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乔治·A·罗梅罗推出了改写丧尸片风潮的惊世之作《活死人之夜》,奠定了其“丧尸鼻祖”的地位。

之后若干年,他又相继完成了《活死人黎明》《活死人之日》(又名《丧尸出笼》)《活死人之地》等作品,这些电影中统一遵循的“丧尸五定律”逐渐成为电影人拍摄丧尸片的准则和共识。

除了人所共知的“丧尸五定律”,乔治·A·罗梅罗电影中的丧尸还有哪些特点,又在哪些方面影响了后来的丧尸片?

好莱坞丧尸电影推荐排行榜(除了丧尸五定律)(1)

“活死人系列”中的丧尸,经历了从外到内的进化

从外形上看,在乔治·A·罗梅罗第一部电影《活死人之夜》中,丧尸并非如今影视剧中面容扭曲、满脸血污、狰狞可怖的形象,而是与正常人类几无差别。连电影中也介绍说,丧尸看起来“看相普通,只是神情恍惚,是看上去像人,行为却像野兽的怪物”。

好莱坞丧尸电影推荐排行榜(除了丧尸五定律)(2)

在其后的《活死人黎明》中,丧尸的皮肤在质感上仍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颜色变为明显的青灰色。

《丧尸出笼》则更进一步,皮肤上的明显褶皱和血污成为丧尸的标配。

到了《活死人之地》中,丧尸在外形上终于开始接近现代水准,具体表现为眼球浑浊、目光呆滞、面容扭曲,甚至脸上血肉翻出。

从运动能力上看,“活死人系列”中的丧尸一直有着“永动机”一般的体能,但从《活死人之夜》到《活死人之地》,丧尸的速度和爆发力虽有进步,却仍然远不如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更不要说比肩《釜山行》中奔跑迅猛的丧尸了。

从认知能力上看,“活死人系列”中的丧尸除了啃食活人的本能之外,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认知能力。早在《活死人之夜》中,乔治·A·罗梅罗就赋予丧尸使用工具的技能,影片最后丧尸大军手持棍棒等工具冲破了幸存者所在的农舍,母亲海伦也被尸变后的女儿用水泥铲子杀死。

在《活死人黎明》中丧尸则被赋予记忆,不少丧尸在超市中游荡正是因为保留着生前对购物的记忆,飞行员尸变后也是因为记得之前所在的位置,才找到了主角们的藏身之处。

到了《丧尸出笼》,在科学家的训练和调教下,丧尸鲍勃甚至学会了开枪,并生发出情感。科学家死后,鲍勃猛甩着身上的铁链显得出离愤怒,最后开枪打死了军官为科学家报仇。

好莱坞丧尸电影推荐排行榜(除了丧尸五定律)(3)

《活死人之地》中,丧尸在设定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不仅激发出自我意识,会使用枪械,而且拥有了一定的社会属性,有带领群尸的领导者,互相之间也懂得交流和团结协作,能够有组织地统一行动,堪称真正的“丧尸大军”。

可以看出,“活死人系列”中的丧尸经历着从外到内的进化,电影剧情也随之变化和丰富起来,视听效果得以加强。

人与丧尸的争斗,平衡性成为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

现在看来,乔治·A·罗梅罗电影中的丧尸并没有展现出多少高级感。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电影拍摄预算过少,例如《活死人之夜》整部电影预算仅仅11万美元,以至于片中在“血”的效果呈现上,是运用《Bosco》这个牌子的巧克力糖浆,喷洒在演员的身上。造型方面,取材自二手衣与殡葬者使用的石蜡来打造丧尸的装扮。

好莱坞丧尸电影推荐排行榜(除了丧尸五定律)(4)

而让丧尸使用工具甚至拥有智能这个设定,已被现代的主流丧尸片所摒弃。

然而,“让丧尸拥有智能”的设定未尝不是基于人类和丧尸之间的“平衡性”考虑的。人类强则丧尸也强,反之亦然。假如双方实力悬殊,甚至达到一方降维打击另外一方的程度,电影中的世界将难以为继。

比如,《活死人之夜》中,因为农舍内的幸存者都是未经训练的普通人,且相对柔弱的女性角色居多,所以丧尸必然要被设定为行动迟缓、破坏力不强,不然防备脆弱的农舍如何能在军队到来之前,抵挡住丧尸的猛烈围攻?

