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一天时间环游世界!别逗我。

真不是逗你,周末,我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沉浸在毕淑敏的《世界如锦心如梭》中,和她来了次环球之旅。

从高中时期起,我就非常喜爱毕淑敏老师。她的书我几乎都有,她本人也是我和我当语文老师的父亲,少有的共同热爱的女性作家。

照理说这样一本写旅游随感的散文书,不少篇目又是其他出版社,已经出版过的内容,为啥还会有出版社花这么大的气力来重新出这本书?

可一拿到这本书的感觉,我有点惊呆。这两年,为了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同时为家里的现有的书柜负荷减重,我对买纸质书是慎之又慎。但是这一本,真的完全不同,绝对有纸质书中最值得收藏的质感与气质。

这本书初见时,很像一本精美的摄影画册。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里面的一些插图,别具匠心的留有手工痕迹,在这个一切以快为使命的时代,这种书算是一本匠人之心制作的艺术品,非常符合作家本人的气质。

这本书由浙江摄影出版社最新出版,全书精选十一篇文章。我觉得这本书比较适合的人群:文艺青年、颜值控、中产阶级轻奢阅读、摄影爱好者、旅行爱好者、历史发烧友、想给自己父母送礼物的孩子们、喜欢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中的人以及以阅读为生命中重要组成部分、对纸质书怀有敬畏之心的人们。

02

我把毕淑敏这种“见文如人”的气质,归结于她人生独特的经历与成长为医生并熟知心理学后的一种本能流露。

她 16岁去西藏阿里当兵,在世界屋脊一呆就是10多年,直到快40岁才返回她朝思暮想的故乡——北京。

在那个迷茫的青春期,她有幸得到了雪山的滋养,在一个世界上蓝色白色最为自然纯净的地方,洗净了一世的尘埃。她的生命在学医的路上,早已见惯了生死的离别,在空气稀薄的地方,她选择了把坚强与孤独作为自己整个青春期生长的力量,直到成长为一个真正刚柔并济的女性。

我记得她曾在一次访谈中说过,那个时候她选择文学创作为心灵的出口。最初写《昆仑殇》的时候,她常常一写一个通宵,时间究竟是怎样过去的,她竟浑然不知。

其实,在那些看似没有什么希望和前景的时光里,再美的自然风景也抵不过食物的缺乏与大城市的种种诱惑,那时的毕淑敏选择了用文字去敲醒世界,提醒这里还有一个小女孩,真的不曾忘记过往。

这种感觉,很像是地震过后倒塌的废墟中,那些还活着等待救援的生命。一旦听到外面的脚步,用尽全力去敲打周围的本能。

不管是否有生的希望,但至少呼吸的每一刻都不曾被辜负。

有一个朋友曾经对我说,她觉得一个人最初工作的地方,将会影响到这个人整个生命的气质。不管后来选择什么样的城市定居,第一个城市带给自己的那份记忆,会是一种写入生命的刻骨铭心。

从毕淑敏的文字里,我读到的气质,是一种在喧哗中保持纯净的淡然气质。还有那种在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缺水的现实让她内心对水有着永远的敬畏。

她是爱水的,以至整个生命的状态都如水般清澈与坚韧。

也许就是多年前雪山下那纯净的水流,早已成为她生命中流淌的蓬勃血液吧。也许她并不自知,从这本书的十一篇文章里,总是无声透露着她对水的一种超出想象的关注和热爱。

不管是喜欢瀑布一泻千里般去追随梦想的无畏,还是将生命留存过的痕迹悄然覆盖在水下的沉静;又或者是喜欢大江大河的澎湃更迷恋潺潺细流的温婉。在她的笔下,不管是世界各地风光多么不同,她总能看到水最初的样子。

她甚至在其中一篇写自己坐小飞机的经历中,婉转希望导游能把她跟自己的孩子分开,以降低起飞时可能遇到的风险,从文字中无意透出的孩子名字“芦淼”,你就会懂为什么她如此爱水的特质,包括自己的孩子名字里都有三个水。

也许她对生命的期望和对人生的全部期待,早已经跟水紧密融合了。她终成长为一位如水般的女性,用不动声色的以柔克刚的温柔力量,给人最温暖的慰藉。

毕淑敏旅行四部曲(我用一天时间和毕淑敏环游世界)(1)

03

写这本书时的毕淑敏,已经不再是当年在世界海拔最高地方时,年轻时那个激情澎湃的热血作家了。但这本书呈现的状态,却是她人生最从容的时光。这种从容绝非平庸,而是一种将段落结束时,一个惊人的感叹号变成省略号的味道,一切尽在不言中,足够久久想念。

这种感觉,像极了她这本书中所介绍的瑞士巧克力和印第安人的龙舌兰酒,回味无穷。

不管是从这本书里有关水手的协议还是加德满都巴格马蒂河,不管是犹太人最后的抗争还是埃及人对死亡的态度,都融入着毕淑敏自己的生死观以及对死亡的尊重。

其实我们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在通往人生终点的路上一段不可逆的行走的旅行,如今的我们,都已站在生与死的两端。

未来什么结局我们都不知道,但是行走在这个通道里,我们其实都会更加感念生的繁华、死的静谧,才会自觉为自己有限的生命注入更加丰富的底色,让这段生命旅程淋漓尽致。前段时间琼瑶阿姨的生死观也被多家媒体刷屏,其实每一个生命唯有历经过波澜壮阔,才会对生命的终点,有着平静书写句号的勇气。

既然这一生的旅行早已精彩纷呈,那么终点只不过是一个无法逃离的宿命,在应该画上句号的时候,人生也真正的完整与如愿。

毕淑敏在这本书里呈现的状态,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粹与欢愉,时不时会有童年自己的无知以及现在心里胡思乱想的小念头流露,读到时,让人会心一笑。

这才是一个内在和外在自我统一的毕淑敏。

她外在的自我是一个一级作家,内在的自我则是一个保持着好奇心的小女孩,这两者可以不矛盾,当没有什么欲望纠结时,这两者本来就可以内外合一。

这本书里还有一个没有说出来的秘密,但是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在阅读中体会到。

想想,用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研究和史料考证做为一次环球旅行后的创作,内含的深意别有一番心思。毕淑敏正用自己的人生智慧告诉你,世界再大,身边的风景也不容错过,文化再多元,中国的文化也不要忘记。

世界如锦心如梭,走遍了世界,我依然深爱着自己的国家。

但聪明的她把这一切悄悄留给了读者去体会和感受。而当你体会到这种感觉时,我猜想她多半会像个小女孩般扬起眉毛,笑着反问你:“哦,是吗?”

把世界的风景装进自己的心里,然后脚踏实地的一点点奋斗,用自己的眼睛去丈量世界,用绚烂多彩的经历叠起生命的厚度。希望你也如我一样,愿意花时间慢慢体会和毕淑敏一起环游世界的美好。

一起慢慢体会吧。

毕淑敏旅行四部曲(我用一天时间和毕淑敏环游世界)(2)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获行业内最高大奖。

11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个人妮妮小屋(ninixw),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