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的闺女有花戴,我爹钱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红头绳,给我扎起来。”今天下午,上海轻音乐团的排练厅里飘出动人的歌声。这是85岁的歌唱家朱逢博,时隔多年后,难得地再次唱响歌剧《白毛女》中家喻户晓的选段。

《那一抹心底的红》——“心慕手追”百年经典红色文化音乐会将于11月15日在上海大剧院中剧场举行。作为音乐会的策划人之一,黄晓介绍这场音乐会的初衷:“中国歌剧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我们希望可以传承中国歌剧中传唱度极高的红色歌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朱逢博唱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那一抹心底的红(1)

图说:朱逢博“现场教学” 主办方供图(下同)

“传唱秘诀”在于个人特色


音乐会导演、团长董德平说:“音乐会以历史节点作为时间线索,回顾了新中国诞生前后的重要时刻,也是一台非常生动的音乐党课。”这台红色经典作品主题音乐会聚焦“传承与创新”,呈现的曲目均是选自中国经典歌剧中的选段,特别是乐团创始人朱逢博的代表作品《白毛女》中的选段,更是把红色文化和乐团赓续紧密相连。

《北风吹》《绣红旗》《阳光大道》……这些歌曲都随着朱逢博的深情演绎而红遍大江南北。屠巴海曾被问及:“为何很多歌曲,朱逢博也是翻唱,却能深入人心?”他这样解答:“要怎样唱能拨动人的心弦,节奏快慢的拿捏、咬字的重音在哪里,她(朱逢博)都细细琢磨。而且她很懂得和善于发挥她音色中最美的那一部分,所以她唱歌,一听就是她的味道。”

今日,艺术总监朱逢博和作曲家屠巴海双双被邀请到排练厅,“把脉”音乐会的排练成果。青年歌手们现场演绎了《北风吹》和《绣红旗》,又央求朱逢博老师唱两句,这才有了“现场示范”的场面。屠巴海告诉年轻人:“朱老师的调子虽然起得不高,但歌里的味道依然没变,你们虽然声音都很好听,但听起来还是有点‘城里的喜儿’的味道,还需要深入了解故事背景,反复体会人物的情感。”

朱逢博唱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那一抹心底的红(2)

图说:青年歌手们虚心求教

全新编曲贴近当代审美


此次音乐会的乐曲改编也是一大亮点。音乐会特邀彭程担任音乐总监,将许多有代表性的歌剧选段做了崭新的编曲和配器,在保留原曲目精髓的基础上,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音乐偏好。彭程说:“这些传唱至今的歌曲,本身就自带年代属性,也是一代人的记忆。我们在编曲时引入电声元素,并且适当进行精简,把原有歌剧的戏剧性语言做了新的编配,使之更加符合音乐性和现代的音乐语汇。”

彭程的编曲得到屠巴海的高度认可。屠巴海说:“最初听说团里年轻人要搞一台红色主题音乐会,唱《北风吹》《绣红旗》这些歌曲,我其实心里是打一个问号的。但听说请了彭程做编曲,我一下就放心了。我听过他结合昆曲做的全新改编,我觉得他很懂得如何保留精华,又能动脑筋加入当代元素。”

朱逢博表示:“这么经典的歌剧就是要让更多人听到,我们轻音乐团就是要听党话跟党走,多出好作品,多出人才!”

据悉,这场音乐会是上海轻音乐团为展现新时代上海红色文化而精心打造和推出的一台红色经典作品主题音乐会。(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