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萧筱

图:网络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张嘉译老师演的《急诊科医生》,在第五集的时候,留美博士生江晓琪江主任在处理孩子发烧时,发现孩子得了“猫抓病”,在我们印象中,猫身上有寄生虫,殊不知猫身上还有很多的细菌和病毒。

猫抓病的前兆是什么(为什么猫抓病喜欢沾上孩子)(1)

什么才是“猫抓病”?

猫抓病最早于1889年首次报道。

1913年,Verhoeff从猫抓病患者的结膜切片中发现一种丝样微生物,当时认为其病原体为立克次体。

1983年Wear等从猫抓病患者的病变淋巴结、皮肤组织或结膜组织中分离到病原体,并命名为罗卡利马体(Rochalimaea),后又重新命名为巴尔通体,其储存宿主是猫。迄今发现导致猫抓病的巴尔通体有二种亚型,即B.henselae和B.quintana。

它是一类革兰阴性、氧化酶阴性、营养条件要求苛刻的需氧杆菌。镜下观察可看到一群微小的、弯曲状的革兰阴性棒状小体。

目前(截止2012年)证实对人类有致病性的巴尔通体有:

1、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

2、五日热巴尔通体(Bartonella quintana)

3、杆菌样巴尔通体(Bartonella bacilliformis)及Bartonella clarridgeiae, Bartonella elizabethae, Bartonella tribocomm。

猫抓病主要是由henselae菌和clarridgeiae菌感染所致。

猫抓病是一种亚急性,细菌性疾病韩瑟勒巴通氏菌,至1950年代则发现此病多经猫抓伤或咬伤而造成感染,主要传播媒介是家猫,主要病发在小孩及年轻人身上。潜伏期:10-30天

传染源 主要是带菌的猫(通常在1岁以下)。病原体存在于猫的口咽部,猫受染后可形成菌血症,并可通过猫身上的跳蚤在猫群中传播,故猫的带菌率相当高,有报道宠物猫的感染率达40%。 传播途径 人通常是在被猫抓伤、咬伤或与猫密切接触后而感染。 易感人群 养宠物者以青少年和儿童居多。

猫抓病的前兆是什么(为什么猫抓病喜欢沾上孩子)(2)

猫抓病

“猫抓病”都有哪些症状?

猫抓病属罕见病,美国每年的猫抓病发生率约为十万分之四,台湾则约百万分之一。

“猫抓病”大多发生在被猫抓伤、咬伤、舔过之后,猫身上的细菌通过皮肤上的伤口感染人体,引起淋巴结肿胀,一般在手部或腋窝,最大的可有鸡蛋那么大。此病经过两三个月,可能自己缓解,但遇到免疫功能低下的状况,则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孩子出现发烧、淋巴结肿大,少数还会出现眼底病变。

患者严重时,可能导致败血症或不同程度的永久视力受损,25%猫抓病患者出现视神经受损、脑病、肝脾感染、骨髓炎、心内膜炎等简单问题。

猫抓病的前兆是什么(为什么猫抓病喜欢沾上孩子)(3)

孩子发热

*全身表现

典型原发损伤为一红斑性,有痂丘疹(少见脓性),直径2至6mm。2周内产生局部淋巴腺病,常为单侧性,为抓伤侧(影响腋窝、上滑车、下颌下、颈或腹股沟淋巴结)。淋巴结起初结实而柔软,后来变得有波动感,可有液体流出并形成瘘管。患者发热、乏力、头痛、厌食的症状与淋巴腺病可同时出现。

*眼部病变

Leber视神经视网膜炎:Leber于1916年首先描述这类眼部病变,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盘水肿和黄斑部星芒状渗出,并将其命名为视神经视网膜炎。Dreyer1984年报告27例此类患者,并命名为L

eber特发性星芒状(idiopathicstellate)视神经视网膜炎,现已证明其病因多为巴尔通体感染。

*Parinaud眼腺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单侧滤泡性结膜炎、同侧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和低热三联症。主要症状有结膜红肿、充血和有分泌物。此综合征可由多种致病微生物感染引起,其中猫抓病是最常见的病因。

