几年以后就会被社会“啪、啪、啪”打脸,原来的朝气蓬勃的样子也就荡然无存了。

如果是换做一般人,那么坚持一下也就好了,始终要养家糊口。陶渊明可不是一般人,他是知识分子,有着知识分子的清高,我不爽,我就走,从来不会忍气吞声,也不懂得忍辱负重。

在中国历史上读书人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诸葛亮,蜗居在隆中死活不出来,非得要刘皇叔三次拜访才装模作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隆中对》;第二个就是陶渊明,他一直怀揣着“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的圣人训诫,自成一派。

陶渊明一开始出任过一些比较小的官职,但是时间都不长,也没有什么具体作为;后来又做过桓玄和刘裕的幕僚,也没有坚持超过一年;他最后一份工作就是大家熟悉的彭泽令,时间也没有超过三个月,从此以后他就安安稳稳的做一名隐士,再也没有工作过了,而这个时候他只有四十岁。

四十岁的人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如果不工作那么精力往哪里释放呢?陶渊明的选择很直接也很明确——文学。《五柳先生传》也就是在他做隐士之后的经典文学作品之一。

陶渊明所称的五柳先生是从何而来(其实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完美人格)(3)

五柳先生到底意味着什么?

上过高中的朋友都应该知道,五柳先生虽然是陶渊明虚构出来的人物,但是内核却是陶渊明对自己的自述,所以也有很多人称呼陶渊明为“五柳先生”,其实这个称呼是错的,因为五柳先生虽然是陶渊明的自述,但是他代表的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人格,并不是真的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就说有一个人,人们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也懒得去打听,他不重要。他家旁边有五棵柳树,大家都叫他五柳先生了。

陶渊明所称的五柳先生是从何而来(其实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完美人格)(4)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这个先生平时不爱说话,也不喜欢贪图名利,没有太多的上进心。喜欢读书,但是又不要求对于书本的理解很深刻,只要每次能够理解一点点就非常高兴了。

这两句其实说得就是精神追求,这种追求看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非常困难,就单纯的拿“不慕荣利”来说,天下自古以来都是说得多,做的少。往往都是假装清高,我无所谓;但是一旦遇到发财的机会,两眼马上冒金光。这些其实都是陶渊明的理想人格,理想人格与本身人格其实是相反的,更多时候只是给自己找一个失败的借口而已。

就像今天常说的一句话:“运气是成功者的谦词,却是失败者的借口。”道理是一模一样的。

精神追求说完之后陶渊明,马上说到了物质追求: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酒是粮食做的,在古代战乱时期那可是鼎鼎有名的奢侈品。陶渊明是魏晋时期的人,魏晋名士风流其中有一个特点就是要有“酒”,我们现在可能已经理解不了那种既喝不起酒又嗜酒如命的自然率真,这在历史上有一个专属名词叫做“庄子风流”。

这一段其实是在说,五柳先生的人品很好,亲戚朋友从来不嫌弃他穷,还经常请他喝酒,这与真正的陶渊明家族有着非常大的差别,陶侃的十七个儿子可是你争我夺,原本一家人闹得比仇人还要凶狠,到了陶渊明这一代其实也是一样。

这是陶渊明的假想,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在那个年代能够请他喝酒的必然是那些依旧身居高位或者家财万贯的叔伯兄弟,只是现实中他们再也不照顾他了,他就像一个没有依靠的小鸟,随风摇摆。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这一句就是上一句的反衬了,一群能够随时请你喝酒的亲戚,如果真的关心你的话会让你的家里到处透风,穿着破烂衣服到处走吗?就好比今天如果有一个亲戚,动不动就给你一个爱马仕、LV,他会看着你穷困潦倒,一无所有?显然是不会的。

这一句的核心是“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文艺其实是一个人最后的保护伞,当社会和大众都遗弃他的时候,他只有躲在角落通过文艺的手段不停地舔舐自己的伤口,当无力改变的时候,这种文艺会让一个人把假的当成真的,把“自娱自乐”当成“终生事业”。

陶渊明所称的五柳先生是从何而来(其实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完美人格)(5)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这一句是模仿史书中人物传记的评语写的,在这里其实要表达的就是赞扬五柳先生这种率性、天真、安贫乐道的精神气质。

理想人格

其实每一个人内心中都有一个自身幻想的完美理想人格,只是陶渊明的本领太大,五柳先生写的太好,他的人物设定深入人心。以至于到了后世真的有很多人模仿五柳先生,但是有没有模仿成功的我就不知道了,我见到的大部分都是以这个人格来自我慰藉的居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