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从北京到莫斯科有一班跨越数千公里的国际列车,那就是著名的K3次列车。

许多乘客乘坐这班列车来往于莫斯科和北京之间,他们有的是商人,有的是游客,还有的是出国公干的公务人员。

1993年5月26日,满载着乘客的K3次国际列车再次从北京缓缓出发,这趟行程的终点正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中俄列车大劫案女子真实事件改编(1993年中俄列车被劫)(1)

一、

从1959年这趟列车开通以来,K3国际列车俨然已经成为了北京和莫斯科之间重要的国际沟通桥梁。

5月27日,列车到达了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车窗外是一片茫茫无尽的大草原。不过车上的乘客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即将要面对的不是一场回味无限的国际旅途,而是一场终身难忘的可怕梦魇。

按照原定计划,K3次列车从我国首都北京出发后,途径蒙古国进入俄罗斯国内。从出发开始,要经过7天的时间才能抵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编号为K3次的国际列车横跨中俄蒙三国,全程7800公里,每周只有一个班次。周三从北京火车站发车,经过7天6夜才能到达莫斯科。

中俄列车大劫案女子真实事件改编(1993年中俄列车被劫)(2)

由于旅途太过漫长,为了沿途的安全起见,所以K3列车上原本配置有中国警察。当列车在中国境内行驶时,由我国警方在列车上负责执勤。

可是到了5月26日晚上,由于列车即将离开我国边境,所以我国的警方也随之下车。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警方在K3国际列车上执勤时是全副武装的状态,因此这趟国际列车在驶出中国境内之前没有出现任何安全问题。

中俄列车大劫案女子真实事件改编(1993年中俄列车被劫)(3)

26日晚上,当满车的乘客目送着中国警方徐徐下车离开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一场潜在的危机正悄然到来。中国警方离开之后,安保工作出现空洞,因为列车上没有配置俄国警察,原因是俄罗斯方面不重视这趟国际列车的安保工作。

列车出发前,其实有一伙不怀好意的匪徒已经混入了K3国际列车的乘客中。他们伪装成游客和出国做生意的商人、老板,有事无事就和其他乘客搭讪闲聊,准备作案之前摸清底细。只不过之前由于中国警方还在场,所以这伙人在一开始并不敢暴露出来。

中俄列车大劫案女子真实事件改编(1993年中俄列车被劫)(4)

再加上,这趟K3次国际列车经常往返于中俄两国之间,所以车上的乘客们也没有存在太多的戒备心里,有的已经安稳地进入了梦乡。

白天,火车还在中国境内,车上的乘客们唱着欢快的歌曲,欣赏着沿途的美景,还对未来7天的旅途充满了无限遐想。

在车上,一些中国商人梦想着能在莫斯科做生意好好发财,还有一些来自北京的情侣是第一次乘坐这班列车去莫斯科度假的。

中俄列车大劫案女子真实事件改编(1993年中俄列车被劫)(5)

可是,当列车刚刚到达蒙古国境内后,那伙藏匿于旅客中间的暴徒们突然跳出来抢劫,并控制住了整个车厢。26日深夜的时候,隐藏许久的匪徒们手持凶器,有的拿着砍刀和电棍,有的则拿着猎枪,怒骂着要求乘客把财物交出来。

那些不愿交出钱财的,都会遭到毒打。

一开始,这伙匪徒还顾忌到车上的乘客里中国人居多,其中不乏有同乡熟人之类的。到了后来,已经抢红眼的他们干脆直接放开手抢劫,不论男女老幼。

他们在车上抢劫了10个小时,抢完之后还觉得不太过瘾,6个匪徒又把一名26岁的漂亮姑娘拖到另外一节车厢里侵犯,随后跳车逃跑、扬长而去。不过,车上乘客们的厄运其实才刚刚开始。

这一趟往返于中俄两国之间的K3次国际列车竟成了乘客们一生挥之不去的噩梦……

二、

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之后,新的国家俄罗斯联邦诞生。国际形势变化后,我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迅速回升,两国的国际贸易加强,因此越来越多的商人和游客开始走出国门从事贸易,通过这趟K3次列车频繁往来于两国之间。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轻工业十分薄弱,十分依赖从我国进口的服装、食物、皮鞋、烟草、玻璃等等。铁路成为了两国之间最为重要的货物通道,因此很多中国商人把国内商品运到俄罗斯售卖。这些商人有的来自北京,有的来自于上海、福建等地。

中俄列车大劫案女子真实事件改编(1993年中俄列车被劫)(6)

当时一个普普通通的打火机,在国内可能仅卖0.1元,但到了俄罗斯可以卖到1美元甚至1.5美元,利润翻了几十倍。正因为K3国际列车的乘客中不乏有一些出手阔绰的商人,所以那些不怀好意的歹人把目光盯上了国际列车。

这些匪徒之所以选择在中国境外下手,就是因为车上的中国警察按照规定要在列车离境前下车。同时,车上也没有俄罗斯警察。在匪徒的眼中,失去了警方保护后,那整车的乘客就像是待宰的羔羊一样。

中俄列车大劫案女子真实事件改编(1993年中俄列车被劫)(7)

5月26日晚,那群隐藏在人群中的凶暴匪徒们终于忍不住贪婪,现出了原型,劫持了整列火车。在长达10个小时的抢劫中,有几名男乘客试图砸碎车窗逃跑,结果被匪徒们抓到一顿毒打,被打得血肉模糊、不能动弹。