*葡萄膜炎

Soheilian等报告1例中间部葡萄膜炎患者,眼部表现为眼底中周边部的视网膜血管周围渗出并蔓延至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出现细胞,视盘和黄斑部均无异常。Rothova等测定138例各种葡萄膜炎患者血清,结果9例阳性,其中8例为全葡萄膜炎。

*视网膜病变

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血管炎性病变,眼底表现为单灶多灶性视网膜血管炎症,可伴发或不伴发于视神经视网膜炎症。还可出现视网膜下灰白色的限局性浸润性病灶,伴有散在性点状出血。其他少见表现还有视网膜结节、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分支动脉(或静脉)阻塞等。

*黄斑部浆液性脱离

Zacchei等报告1例黄斑部浆液性脱离患者,并不伴有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提示当患者有接触猫的病史或出现猫抓病的全身症状时,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的浆液性脱离有可能。

*其他症状

归因于猫抓还有部分病人出现一些不常见的症状:如眼腺综合征(结膜炎伴可触及的耳前淋巴结)、神经症状(脑病变、急性发作、神经视网膜炎、髓炎、下身麻痹、脑动脉炎及肝、脾肉芽肿病。其他少见症状包括红斑性结节、骨髓溶解损伤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猫抓病的前兆是什么(为什么猫抓病喜欢沾上孩子)(4)

眼底病变

“猫抓病”需要做哪些检验?

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淋巴结穿刺或活检,作细菌培养成、涂片染色镜检;或制超薄切片后染色镜检,观察有无革兰阴性小杆菌,呈分散、短链或簇状分布。

猫抓病菌全抗原皮内试验

“猫抓病”需要如何治疗?

1、一般治疗: 有发热者应卧床休息,补充营养和水分。有急性脑病表现者按神经科有关常规处理。

2、抗菌治疗: 选用阿米卡星或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等抗菌药物,静脉或肌内注射,疗程5~7d。

3、局部伤口: 作消毒处理。

4、护理:

(1)按一般内科护理常规,患者不必隔离。

(2)高热或淋巴结肿痛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补充高热量,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饮食,多饮水。

(3)抓伤处保持清洁干燥。

猫抓病的前兆是什么(为什么猫抓病喜欢沾上孩子)(5)

猫抓伤

“猫抓病”预后需要注意哪些?

1、要特别注意宠物卫生。不要和宠物过分亲密接触,尤其在春季等动物发情季节,要特别注意与流浪猫狗保持距离。

2、需避免被动物咬、抓伤,尤其在春季动物发情时,尽量少刺激动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万一不幸被咬、抓伤后,可局部涂抹碘酒及酒精,并及时上医院注射狂犬疫苗。

3、年轻的父母要教育孩子不要玩猫、狗等宠物。

4、有幼儿的家庭最好不要养宠物,以免孩子染上猫抓病及体癣等宠物病。

案例

2012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了5例因被猫抓伤后造成感染的患儿,最严重的引起了颅内症状。9月初,男孩俊杰的臂弯内无故长了2个瓶盖大小的包,一个多月都没消退。国庆节后,俊杰的2个包发红并化脓,父母把他送到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被确诊为“猫抓病”。

注意:猫抓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是不要与陌生或不熟悉的猫接触,并要教育儿童不要随意与猫耍逗,特别是不要与在外见到的猫玩。

猫抓病的前兆是什么(为什么猫抓病喜欢沾上孩子)(6)

避免孩子与猫玩耍

我是萧筱,从事于临床医学,专注于母婴健康、营养健康搭配及产后康复学等领域,想要了解更多的健康及育儿知识,请关注我哦!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我。本文属于原创首发,侵权必究,欢迎转发、点赞及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