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计划”中学数学工作坊线上研修活动纪实

听评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相互学习、切磋教艺,研究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效促进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10月22日,“春雨计划”中学数学工作坊的老师们以看录像课、课后反思、评课交流为主要内容,通过腾讯会议直播开展了线上共同体研修。研修活动由北京市第十中学刘洋老师主持,五位工作坊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听评课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教师培训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听评课研讨)(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

一、观看录像课

首先大家一起观看了和义学校柳新菊老师执教的初二年级《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一课的录课视频。

课程亮点:1.开放性问题的设计 2.学生任务单评价表的设计

二、课后反思

执教者柳新菊老师从教、学、评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课后反思。

——本节课基于学生的困惑设计,本节课的明线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暗线是: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以往具体的活动要求和教师的步步引导变为开放性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适时的参与学生活动,倾听学生的想法,适时的指导。

——本节课学生活动丰富,从课前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的知识梳理,到例题的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积累了对于实际问题的抽象和转化的活动经验,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课教师关注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即学生完成个人或小组的任务,以此来表现在即的学习能力,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完成的任务,或者是检查他们的作业及已完成的任务来评价教学过程的理解。)例如在练习3,通过学生的自评表了解对实际问题的抽象和转化的掌握情况,练习4通过自评和师评,了解是否能够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几何图形,是否明确已知和所求。

三、评课研讨

针对柳老师的课,坊内老师逐一评课并研讨。刘洋老师谈到,对学生来说,对于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一直是一个难点,柳老师让学生审题并说出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题目的已知,帮助学生更好的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行解决,很好的突破了这个难点。每一个问题教师都会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每个环节都有评价表,无论是知识层面、方法,还是活动经验等多个维度都有评价,是一节体现出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优秀课例。

刘敏老师认为本节课充分地体现了数学的学以致用。自我评价单更是个不错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明白已知与未知,在已知与未知之间找到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刘老师也提出了不同意见供参考,如:每个例题把所用到的数学模型,在黑板上展示出来;重复的练习可以精简等等。

高远老师表示,柳老师的课在方法上,对问题的层层剖析、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考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让我受益很多。在内容上,对实际问题怎样抽象出数学图形,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图形,经过严格推理证明数学结论的思路总结,学生应该收获很多。

崔岩老师认为,课堂节奏控制恰当,张弛有序,聆听、提问、思考、书写、陈述、分析、质疑、评价等师生课堂动作变化不断引领学生把知识和方法的整理深化。学生不是忙碌的做题,教师不是单纯的讲题,重要的是唤醒学生对题目解题方法的思考、引申和应用。此外,崔老师针对本节课的每个环节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代数式求值》

一、观看录像课

本次活动研讨的另一节课是北京十一学校中堂实验学校高远老师执教的初一级《代数式求值》。

课程亮点:1.开放性问题的设计 2.多角度的学生评价激励 3.任务驱动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二、课后反思

高远老师介绍,本节课的设计是从整个单元的目标和评价出发,确定了目标、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选择用任务单旁注的方式,给学生每一项任务提示,引导学生思考总结,从学生的表述中评价学生的思考方式。任务设计有一定的扩展性和梯度,通过学生不同的回答可以评价学生的思维层次。同时,她反思到,从整体上看,设计的内容有点多,不是一节课能承载的。在实施的两次课堂教学中,分别针对课前预习和引导等环节进行了改进。

三、评课研讨

针对柳老师的课,坊内老师逐一评课并研讨。老师们一致认为高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很有创意,本节课中的魔术环节设计,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极大地增强的学习的趣味性。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建立一类代数式构造模型的能力。

崔岩老师特别提出,高老师在课堂中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师生是朋友,是合作者,教师的引导与讲解则是学生探索结果的概括,学生之间也充满合作。

刘洋老师就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和重难点的确立与高老师进行了更深入的沟通交流,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哪些环节利于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

在交流中,大家进一步了解到执教者在设计中的深层次想法。正如刘洋老师所说,孩子们经历的数学活动很丰富,表达也很精彩,即使学生生成的东西不是我们预设的也有他们自己的收获。随后,大家对本节课的设计中值得商榷的地方,各抒己见,使高老师深受启发,对本节课的改进也有了更多的想法。

集体评课、开放交流、深度反思,这样有针对性、有实用性的研修活动,让工作坊的每位教师都受益良多,同伴的每点肯定和建议,都是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启迪。老师们将依托工作坊,根植课堂,持续开展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深入探究。

摄影丨刘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