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妹妹家,听到小学6年级的外甥女在背诵英语单词“stone、石头,stone、石头”时,突然一激灵,“石头”它分明不是外来词啊,为什么和英语中的“stone”同意且同音?
只能这么认为,无论中外,先民睁眼看世界,目之所及,最多的应该就是石头,故汉语的“石头”、英文的“stone”,想必和“爸爸”“妈妈”一样,在没有文字之前,都是语出天然,发自本性的。
石,在我们从小的认知中,是最司空见惯的。大的岩石、山石,小的碎石、地里的石块、河边的鹅卵石、村里铺路的青石板、家里的石墩、碾碎粮食的石磨、富贵人家门前的石狮子。石,在农村孩子的生活中如影随形。
“石”的本义是坚硬的石头。诸如石块、石碑、石壁、石窟、石林等。因为坚硬,能和钻石一样能“一颗恒久远,钻石永流传”,所以古人打了胜仗,会勒石以记功;有了宗教艺术,会琢石窟以现辉煌;有了文学书法,会刻石碑以求传世;甚至人死之后,还会躺进石棺以期不朽。
石,这种东西,给人的感觉虽是冰冷的,粗笨的,但对于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文人来说,却经常以唯美的意象出现在诗歌中。
喜欢香草美人的屈原,其笔下的“石”灵动芬芳。“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这里的石兰、石泉、石磊磊,和杜若、松柏、葛是多么协调,都自带一股芳香和仙气。
石,出现在诗歌中,有清新婉约的,也有粗犷豪放的。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杜牧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张旭的“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都营造着一种小桥流水般的淡雅之美,而李白的“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和岑参的“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则是一种惊心动魄的雄浑之美。大有大的气势,小有小的妙处,欧洲恢弘的石料建筑让我叹为观止,而南京色彩缤纷的小小雨花石同样让我觉得美不胜收。
石,可以取材实用,如石磨、石屋、石桥,也可以把玩收藏,如奇石、宝石、玉石,还可以赋予其象征意义,比如坚如磐石的信念,水滴石穿的坚韧、石破惊天的秘密、水落石出的真相、心如铁石的冷酷、以卵击石的不自量力、一石二鸟的一举两得、落井下石的乘人之危。石的言外之意极其丰富,甚至还衍生了不少动人的友情、爱情传说,比如三生石,望夫石。
中国的神话和小说似乎和“石”也有不解之缘。神话里的女娲就是先炼五色石补天,然后才开始造人。《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是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的。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则是位石头迷,他画过石头画,写过石头诗,《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主人翁贾宝玉是“通灵宝玉”幻化成的,据考证,就是雨花石。
石,也是容量单位,读音[dàn],十斗为一石。每次看到这个容量单位,便忍不住想到谢灵运自命不凡的海口:“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真搞不明白,这是夸曹植呢还是夸自己呢?说实在的,谢灵运的诗歌,我没有一首能背出完整的。最初知其大名也是托李白的诗“脚蹬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而李白都不敢夸自己才高一斗。
关于石姓,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石姓名人多武夫,如东晋建立后赵国的石勒;五代时建立后晋的石敬瑭;北宋开国大将、最终被“杯酒释兵权”的石守信;还有清末太平天国将领翼王石达开,无一不是征战南北叱咤疆场的赳赳武夫。
石姓名人,最对得起“铁石之姓”的当属魏晋的名士石崇。他本来是个有文化的官员,人长得漂亮,精通才艺,又富可敌国。但他的“冷”和“酷”在历史上也是少有人能比肩的。石崇最有名的两个事件,一是与王凯斗富,拿铁如意把晋武帝赏赐给王凯的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给敲碎了的,并叫手下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都拿出来,都是三、四尺高的,树干枝条都是举世无双的,光彩夺目的就有六七棵,弄得王凯非常惆怅。石崇另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是每次请客喝酒,常常让他的美人斟酒劝客,如果客人不喝,他就让侍卫把美人杀掉,有次在酒桌上竟然连杀三人。这斗富、残暴的石崇,树大招风,最后也是搬石头砸脚,死于“八王之乱”。
不过我身边的石姓朋友,大多性格如石,有的如石之天然古朴,有的如石之精美温润。他们在事业上往往有坚如磐石的追求,在生活中往往有点石成金的神奇,在友谊上往往有金石之言的劝告。
石姓朋友,往往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之妙,不必有“赌石”的忐忑,石姓朋友,值得深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