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大都不是战区司令员,也不是集团军统帅,有的甚至只是低阶军职,却在那场决定民族命运的艰苦卓绝的战争中贡献了自己的所有,以家国为己任,更是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只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

更有无数不知名的猛士为国捐躯,比如中条山数百壮士“宁跳黄河死,不做亡国奴”;比如衣着破烂,却宁死不退的川军抗日猛士;还有抗日战争中罹难的数百万人民和三百多万烈士。

抗日战争殉国最高将领(抗日战争中殉国十七位大猛士)(1)

铭记历史

在那个民族危难时刻,正是这帮猛士站在时代洪流的最前端,与法西斯帝国主义侵略者舍命相搏,为最终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的独立杀出了一条血路,为中华的复兴积淀了一定的基础。

所谓猛士,套用汉高祖刘邦的一句话“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们就是国家的守护者,是民族的保卫者,是民族独立的捍卫者。

接下来,我们就此缅怀一下那段不容抹去的记忆,盘点一下那些在抗战中英勇牺牲的猛士们。以此祭奠!

1、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

“男儿抗日死沙场,青史名垂姓字香。中原倘有英灵护,怎让倭奴乱逞狂。”董必武老先生在1944年汤恩伯中原溃败后,写下了一首缅怀为国壮烈牺牲四年的名将张自忠!中原倘有英灵护,怎让倭奴乱逞狂。壮哉,民族英雄,张自忠!

张自忠将军自1933年长城抗战开始,数年间与日军数次血战。先是喜峰口、罗文裕大捷,以弱胜强,打出了民族气节;临沂保卫战,张自忠所部血战日军主力,保障了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时期,张自忠将军死守潢川,潢川之战,以伤亡4000人的代价歼灭日军第10师团3000余人,在侧翼有效遏制了日军前进的步伐;随枣会战,张自忠部在田家集以西的大家畈歼灭日军辎重部队,迫使日军放弃渡河攻击襄阳;冬季攻势,1939年,张自忠部歼敌近万;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亲临战阵,守住杏仁山和东山口,死战不退,最后壮烈牺牲,为抗战第一位战死的集团军司令官。无愧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抗日战争殉国最高将领(抗日战争中殉国十七位大猛士)(2)

张自忠将军

抗日战争殉国最高将领(抗日战争中殉国十七位大猛士)(3)

李家钰将军

2、李家钰(1892年4月25日-1944年5月21日 )

"男儿仗剑出四川,不灭倭寇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川军名将李家钰在抗战爆发后,主动请缨,上阵杀敌。于1937年8月率部出川抗日,部队单衣草鞋,行程4000余公里,12月始抵达晋东南抗日前线。三年间,从晋东太行打到晋南王屋,战绩卓著,多次重创日军。

1940年转战河南,亲书"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1944年,面对日军的大举进攻,李家钰为掩护其他部队撤退,主动承担殿后,多次阻击日军,在陷入日军重围后,血战致死。为抗战国军死战不退后,第二个战死的集团军司令官。

抗日战争殉国最高将领(抗日战争中殉国十七位大猛士)(4)

王铭章将军

3、王铭章(1893.7.4-1938.3.17)

​"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台儿庄大捷之后,战区司令员李宗仁将军如此评价王铭章将军在此次会战中的功绩。

我们将视线拉回到山东藤县,放在川军名将王铭章将军处。1937年末,徐州会战,由于北方的山东王韩复渠一枪不发,私心叛国,王铭章率部北上,死守藤县,面对敌军的坦克飞机大炮,无惧生死,以血肉之躯奋勇反击。

王铭章将军指挥第四十一军,挫敌凶锋,阻敌锐进,为徐州一带中国军队的集结赢得了时间,也使日军第十师团受到较大损失,为尔后的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有利条件。

王铭章将军英勇战死,所部除少数突围外,皆洒尽了最后一滴血。其乃民族光荣,其死重于泰山。

4、杨靖宇(1905—1940)

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5、饶国华(1894年12月7日-1937年12月1日)

"我这次为国而战,义无反顾,自古忠孝难两全,老母年高,望尽心奉养。"以死殉国、慷慨成仁,这是川军名将饶国华誓师出川抗日前与妻子的交代。

1937年9月,饶国华将军率军出川抗日,直抵江淮广德,与来犯的伪满军和日军血战,弹尽援绝,人残马伤,面对日伪军的重围,以及部下的不听指挥导致溃败的局面,饶国华将军血战之后,自尽而亡。

6、唐淮源(1886-1941.5.12)

"吾向以老母在,故有所虑,今大事已了,此身当为国有,誓与中条山共存亡 !"中条山,中国军队最为惨烈的一战,虽然最终惨败,但唐淮源将军已死捍卫了中国军人的尊严。

抗战爆发后,唐淮源部奉命北上,在冀西一带的高碑店、易水、涞源、保定等地作战。当年秋天,唐淮源率所部参加了山西娘子关保卫战 。

1938年转战中条山区,作为潼关外围屏障。1941年5月,中条山战役,面对日军的大举进攻,中国军队在武器差距极为悬殊的情况下,惨败于日军,唐淮源将军四面被围。官兵伤亡惨重,弹尽援绝,各路突围部队均未得手。5月12日,唐淮源率残部占领悬山一带的阵地。敌人集中兵力,向其发起猛攻。唐淮源三次突围受挫,在日军进逼的情势下,悲愤未能达到守卫中条山之责,为保全民族气节,遂举枪自戕于悬山之顶。乃是中国军队抗战牺牲的最高级将领之一!

