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心郎君钟情鬼,隔世抱得美人归

感谢关注和留言,为您分享不一样的志怪故事。

诗曰:

石上三生事渺茫,痴情竟欲待张郎。

红颜白发知多少,安得神仙换骨方。

聊斋桃花妖真实故事(聊斋鲁公女张郎痴心)(1)

《聊斋志异图咏》之鲁公女

张于旦,山东招远人氏,性情放任不羁,不拘俗礼。他时常寄宿在荒郊野寺中温习诗书。

时任招远县令姓鲁,是辽东人,鲁公有个独生女儿,熟习弓马骑射。

一年秋尽冬初,张于旦在城外荒野中闲游,忽然远处驰来一乘通体黑亮的骏马,马上乘客是个少女,姿容秀丽,风韵绝佳。少女身穿一领鲜艳的红绫袄,外罩貂皮大氅,臂挽雕弓,腰悬羽箭,马上人英姿飒飒,翩然若仙,坐下马奋蹄长嘶,神骏非常,一人一马竟像是画中走出来的一般。

聊斋桃花妖真实故事(聊斋鲁公女张郎痴心)(2)

《聊斋》鲁公女剧照

张于旦怔怔望着出神,不觉呆了。等他惊觉,少女早已远去。张于旦向旁人一打听,才知这少女竟然就是鲁县令家的小姐。他失魂落魄回到庙中,每每回想起鲁小姐的音容笑貌,动人风姿,总是念兹在兹,钦慕不已。

情之所钟,竟一往而深。

怎料,不出一个月,忽然听到鲁小姐的死讯。心心念念的女子突然暴亡,这不亚于晴天霹雳,张于旦痛不欲生。偏也凑巧,鲁公因在外做官,离乡路远,于是将女儿的灵柩暂时寄放在城外寺中,这寺庙正是张于旦读书的所在。

因这一面之缘,张于旦对鲁小姐敬若神明。自从鲁小姐的灵柩移来寺中,他更是早晚必去灵前焚香祭奠。他每每奠酒拜祝,道:“小生有幸见过小姐一面,从此魂牵梦萦,念念不忘,谁知老天爷这般无情,竟然让小姐这样美玉香花一样的人儿,猝然随风而逝!现在,我们看似近在咫尺,实则远距万水重山,这是何等的遗憾啊?实在可恨。小姐生前,碍于礼法羁绊,小生无缘每天欣赏小姐的花容月貌,聆听小姐的燕语莺声,现今您已仙逝,应该没有那么多顾忌了吧?如果您泉下有知,还请轻轻地移动尊步,小生如能再见小姐一面,也足以快慰生平一片拳拳倾慕之心!”

张于旦日夜虔诚祝祷,眼见过了半个多月。一天夜里,他正挑灯夜读,不经意间一抬头,忽然瞥见灯下站着一个风姿绰约的少女,媚眼如丝,含笑顾盼,却不是鲁小姐是谁?

聊斋桃花妖真实故事(聊斋鲁公女张郎痴心)(3)

张于旦惊喜交集,慌忙起身迎上前,讶然道:“鲁小姐,鲁小姐真的是你么?”他慌得手足忙乱,无处安放,呆呆地语无伦次。

鲁小姐含羞带俏,微微颔首,道:“妾身感念张郎一片赤诚真情,好生不忍,所以不避嫌疑地赶来相会……”说着声音渐低。

张于旦喜得眉开眼笑,奔上前紧紧握住鲁小姐双手,忘乎所以。一人一鬼,自此两相欢好,夜不虚度。

后来一天,鲁小姐道:“妾身生前最爱骑马射箭,以射杀猎物为人生快事,犯下了无数杀生罪孽,所以死后不得超生,成了孤魂野鬼。张郎如果真心实意爱我,还要请求你为我诵念《金刚经》,念足一藏之数,替我赎罪超度。我生生世世感激张郎的大恩大德,永远不敢忘记。”

张于旦见她说得可怜,连忙答允,从此每天夜里都捻着佛珠,来到鲁小姐灵前诵念经文。

聊斋桃花妖真实故事(聊斋鲁公女张郎痴心)(4)

