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

▓ 王宜早

每日一题每日一字229集(青云奖优质专栏)(1)

韩愈《晚春》 王宜早书

晚春

★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每日一题每日一字229集(青云奖优质专栏)(2)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死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 有“百代文宗”之名,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代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有一首著名诗篇《早春》,其中“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名句历来脍炙人口。今天介绍他的另一著名诗篇《晚春》,是组诗《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描写长安城南晚春的繁盛景象,构思奇特,意象缤纷,引人遐思,逗人喜爱。

每日一题每日一字229集(青云奖优质专栏)(3)

“晚春”、早春、晚春,是相对而言,并无固定的时间界限。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花草树木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万紫千红竞相绽放,尽情散发馥郁的香气,想要吸引春天,挽留春天。

有人建议,不必说是为了挽留春天,也可说是为了欢送春天,大家在准备欢送晚会。也能说得通,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草木,一作草树。百般红紫:百般努力、绽放万紫千红。红紫,代指所有色彩。芳菲:本意是芳香的花草,这里指花草的芳香。

“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杨花和榆荚没有才华和能力去与百花争奇斗艳,它们只知道像雪花那样漫天飞舞,来凑热闹。

杨花:即柳絮。榆荚:又称榆钱,是榆树的种子,排列起来,形似古时钱串。无才思:没有才华和能力,指没有缤纷的颜色和馥郁的香气。

韩愈这首诗构思奇特之处在于,他没有运用浓墨重彩去描写晚春时节的“繁盛景象”,而是着眼于表现晚春时节大自然的“热闹场景”。角度不同,就形成两个明显的特色:一,拟人;二,个性化。第一,“知”、“斗”、“才思”、“解”,这些字的运用,显示花草树木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精灵,甚至它们之中还有才思高下之分;它们使尽浑身解数去挽留春天,但是它们不像许多诗词写的那样哀婉伤感。第二,注意表现“同中之异”。在众多的草木之中,特别点出“杨花榆荚”。它们不像桃杏梅兰那样艳丽芬芳,它们“无才思”,拿不出精彩的节目;但是,它们也怀着对于大好春光的热爱,也热情地投入到挽留春光的队伍中来;它们表演的节目,质朴无华,动作夸张,渲染了热闹的气氛,笼罩全篇。

诗的后两句,在解读中曾经出现分歧。“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表达了诗人对于“杨花榆荚”的什么样的态度?是讥讽、轻蔑,还是赞许、褒扬?

如果把“唯解”换成“也解”——“杨花榆荚无才思,也解漫天作雪飞。”那么赞许、褒扬之意就十分明显了。可现在是“唯解”呀,只知道呀,就不那么简单了。

每日一题每日一字229集(青云奖优质专栏)(4)

这与读者、欣赏者的胸怀和气度有关。

你若是一个自视高贵、专擅挑剔的贵妇人,你对“杨花榆荚”的表演,一定会轻蔑、讥讽,嗤之以鼻。

你若是一位慈眉善目、满怀爱心的老爷爷,你把“杨花榆荚”看作你膝下的孙儿孙女,那么,面对“杨花榆荚”的表演,你也许就会把轻蔑、讥讽、以及赞许、褒扬这些情绪,糅合在一起,笑看这些精灵热情而朴拙的表演。

此外,读者从形象中获得的感染和熏陶,也是多角度、多方面、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比如对“杨花榆荚”的感悟,就因人而异。

有人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做“杨花榆荚”,既无才思,又不安分,结果出了丑。

有人说,我就是“杨花榆荚”,虽然无才思,但我有热情,不怕出丑。

读诗,首先要把准诗人的脉搏,切忌把形象概念化。诗人在草木繁盛的晚春时节出游,情绪是轻松愉快的,所谓“无才思”云云,应是故作顿挫的谐谑之笔,诗人的胸怀就像那位慈祥的老爷爷。

每日一题每日一字229集(青云奖优质专栏)(5)

《王老师说诗文》专栏入选青云计划优质图文奖

每日一题每日一字229集(青云奖优质专栏)(6)

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纪念成绩单

每日一题每日一字229集(青云奖优质专栏)(7)

王宜早在市民学堂讲课

王宜早,南京晓庄学院教授,学者、诗人、书法家。1942年生于江苏宿迁,196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担任过南京三中语文教师、南京市教研室主任、中共南京市委教育卫生部处长、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等职。王宜早自幼学习书法,后师从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沈子善教授,主攻王羲之《集字圣教序》《兰亭集序》,立定根基,广收博采,数十年潜心钻研,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和风格。

每日一题每日一字229集(青云奖优质专栏)(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