《活死人之地》中,人类是拥有终极武器——装甲车的雇佣兵军团,为了平衡起见,才为行动缓慢的丧尸赋予了智能。不然,居住在铁甲城内的人类与城外的丧尸之间的平衡将不会被打破,之后的剧情演进也就无从谈起。

好莱坞丧尸电影推荐排行榜(除了丧尸五定律)(5)

乔治·A·罗梅罗电影中体现出的人与丧尸之间的平衡原则,在如今的丧尸片中仍然普遍适用。现代丧尸片越来越把视听体验放在突出位置,所以丧尸的运动能力被极大加强,但同时,运动能力残暴、永不疲劳、很难被杀死的丧尸自然不能再拥有智能,不然相对弱势的人类将如何在丧尸末世立足?

比如《釜山行》中丧尸虽然奔跑迅猛,但竟然笨拙到连推拉门都不会开。

《我是传奇》中的丧尸拥有可怖的速度和杀伤力,出于平衡性的考虑,它们有一个致命的短板——害怕阳光。

《生化危机》中,主角爱丽斯感染T病毒后,拥有寻常丧尸难以抗衡的超能力,所有丧尸的能力也相对加强,丧尸犬、巨斧怪、舔食者、复仇女神等实力强劲的丧尸才得以有用武之地。

人与人的冲突贯穿始终,为后来丧尸片提供诸多借鉴

“活死人系列”四部电影,无一例外都讲述了末世灾难中,幸存者在最后的据点艰难求生的故事。其中不少经叙事手段和故事设定都颇为经典,为后来丧尸片提供了诸多借鉴。

1.人与人的冲突是影片展现的重要主题。人类据点的规模一直在扩大,从《活死人之夜》中的农舍到《活死人黎明》中的超市,再到《活死人之地》中的一座有着坚固围墙的铁甲城。伴随着空间的扩容及人数的增多,在社会形态的重新建构中,话语权以及资源的争夺都成为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矛盾的根源。在“活死人系列”中,从来都不只着眼于人与丧尸之间的对垒,人与人之间冲突的呈现始终是重要主题。

即使在号称现代丧尸片开山之作的《活死人之夜》,导演也没有单独利用观众初次观看丧尸片的新奇和恐怖感来做文章,而是精准地把握到人性层面。片中人物在面临危险时的身心状态、对求生选择的分歧以及最后出现的军队将黑人幸存者一枪打死的场景不仅将人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也是对1960年代晚期美国社会种族歧视和深陷越战泥潭的批判。

好莱坞丧尸电影推荐排行榜(除了丧尸五定律)(6)

后来的丧尸片几乎沿袭了这种创作思路,对人性的探讨成为丧尸片延伸和拓展的重要方向。

2.开创了封闭空间丧尸片的先河。《活死人之夜》首次打造了封闭空间丧尸片的样板,7位幸存者在一间几十平米的农舍中躲避丧尸,大批丧尸的围堵和封闭空间的逼仄让影片的氛围十分压抑,而封闭空间中人与人的争斗更加显得“狭路相逢”。后来的丧尸片对此也多有借鉴,比如2016年火爆一时的《釜山行》正是运用了“丧尸 火车封闭空间”的模式,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极大成功。

3.展现了灾难中秩序的重建及政体实践。《活死人之地》讲述的正是灾难之后,幸存者在一座铁甲城中重建了一个阶级分明的人类社会,首领考夫曼高高在上,唯利是图,享尽各种优质资源,疯狂压榨着城市的底层人民。而这种政体类似于古希腊城邦的僭主政治,又叫“暴君政治”。在灾难后人类社会的重建以及阶级矛盾方面,电影对于之后的《行尸走肉》《行尸之惧》等丧尸片都深有影响。美剧《行尸走肉》的剧情越来越朝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初始阶段、不断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政体实践的方向演进。

好莱坞丧尸电影推荐排行榜(除了丧尸五定律)(7)

此外,《活死人黎明》中两方人马抢夺超市资源的设定成为永恒的经典,在2003年被扎克·施奈德翻拍。《丧尸出笼》中,地下科研中心对丧尸的研究,致力于从根源上解决丧尸问题,也为《丧尸世界大战》提供了借鉴思路。

结语

“丧尸五定律”对丧尸——这一现代影视剧中的“明星”进行了由内而外的系统化设定。然而,“活死人系列”给后来丧尸片的贡献绝不仅仅是“丧尸五定律”,它在整个丧尸片中的世界观、主题、冲突、环境的设置及建构等方面都对之后的丧尸作品影响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