又一天,七巧节将近,张于旦想带鲁小姐一同回家过节。鲁小姐感念他待自己如此贴心,好不欢喜,可又担心自己腿脚无力,走不了远路。

张于旦欣然道:“娘子腿脚不便,张郎愿效犬马之劳!”说着弯下腰,鲁小姐见了,心领神会,笑吟吟跳在他背上,随他背着上路。

张于旦将她负在背上,就像背着一个小孩子一样,并不怎么沉重。此后,经常背着她外出,到州府参加岁考时,也往往带她同行,与常人唯一不同的是需要夜里赶路。

又一年中秋将至,省城济南即将举行乡试,张于旦准备前去赴考,鲁小姐道:“张郎时运不佳,纵然去考,也是白跑一趟。”张于旦听了这话,好不失望,也就放弃了赶考,热衷功名的心从此淡了。

匆匆过了四五年,鲁公因故被免了官,他为官清廉,家无余财,连雇请车马将女儿灵柩运回家乡安葬的钱也拿不出来,思来想去,打算就地下葬了事,又苦于没有坟地安置。

张于旦闻讯找到鲁公,道:“在下有块薄田,就在寺庙旁边,如不嫌弃,老大人可将女公子葬在那里!”

鲁公正为此事发愁,天降好事,怎不欣然允诺?张于旦又帮着料理丧葬事宜,眼见女儿入土为安,鲁公对他好生感激,却又不解张于旦相帮的缘故,更不便多问。

聊斋桃花妖真实故事(聊斋鲁公女张郎痴心)(5)

了却这一桩心事,鲁公安安心心地回归辽东故里,鲁小姐仍和张于旦欢好如常,夜夜厮守。

一夜,鲁小姐依偎在张于旦怀中,忽然泪水潸潸而下,苦道:“你我相好五年,不想马上就要分别了!我受张郎深恩厚谊,三生三世也无以还报。”

张于旦蓦地一惊,忙问:“这话从何说起?”

鲁小姐道:“只因张郎五年如一日,日夜为我诵经超度,如今数量已经够了,罪愆赎清,阎王准我转生为人,将要投生到河北卢员外家中。”又温言劝慰道:“不是我狠心抛下你,不肯白头偕老,只是人鬼殊途,我一个游魂野鬼终究不是了局,更不忍辜负郎君一片真心。如果张郎还在意我们情好一场,十五年后的八月十六日,请你务必到卢员外家中相会!”

张于旦既替她欢喜,又自伤自怜,不禁泪如雨下,叹息道:“哎,我现如今已是快四十岁的人了,再过十五年,就算不死,也是一个老眼昏花,胡子一大把的糟老头子,你我今生今世怎么还会有相会的可能?就算还能相会,又有什么意义呢?”

鲁小姐紧握他双手,叮嘱道:“你千万不要疑心。相会之时,就是我做牛做马酬报张郎之日。”又安慰了他几句,道:“请你送我一程。这一路荆棘坎坷,妾身长裙曳地,行走不便!”说罢,搂住了张于旦脖子。

纵有千般不舍,万般无奈,张于旦也只得颓然起身,强作欢颜,背起她缓缓送上了大路。

一眼望见大路旁停着无数车马,马上或乘坐一人,或二人并骑;车上或坐三四人,多则十数人不等。只有一辆香车,装饰华美,不同寻常,车旁站着一个老婆婆,远远望见鲁小姐到来,欢天喜地叫道:“可算来了?”

鲁小姐答应一声“来了!”止步回身,含泪道:“张郎请留步!”说着由老婆婆搀扶着登上了香车,又恋恋不舍回头,嘱咐道:“请回吧!不要忘了刚才的话。”

语毕,老婆婆把手一挥,铃铛响动,马车在前开路,一众车马紧随其后,缓缓进发。

张于旦眼巴巴望着车马隐去,无精打采回到庙中,将十五年后相会的日期记在了卧室墙上。他没想到诵经念佛竟有这么灵验的效用,更加笃信不疑,从此日日诚心诵念。

当天夜里,仙人入梦,告诉他:“你的志向很好,值得嘉许,但还必须到南海去!”

张于旦忙问:“南海有多远?”

