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有几重境界 忍的三层境界你在哪一层呢(1)

从古至今,“忍”历来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强调修身养性、去灾避祸的一个处世哲学。“小不人则乱大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两句耳熟能详的俗语分别表现了古人和我们现在人的“忍”字哲学。

关于“忍”也流传下来了很多我们熟悉的奉为典范的故事,比如说韩信忍屠户的胯下之辱,才有后来的淮阴侯,越王勾践更是十年卧薪尝胆的服侍吴王夫差,才有了后面的“三千越甲可吞吴”给自己雪耻复国。这些都是忍带来的好处。到今天,忍更是被我们在生活中时常倡导和运用,自己忍,也教育别人要忍。

关于“忍”的哲学明代的夏元吉有很独到的看法,他认为忍要“始忍于色、终忍于心、久则无可忍矣”,短短的一句话就概括了“忍”的三层境界。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崇尚喜怒不形于色,这其实就是忍的第一层境界。

喜怒不形于色在心理学上实际上是一种情绪控制的能力,不让自己的真实情绪情感在自己的脸上表现出来。这在社交关系中,也常常被人看作是成熟、有城府的表现,很多人不是都说只有孩子才会说笑就笑,说哭就哭,一天三变脸。

忍有几重境界 忍的三层境界你在哪一层呢(2)

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的负面情绪挂在脸上,的确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起码不会当面让人难堪,也不会因为自己克制不住情绪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但是,这种“忍”实际上是很浅显初级的“忍”,实际上是在压抑自己,把自己的真实情绪压抑在了心里,做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这是一种假忍,违心的忍,负面情绪得不到宣泄时间长了还会郁积于心生出病来,所以从身心健康的角度来说,不提倡这种忍,毕竟人的情绪是需要宣泄的。

忍的第二层境界就是夏元吉所说的“终忍于心”,我们不要曲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以为这是要让我们把负面情绪放在心里,怀恨在心。这样想就和前面的始忍于色没有什么区别了。这其实是一种真正的忍,在心里面心甘情愿的忍耐,没有委屈,没有怨恨,没有蓄势待发反戈一击的计谋,这种忍高于忍于色,是毫无怨言的忍耐。这种忍,就是把事情看的比较淡,自己消化掉了,不让它影响自己的心情。这在心理上是一种自我认知的突破,对待不平的事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化解自己的负面情绪,这种忍是对身心都有好处的。

忍字的最高境界是“久则无可忍矣”这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心胸宽广、博大,凡事以宽容之心、博大之心对待,那么任何事情在我们眼里和心里都是美好的,都是有情可原的,这不是一种消极避世,自我安慰的阿Q哲学,这是一种更高的接受万物、理解万物的心理境界,这跟心理学上的无条件接纳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一个人具有高度的同理心的体现。

忍有几重境界 忍的三层境界你在哪一层呢(3)

达到这种境界,在我们的眼里心里,就没有什么事需要忍,需要克制,因为我们能包容眼前的万事万物,他们似乎影响不到我们的心情,我们的心情是始终是恬淡、美好的。就像庄子那样达到一种放空自己,抛弃杂念、逍遥自在的高级的愉悦状态。

“忍”的三层境界,你在哪一层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