其他乘客看到这番情景,早已经吓破了胆,纷纷蜷缩在车厢的角落里不敢动弹。

打劫列车的歹徒大多持有致命武器,他们冲上去,按着一个包厢一个包厢地抢。期间,三个匪徒还把一名26岁的女性拖进车厢里侵犯。

乘客们被要求脱去上衣,然后交出全身的财物。拒绝交出财物的乘客不但会遭到虐待,而且还被打碎门牙。好几个女乘客舍不得交出财物,结果被匪徒们当众殴打。

从5月26日晚上开始,作案的第一伙匪徒在10个小时里共抢得人民币2000元、2600美元以及其他值钱的金银首饰和珠宝。27日,这伙匪徒在抢劫成功后中途跳下火车逃跑。

中俄列车大劫案女子真实事件改编(1993年中俄列车被劫)(8)

结果,列车刚到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另外一伙凶神恶煞、拿着武器的劫匪冲上了车。他们蒙着面罩,继续洗劫车上的乘客,然后陆续跳车逃亡。从26日晚上到31日这段时间里,一连有3伙匪徒洗劫了这趟国际列车,并把众多乘客打伤。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3伙歹徒不仅将乘客的财物搜刮得一干二净,还把漂亮的女乘客拖进另一节车厢里侵犯。其中一位女乘客在长达6小时的时间里,连续遭到了7、8个人的侵犯。在匪徒的凶器面前,满车乘客没有一个人敢上去阻止。

在这一趟如噩梦般的跨国旅途中,车上共有10多名女性受到匪徒施暴,但只有3个人后来敢出来向警方承认。更多的女性受害者碍于自己的情面并不敢承认这种丑事,只说自己丢失了财物。毕竟在那个年代,民风普遍比较保守。

中俄列车大劫案女子真实事件改编(1993年中俄列车被劫)(9)

(根据这次真实事件改编的普法情景剧)

三、

直到6月2日,一路惨遭多次洗劫的K3次国际列车才“哀嚎”着抵达莫斯科火车站,惨不忍睹。

中俄列车大劫案女子真实事件改编(1993年中俄列车被劫)(10)

当时,莫斯科站的俄国居民们,看到列车上走下来的男男女女们衣衫褴褛、表情呆滞,根本不知道他们发生了什么事。直到后来,终于有中国乘客向莫斯科警方报警求助,这才把案情曝光了出来。

在这次国际列车大劫案中,车上的旅客(大多都是中国人)抢光财物,不少人被打伤、打残。此外,乘客的财物和金首饰都被洗劫一空,只有一个姓刘的妇女把自己的171块钱藏在内衣里才没被匪徒发现。

接到报警后,深感震惊的莫斯科警方立刻将案情报告给了俄罗斯政府,并通过外交方式与国内警方取得了联系。当时中俄关系正处于回升阶段,好不容易才打破了苏联时期的各种隔阂。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起跨国案件,势必会严重影响两国的外交关系。

因此,莫斯科警方也开始全面调查此事。

中俄列车大劫案女子真实事件改编(1993年中俄列车被劫)(11)

另一方面,我国警方接到案情通报后,立即组织大量警力跨国侦破,并且得到了俄罗斯警方和蒙古国的有力配合。经过长达4个半月的跨国追踪和国内侦破,基本上锁定了这群犯罪嫌疑人的准确行踪。

这几伙匪徒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只不过有的是刑满释放的劳改犯,有的是社会上的无业游民。他们长期流窜于中俄蒙三国之间,眼红别人发大财,所以专门打劫跨国商人和富裕的游客。

中俄列车大劫案女子真实事件改编(1993年中俄列车被劫)(12)

(1993年10越,我国警方将参与K3次国际列车大劫案的罪犯抓捕回国)

1993年10月至1994年4月,在中俄警方的合作下,3个作案团伙中的朱兴金、赵金华、苗炳林等60人落网,另外还有3分之1的嫌疑人在俄罗斯或蒙古国潜逃。经法院审理,落网的主犯16人在上世纪90年代中叶全部被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一些从犯也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罪有应得。

中俄列车大劫案女子真实事件改编(1993年中俄列车被劫)(13)

不过,警方并没有放弃对其他“漏网之鱼”的追捕。此后10多年时间里,其他逃犯也相继在各地落网。在2011年8月,一个名叫“林永海”的广西富商突然在广西南宁被捕,原来经过警方调查,他就是18年前参与了洗劫K3次国际列车的罪犯之一的邵迅。

十分狡猾的邵迅为了躲避警方追捕,化名林永海,不仅做起了大生意,住进了漂亮的洋房,还娶了一个年轻的娇妻,过着逍遥快活的生活。可谁能想到呢?这个身价上千万的富商竟然就是潜逃18年的跨国列车大劫案之一的罪犯。

等待邵迅的不是宽容,而是法律的严惩。

中俄列车大劫案女子真实事件改编(1993年中俄列车被劫)(14)

无独有偶,在邵迅落网后不久,另一个罪犯贾晓明也在国内落网。

截至2012年,此案最后一个落网的犯罪嫌疑人贾晓明也受到法院审判。贾晓明不但是当年的抢劫主犯之一,而且还伙同其他匪徒侵犯了列车上的3名年轻妇女。数罪并罚之下,罪有应得的贾晓明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所有个人财物。

中俄列车大劫案女子真实事件改编(1993年中俄列车被劫)(15)

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哪怕罪犯逃到天涯海角也躲不过法律的制裁,无论是邵迅还是贾晓明,他们最终都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同时这件真实发生的事也告诉我们,祖国一直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