仙人答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陡然梦醒,他一拍脑袋,心下明澈,暗道:“这是仙人指点我呀!”从此越发潜心静修,明心见性,以证求佛理。

三年之后,张于旦的长子张政、次子张明相继高中进士,先后为官。父凭子贵,张家一门顿时显贵,张于旦仍然坚心修持,多行仁善。

一夜,梦到一名青衣侍者带他来到一座大殿,大殿正中坐着一位宝相庄严的菩萨,对他说:“你乐于行善,真是可喜可贺。你本不该长寿,但本尊念你志行可嘉,已奏请了昊天上帝,为你延年增寿!”

张于旦喜出望外,忙叩谢大恩,菩萨让起来安坐,又请他饮茶,茶香如兰,沁人心脾。喝过茶,又让童子带他到一个水池中沐浴,池水清澈见底,鱼儿畅游其间。他下到池中,池水温热,有荷叶清香,令人浑身舒泰,筋骨轻松。

他渐渐走向深处,忽然脚下打滑,失足掉落水底,霎时间水没过顶,张于旦呛了一大口水,蓦地惊醒,回想梦中情景,犹自惊诧不已。

此后,张于旦愈发身强体健,双目明亮,他手捻颏下长须,竟然应手脱落,再长出来却是浓黑的胡须。

时日一长,黑胡子纷纷掉落,脸上皱纹渐渐舒展,竟而返老还童,样貌恢复到少年时的英俊模样。他天性爽迈,不拘小节,如今回复青春年少,更加像少年人一样爱重形象,修饰边幅。又好动爱玩,纵情游戏,不免生出多少是是非非,还要儿子们出面指正劝导。

不久,他的夫人也老病去世,儿子们打算替他续娶大户人家的女儿为继室。他执意不肯,催得急了,他总说:“等我到河北走一趟,回来再说吧!”

他日也盼,夜也盼,眼见与鲁小姐再会的日子终于近了。于是带领仆从,打点行装车马上路,一路寻到河北。到了当地一打听,果然有个卢员外。

原来,十五年前,卢家夫人诞下一女,生来就会说话,人人诧异。这卢小姐长大后更是聪颖可人,父母爱如掌上明珠。近年来,多少富贵人家上门求亲,她都不中意。

父母觉得奇怪,私下问她,她口口声声道:“女儿前世已经和山东招远的张郎约好,一心只等他上门求亲!决不嫁给旁人。”

卢员外掐指一算,不禁失笑道:“傻丫头,张郎现在已年过半百,人事变迁,他的尸骨恐怕都已朽烂了,纵然还活着,也是又聋又哑老掉牙了。我的宝贝闺女难道还能嫁一个比爹爹还糟的老翁么?”

卢小姐只是不听,一心要等张郎赴约。卢夫人见女儿痴心一片,难以动摇,私下同丈夫商议后,告诫看门人,“但凡有人冒称是山东来的张于旦张郎,前来找小姐的,一律赶走,不许通报!”他们原打算要拖过了期限,叫女儿绝了念想。

果然,不久之后,张于旦找上门来。

门上人同他三言两语,就晓得是主人千叮咛万嘱咐过的那位,当即眼过于顶,高声喝道:“呵,不开眼的!堂堂的卢大员外府,非亲非故就敢问东问西?也不撒泡尿照照……”夹枪夹棒一顿臭骂,不由分说将他轰了出来。

张于旦无计可施,不得已先到旅店落脚,从长计议。

遭了一顿白眼,他纵然心中不快,毕竟苦等了十多年,满腔痴心,怎肯付之流水?闲来无事走出店来,一则踏看当地风光,一则暗中访查卢小姐的消息。

到了约定那天,卢小姐忐忐忑忑等了一整天,却不见张于旦找来,以为他忘情负约,等到天黑,不由得心下冰凉,泪流不止,直哭了一夜。第二天起,更是茶不思,饭不想,话也不说。

卢夫人见女儿伤心至此,日渐清减,劝道:“张郎不来,或许是因为不在人世了。就是还活着,也是他违背誓约,错不在我的心肝宝贝……”

卢小姐一语不发,只是卧床不起,双目痴痴望着空中发怔。

卢员外心疼女儿,心下烦闷至极,既忧心长此以往,女儿不免有个好歹,也着实想亲眼见一见这张郎是什么样的出类拔萃人物,竟让女儿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计议已定,卢员外当即托言郊游,也不让人跟着,独自一人背手出了府门,信步走来。

