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是一处位于四川广汉的古蜀国遗址,距今约5000-3000年,也是四川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古代文化遗址,占地面积超过1200平方公里。在三星堆遗址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有一件镇馆之宝——黄金面罩,考古专家们经过研究之后发现,它竟然是古蜀人粘合的在铜面具上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粘合剂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三星堆雕像是从哪里弄来的(三星堆金面罩和铜像是如何粘接的)(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资料显示,三星堆遗址最早发现于1929年,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还都以为是普通的文化遗迹。新中国成立之后,当地文物部门的专家在考察时惊奇地发现,三星堆遗址的面积竟然有1200多平方公里,并且据当地村民说遗址内还挖出来不少的玉器……于是,考古专家们立即展开了对三星堆遗址的保护,并在此后几十年的发掘中刷新了认知。

三星堆雕像是从哪里弄来的(三星堆金面罩和铜像是如何粘接的)(2)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古专家们清理出了两座祭祀坑,出土了包括青铜器,玉器,陶器和象牙等在内的数千件文物,并根据这些文物确定三星堆遗址是古蜀人的都城。在众多的文物中,独具特色的莫过于青铜纵目面具,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首次发现,此外还有数百根象牙,以及长达142厘米的黄金权杖,不过最后成为镇馆之宝的文物却是一件黄金面罩。

三星堆雕像是从哪里弄来的(三星堆金面罩和铜像是如何粘接的)(3)

黄金面罩其实并不独特,它在世界范围内也有出土。比如,在希腊狮子门城墙内的阿伽门农墓,考古专家们也出土过一件黄金面具,它由一整块金锭敲打出人物的面部特征和胡须纹理,看起来栩栩如生,最难得是它保存完好,代表了古希腊冶金技术的最高水平。另外,还有更著名的图坦卡蒙面具,它发现于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墓室,当时正佩戴在图坦卡蒙的木乃伊上。图坦卡蒙黄金面具做工技艺十分复杂,并且还雕刻了鹰神和眼镜蛇神,也镶嵌了不同颜色的宝石和玻璃。

对比三星堆黄金面罩,阿伽门农黄金面具和图坦卡蒙黄金面具,它们相同点在于都是黄金制品,不同点在于面罩的大小和厚度,以及制作的工艺。其中,工艺最简单的是阿伽门农黄金面具,最难的是图坦卡蒙黄金面具,而三星堆黄金面罩的工艺难度适中,不过它有一点是最难的,即黄金面罩是粘在青铜器上的,并且一直保存了3000多年,令人感到惊奇。

三星堆雕像是从哪里弄来的(三星堆金面罩和铜像是如何粘接的)(4)

在一开始,专家们还以为黄金面罩是放在青铜头像上的,但后来清理出来仔细一看发现,黄金面罩是一层薄如蝉翼的金箔,并且还牢牢地贴在青铜头像上。专家们就感到十分纳闷了,古蜀人是如何将黄金面罩贴在青铜头像上的呢?并且还保存了3000多年都没有松动。为了解开这一疑问,专家们对一件已经破碎的黄金面罩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在青铜头像上的金箔缝隙中,发现了一些呈现灰白色的神秘物质,难到这就是古蜀工匠制造黄金面罩时使用的神奇黏合剂吗?

三星堆雕像是从哪里弄来的(三星堆金面罩和铜像是如何粘接的)(5)

专家们取出了一些灰白色粉末的样本,然后送到化学分析实验室做检测,结果根据报告的显示灰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石灰,除此之外还有漆酚,即天然的生漆。由此可见,古蜀人使用的粘合剂就是石灰和生漆。

三星堆雕像是从哪里弄来的(三星堆金面罩和铜像是如何粘接的)(6)

根据史料中的记载可知,古人使用生漆的记载能追溯到先秦时期,如《山海经·北山经》中记载,“虢山,其木多漆棕。英靼之山,上多漆木”,在《尚书·禹贡》也有相关记载,“兖州厥贡漆丝”。由此可见,古蜀人能使用生漆也并不稀奇,但是让专家们感到十分费解的是,为何要在生漆中加上石灰呢?有的专家推测,石灰可以吸收水分,使生漆的黏性提高,或者还能够与生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些特殊的物质保证黄金面具黏贴千年都不会脱落,堪称是当时黏性最强的黏合剂。

三星堆雕像是从哪里弄来的(三星堆金面罩和铜像是如何粘接的)(7)

三星堆遗址神秘莫测,黄金面罩同样令人费解,虽然知道了它是黏合的,也知道了黏合剂的成分,但是对于如何调制的配方还无从得知,需要在后期的研究中有新的发现才能知道。最近三星堆考古又有新进展,不仅让考古专家们都兴奋不已,也让很多普通读者,以及文物爱好者看得津津有味,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越需要从历史中思考一些如何“学习和创造”的问题。

参考资料:

《华夏神都——全方位揭秘三星堆文明》作者:白剑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