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距离的关系,在胶东半岛的县市区当中,笔者去即墨的次数相对较少。以往介绍过的地方,也主要集中在金口、田横等即东片区。对即墨城及西部乡镇,则提及不多。

不过,好在现在资讯发达。即便不曾身临其境,亦能从书和地图中汲取相应知识。这次要讨论的话题,就是由此而来。

查看地图可知,现即墨区共辖4个镇、11个街道。在这11个街道当中,城区范围内的主要就是环秀、潮海和通济。

鳌山卫位于即墨的什么位置(即墨城区的环秀)(1)

这三个街道办事处的名字,一看就属于“用典”,但具体引用什么典故,笔者起初并不知晓。后来在翻阅《即墨县志》时,这才明白:原来三个街道的名字,正好与古代即墨县城三座城门相对应。

关于原即墨县城的具体情况,清代《即墨县志》和《莱州府志》中均有详细记载。其中,乾隆版《莱州府志》载:

“即墨县城,元至正十一年,知县吕俊土筑。周四里,高一丈六尺五寸,厚一丈二尺。门三,东曰望海,南曰景岱,西曰临川。(明)万历二十八年,倭寇屡警。知府龙文明檄,委知县刘应旂易土以砖,门、楼巩固逾常。改题旧额:东曰潮海,南曰环秀,西曰通济。”

进入清代之后,即墨县城也曾多次修缮,不过东、南、西三座城门的名字则延续了下来。(注:即墨县城无北门,而在明清时期登莱不少州县城都只有三座城门,其中胶州、平度、福山亦无北门,招远则无西门)

鳌山卫位于即墨的什么位置(即墨城区的环秀)(2)

到了1952年,为扩展城区,即墨县旧城垣被全部拆除。现在所看到的“即墨古城”,是后来仿建的。

鳌山卫位于即墨的什么位置(即墨城区的环秀)(3)

鳌山卫位于即墨的什么位置(即墨城区的环秀)(4)

原本随着城墙的拆除,这三座城门的名字也成为了历史。但到了上世纪末(1998年),即墨进行区划调整,城区所在的“即墨镇”和附近的三里庄乡被撤销,改设三个街道办事处。而这三个新设的街道办事处,就分别叫作环秀、潮海和通济。

这三个街道办事处是否就是以三座城门来命名,笔者暂时没有查到权威的记载(《即墨县地名志》修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还是即墨镇的建制)。但从名字和方位来看,它们与古代三座城门的对应关系是很明显的(环秀门为南门,环秀街道在即墨城区南部;潮海门为东门,潮海街道在即墨城区东部;通济门为西门,通济街道在即墨城区西部)。

公允而言,以古城门来命名城区街道办事处,既厚重亦亲切。不仅可以帮助当地人传承家乡记忆,也能促进外地人了解即墨历史,称得上是一种好的做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