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到一个地名:受降城。

我觉得受降城这个地名有点眼熟,于是去问度娘,度娘甩给我一首《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人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的真实一生(李益从大历才子)(1)

作者李益,约生于750年,卒于830年。而中、东受降城隶属于天德军,是在贞元十二年,即公元796年。

以前觉得,唐代的边塞诗尽管在写边塞的苦寒,但那一抹豪迈的底色却是无论如何都掩不住的,那是蒸蒸日上的大唐帝国开疆拓土的象征,或许可以称之为盛唐气象。但是,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开疆拓土的势头刹住了。于是,戍边的意义不再是进取,开疆拓土的理想幻灭,边塞就只剩下苦寒了。所以这一首,是真的苦。

那些把边塞诗写出盛唐气象的诗人,可能就像现在一些支教大学生,下去转一圈,混个能够加分的经历就走,所以看到的都是诗意。征人们读了他们的诗,也许有一句MMP一定要对作者讲。

李益这个名字也有点眼熟,继续问度娘。度娘又甩给我一首《盐州过胡儿饮马泉》: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李益的真实一生(李益从大历才子)(2)

这是一首律诗,前两联我认识。年轻时读黄易的《大唐双龙传》,大结局邪王石之轩退出江湖时念的就是这首诗。当时还嘲讽了作者,李世民时代的人念安史之乱后的诗,这叫穿帮。

还有一首《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2008年,我骑行新疆,背包里带了一本唐诗集,路上休息时翻开读几首。经过甘肃白银时,读到了这一首,非常喜欢。最喜欢的是“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一联。关山险阻,又在乱世里,亲人和朋友往往一别就是永诀。杜甫就写过“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访到了卫八就高兴得写诗纪念。能在乱世里重聚,虽然短暂,也是足够欣喜的。我读“问姓惊初见”这一联时,仿佛就看到两个人手握着手,语无伦次地说,“啊……你是那谁谁谁,小时候长那样,现在长这样了……”。真是宛在眼前。

李益的真实一生(李益从大历才子)(3)

古人的感情都是真挚而热烈,可能跟技术条件有关。分别时要是能顺便加个微信,没事翻翻朋友圈,估计就不会有那么多送别诗了。

说不定还要分组可见呢。

李益这个人,还客串了一把唐传奇,就是《霍小玉传》。才子名妓,始乱终弃,跟《莺莺传》是一样的套路。张生抛弃了崔莺莺,还要讲一堆红颜祸水的大道理。李益则还算有点良心,抛弃了霍小玉另娶高门,良心上还会痛。倒是霍小玉变了鬼后报复李益,搅黄他的婚姻,敢爱敢恨,看得人很痛快。

李益的真实一生(李益从大历才子)(4)

《紫钗奇缘》里的霍小玉

霍小玉这个名妓,特点是漂亮,唱歌好听。这可能不是当时名妓的主流。《唐朝穿越指南》里讲,唐代的名妓不以色取胜,而是以才思敏捷,应答巧妙取胜,周旋于才子之间是他们的强项。

李益娶的是卢氏的女儿。范阳卢氏是望族,魏晋以来的世家大族,在唐代也还是倒驴不倒架,仍然是士人婚配的首选。于赓哲讲过一个好玩的事,一个宰相给新科进士做媒,介绍的是皇帝的女儿,也就是当驸马。但是这个进士中意的是望族的女儿,所以就把媒人给恨上了。望族这种架子,到黄巢起义后才算彻底倒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