他逢人就问,也合该被他遇上,恰好这一日张于旦也在城外闲走。

卢员外突然见他是个丰神俊逸,一表人才的少年子弟,好不惊讶。上前攀谈了几句,又见他言辞雅趣,举止风流,心下好生满意,随即邀请他到家中做客。

二人携手回府,卢员外先请他上座了,又命管家献茶陪坐,他自己找个由头匆匆进了内宅,欢欢喜喜地来向女儿报信儿。

卢小姐听了,病体不药而愈,喜滋滋地下了地,悄悄走来大厅外一瞧,只见相貌并非张郎,大失所望,口中呼着“不是他,不是他!”哭哭啼啼地奔回了闺房,又埋怨父亲为何骗她。

卢员外不住口地解释,这不是山东的张于旦是谁?鲁小姐只是捂住耳朵不信,啼哭不休。

卢员外废然出来,好生懊恼沮丧,对张于旦也无一二分好脸色。

张于旦躬身问道:“小生斗胆,敢问贵府哪一位老大人在户部任职?”

卢员外漫不经心道:“是有这么一位!”不但不往下说,反侧脸看向别处,面色也不十分友善。

张于旦虽然不明白他为何会前恭而后倨,却知道他有心怠慢,悻悻地告辞出来。

卢小姐经此打击,心灰意懒,越发日也哭,夜也闹,没几天竟然死了。

一夜,鲁小姐忽然入梦,对张于旦道:“来家找我的果然是张郎你么?你的年纪样貌怎么变得我都认不出来了?哎,如今我忧愤而死,还要烦请你快去土地祠替我招魂,或许还能还阳,晚了可就来不及了!”说着飘然隐去。

张于旦随之惊醒,赶忙到卢家叫门,一问才知小姐果然已经去世两天。

他悲痛欲绝,进去吊唁了一回,将梦中情由一五一十告诉了卢员外。卢员外对这个女儿爱惜如命,纵然只有一丝生机,如何不信?急忙请他一同到土地祠替女儿招魂。

卢夫人听说女儿有救,也是惊喜不已,当即奔进灵堂,命人启开棺材,眼见女儿面目如生,更是伤心爱怜,她赶忙揭开被子,一边爱抚着女儿身体,一边温声叫唤女儿乳名,心中不停祷告。

约有一顿饭工夫,张于旦、卢员外二人招魂回来,卢夫人斗然见到女儿喉头一动,接着喉中咯咯作响,朱唇微微张开,吐出一口冰块似的涎痰。卢夫人忙命丫鬟仆妇将小姐抬回床上,躺下没多久,小姐渐渐地呻吟起来。

见女儿起死回生,卢家二老高兴地手舞足蹈。

退出女儿闺房,卢员外忙请张于旦到客厅就座,摆下酒席款待,席间细细问起张家的官阶门第,张于旦如实相告,卢员外这才知道他也是豪门大族,两个儿子都是在任实职,前途不可限量,越发喜上眉梢,心下道:“妙在门当户对!”

一来二人有缘,二来门楣相当,三来卢家感念他对女儿的救命之恩,于是择定了良辰吉日,热热闹闹为他们操办了婚礼。张于旦抱得美人归,这一段人鬼情缘,终究有情人终成眷属。

聊斋桃花妖真实故事(聊斋鲁公女张郎痴心)(6)

于受万《聊斋全图》之鲁公女

婚后半月,张于旦禀明了岳父岳母,要带妻子还家。卢员外也是好热闹的人,又钦羡张家的鼎盛,于是亲自护送女儿女婿回到山东,住了半年多才返回河北。

张于旦和卢小姐夫妻恩爱,俨然是初婚的少年夫妻,令人艳羡。旁人反倒以为儿媳妇是卢小姐的婆婆,因为儿媳们都已年近四十。

卢员外没过多久就过世了,只留下一个小儿子,年纪幼小,孤儿寡母总被当地的豪强大户欺侮,房屋、田产、家资终被抢掠一空。还是张于旦派人将岳母妻弟接来山东,从此一处度日。

聊斋桃花妖真实故事(聊斋鲁公女张郎痴心)(7)

聊斋先生

来源:素材选自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