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

李白 〔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少年不解其中意下一句 一个疑字点亮全诗(1)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创作背景

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当时李白26岁。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

少年不解其中意下一句 一个疑字点亮全诗(2)

这是大诗人李白的一首小诗,自然流畅且容易上口,启蒙了不少小孩子对唐诗的喜爱。然而,这首明白如话的诗为何属于叶嘉莹先生所说的“易懂难解的诗”?诗言志,诗人的述怀仿佛从心里流淌出汩汩清泉。故解诗必须先解诗人的内心。

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主要生活在盛唐时期。这个时期众多才俊纷纷渴望建功立业。英姿勃发、气吞山河的李白亦是豪情满怀:“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赠张相镐》)。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长安州裴长史书》)。据考他25岁离川后再未回过家乡。

少年不解其中意下一句 一个疑字点亮全诗(3)

然而,寄身异乡“若浮云而无依”。仕途蹉跎,惆怅落寞,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浓浓感伤和不羁豪放交织在一起,忽而“莫使金樽空对月”,忽而“低头思故乡”,只叹是“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常相随”!月象征怀乡情怀,更谕旨精神寄托。

诗一开头就“亮”了。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用“空里流霜不觉飞”写空明澄澈的月光。此刻的月光却亮得刺眼,这哪是月光,难道不是寒凉的白霜?一个“疑”字点亮了全诗!诗人是真的“疑”吗?他是被刺痛了,不甘且不愿相信眼前的悲凉!

少年不解其中意下一句 一个疑字点亮全诗(4)

有人说两个“明月”显得重复了。我感觉第一个“明”强调不是一般的“亮”。有人根据“床前”、“举头”考究诗人在室内还是室外,有人推测是“窗前”。我想应该就是“床前”。躺在床上容易起思绪,看到地上明晃晃的月光,睡不着啊!随即起身来到窗前。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乍一看平直易懂,仔细回味却并非那么简单。一个“举”字,举着诗人壮志未酬的宏愿,一个“低”字又浸透多少落寞和无奈。明月和故乡的背后,是“欲上青天揽明月”和“人攀明月不可得”的万般惆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