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一直是一个桀骜不驯,不甘服输,本领高强、顽皮智勇的英雄形象。

无论在初世为人,勇闯水帘洞,不惧艰险,拜师灵台山,闯龙宫,乱地府,以至于竖起齐天大圣的大旗,剑指灵霄宝殿,还是经受五百年五行山之困,保护唐僧踏上西行之路,斩不尽的妖魔魍魉,孙悟空总是打满鸡血,永葆战斗激情,似乎很少见到他如霜打的茄子——蔫了的表现。

不愧是石头缝里蹦出的金刚,够硬。

然而,在狮驼岭,由青毛狮子怪、黄牙老象和大鹏雕结盟的狮驼组合,却让他叫苦不迭,斗志全无。

唐僧取经团踏入八百里狮驼岭的时候,厚道的太白金星,提前下界通报了妖魔们的实力和背景。他明确指出,那妖精不但「神通广大,势要峥嵘」,而且「一封书到灵山,五百阿罗都来迎接;一纸简上天宫,十一大曜个个相钦。四海龙曾与他为友,八洞仙常与他作会,十地阎君以兄弟相称,社令城隍以宾朋相爱」,拥有绝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绝非等闲之辈,加之山前山后的四万八千名小妖,狮驼岭可谓是龙潭虎穴,并警告孙悟空,稍微敢「怠慢些儿,其实难去」。

听到这一番话,曾经能吃能拉的天蓬元帅猪八戒,惊呼着「唬出屎来了」,扔了九齿钉耙,蹲「在那里出恭」。没到关键时刻就开始掉链子,这呆子。

面对已然战战兢兢毛骨悚然状的唐僧,孙悟空只是淡淡的笑道,「有我哩!」

艺高人胆大?心理承受能力超强?还是,孙悟空多少有些轻敌?

骷髅若岭,骸骨如林的狮驼洞,杀气腾腾。每一股杀气,到伴随着唐僧的到来,与日俱增。尽管大魔头多少有些怯懦,二魔头似乎也碌碌无为,但有三魔头大鹏雕骁勇善战的手段和身为如来佛祖娘舅的身份做背书,兄弟三人深知,要想安安生生吃掉唐僧肉,就必须拔掉孙悟空这颗眼中钉。

一番番斗智斗勇中真刀实枪的对抗,矛头总是对准孙悟空,而且一招狠过一招。狮驼岭,伴随着四次痛哭流涕,成为大英雄孙悟空取经记忆中挥之不去的痛。

第一哭,在孙悟空被装进阴阳二气瓶之中。「三条火龙出来」,把他「上下盘绕,着实难禁」,几乎要将「孤拐烧软了」。眼见着自己就要急火攻心,「弄做个残疾之人了」,孙悟空「忍不住吊下泪来」。就算我倾了性命又如何?只是把你唐僧撇在半山之中,进退不得,该如何是好?「遭魔遇苦怀三藏,着难临危虑圣僧」。这泪,只为那个唐和尚。

孙悟空单打能打过牛魔王吗(这妖精竟把孙悟空打的连哭四次)(1)

第二哭,是在妖魔擒拿住唐僧后,故意传出唐僧被吃的风声,而猪八戒沙和尚也轻信传言,告知孙悟空后。孙悟空听到噩耗,一时「心如刀搅,泪似水流」,他急纵身跳出狮驼洞,竟「且不救八戒沙僧」。这泪,是孙悟空彻底失去了心灵寄托的绝望。

第三哭,孙悟空回忆与唐僧同行的日日夜夜时,情绪失控的「放声大哭」,并仰天长唤,「师父啊——恨我欺天困网罗,师来救我脱沉疴。潜心笃志同参佛,努力修身共炼魔。岂料今朝遭蜇害,不能保你上婆娑。西方胜境无缘到,气散魂消怎奈何。」这泪水,是孙悟空将所有过错归咎于自己的护卫不力,是痛心的忏悔。

第四哭,是在孙悟空决意完成唐僧的未竟大业,去找西天如来佛祖讨要真经,送往东土,以了心愿时,面见佛祖之时。他在宝莲台下,「见如来倒身下拜,两泪悲啼」,将狮驼岭的遭遇详详细细的告知如来佛祖,也请求帮他取下紧箍咒,说完又是「泪如泉涌,悲声不绝」。毕竟取经路上,苦不可言也就罢了,还被人搞个紧箍咒戴在脑门上,处处提防,这泪水,多少有些憋屈?

如来佛祖听到哭声,竟然全无爱怜之心,反而认为,孙悟空之所以痛哭流涕,是因为「那妖精神通广大,你胜不得他,所以这等心痛」。老宋完全没想到,佛祖的大慈大悲的怜悯之心,到底去哪里了?

孙悟空单打能打过牛魔王吗(这妖精竟把孙悟空打的连哭四次)(2)

当然,如来佛祖可不愿自己的得意弟子金蝉子真的被当成长生不老药给糟践了,所以,他亲自出马,并举灵山之全力,浩浩荡荡铲平了狮驼岭,算是给了孙悟空和西天取经团一个交待。

老宋突然想起秦腔《下河东》唱段,赵匡胤声泪俱下的列举古人恸哭典故,借以类比自己对呼延寿廷兄妹的惋惜之情。此番,孙悟空在狮驼岭的四场痛哭,虽不比他的悲壮、苍凉,但也算是惊天地泣鬼神。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人在什么时候最是大无畏?了无牵挂,心无羁绊。

当孙悟空经过无数次的心劫,当孙悟空已经情牵唐僧的取经路,他的生死,已经超出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定义。只可惜,一路上唐僧对他要么恶语相对,要么紧箍咒爆头,更甚者,一纸贬书就地罢免,那时,不知唐和尚眼中可有一滴温情的泪水?

用「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孙悟空的无奈之言做个结尾吧。「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罢,罢!」

西游路上妖精多,跟着老宋捉活的,请参与本节讨论,并关注公号「宋谝西游」,查看更多西游脑洞,一起探寻妖的人性和西游的神秘世界……

宋谝西游/老宋/原创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