抗日战争殉国最高将领(抗日战争中殉国十七位大猛士)(5)

戴安澜将军

抗日战争殉国最高将领(抗日战争中殉国十七位大猛士)(6)

戴安澜将军

7、戴安澜(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毛主席曾写诗缅怀的抗战名将,戴安澜将军。

那是缅甸的丛林,那是与日寇的决战,戴安澜将军的贴身卫士口述“我亲眼看见,有一次有120多名伤兵,走不动了,怕拖累战友,商量后,自愿靠在一起不走了,让人用机枪把他们扫死了。”戴安澜将军就是牺牲在那场缅北的战役之中。

当时缅境无木椁,将军,马革裹尸回中国。

戴安澜将军,黄埔骨干,与日作战,战功赫赫,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1933年长城古北口抗战,重创日军;1938年3月,在台儿庄战役中,戴旅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迫使台儿庄之敌后撤;1938年,徐州会战,率部在中艾山与日军激战4昼夜,寸步不退;随后参加了随枣会战和长沙保卫战;在1939年11月的昆仑关战役中,戴安澜将军身负重伤,率部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取得重大胜利。

1942年入缅甸作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后来因为英军的溃败,导致战局急转直下,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

抗日战争殉国最高将领(抗日战争中殉国十七位大猛士)(7)

谢晋元烈士

8、谢晋元(1905年4月26日-1941年4月24日)

"河山破碎实堪伤,休作庸夫恋故乡。投笔愿从班定远,千古青史尚留芳。"谢晋元当年投笔从戎,壮志挥毫,留下的一首诗篇。

虽是黄埔出身的谢晋元,算不上抗战名将,却是实打实的著名抗日英雄,淞沪会战中率"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名垂青史。

1941年4月24日晨5时,被汪精卫收买的叛徒刺杀身亡,上海30万民众前往"孤军营"吊唁,瞻仰遗容 。

抗日战争殉国最高将领(抗日战争中殉国十七位大猛士)(8)

佟麟阁将军

9、佟麟阁(1892年10月29日-1937年7月28日)

本名佟凌阁(因牺牲后报纸误写为"麟阁",此后就沿用了下来),西北军十三太保之一。

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取得喜峰口大捷。同年5月,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任第一军军长兼代理察哈尔省主席,跟随冯玉祥驰骋察省,打击日军,收复失地。

卢沟桥事变后,他率部奋勇抗击日本侵略军。1937年7月28日,在北平城外南苑的第29军司令部遭受猛烈攻击。被日军包围后,率部突击,腿部中弹,仍奋战不止,后头部再受重伤,流血过多,壮烈殉国。

10、赵登禹(1898年-1937年7月28日)

西北军名将,佟麟阁手下第132师师长,1933年取得喜峰口大捷。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29军军长宋哲元任命赵登禹为南苑指挥官,坐镇南苑,与副军长佟麟阁一起负责指挥南苑的所有军事力量。

1937年7月28日,与日军激战六小时后,在集结途中,不幸被日军的伏兵击中胸部,壮烈殉国。

抗日战争殉国最高将领(抗日战争中殉国十七位大猛士)(9)

郝梦龄将军

11、郝梦龄(1898年2月18日-1937年10月16日)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郝梦龄主动请缨,率部北上抗日。1937年10月4日夜到达了忻口前线。

10月11日,忻口会战爆发,日军指挥官第五师团长板垣征四郎集中日军全部精锐,以飞机、大炮、坦克等精良武器装备,组成"立体战争"的密集火力网,疯狂向忻口阵地猛攻。郝梦龄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在敌人飞机、大炮轰炸时,他指挥部队躲入掩蔽部,待炮火一停,马上出击,用步兵武器狠狠打击日军。

双方在高地拉锯,主阵地13次易手,1937年10月16日凌晨,在一次趁夜色反攻阵地成功后,郝梦龄将军率部追击敌军,郝梦龄在追击途中,被日军掩护撤退的机枪打中,壮烈牺牲。

12、李必蕃 (1892年-1938年5月14日)

"误国之罪,死何足惜,愿我同胞,努力杀敌。"这是“抗日旗帜”、“民族之光”李必蕃将军的遗言。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李必蕃立即上书军事当局,要求上阵杀敌,保家卫国。从陕西临潼出师东行,开赴德州担任守备任务。

在沧州保卫战中,奋勇杀敌,重创日军。1938年5月9日,日军日军十六师团4000余人进攻李必蕃将军守备的山东郓城,后增兵数万,李必蕃将军因下属不尊令而不敌。随后在大丁庄与日军血战,双方皆伤亡惨重。然后退守菏泽,临危不惧,亲自率领部队出击,血肉相搏,杀声震天,打退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

5月14日,日军大批援军赶来,李必蕃将军不畏飞机坦克和重武器,率军浴血奋战,仍不敌日军,菏泽沦陷。不幸,李必蕃将军被一颗子弹击中他的腹部,血流不止。撤退途中,伤势恶化,然后饮弹自戕。

13、寸性奇(1895年-1941年5月13日)

"百战功勋著河山,双忠大节壮中原",这是抗日虎将寸性奇将军的挽联。彰显了他为国捐躯,血战中原的民族血气。

寸性奇,唐淮源将军下属师长,1939年12月,第三军唐淮源将军回滇奔母丧,寸将军代理军长职指挥作战,在中条山小岭阵地争夺战中,亲自指挥作战,血战九昼夜不下火线,击毙日军大队长江岛,联队长重松受重伤,击毙日军3000余人。

1941年5月,中条山战役爆发,日军秘密集中10余万精锐主力,使用大量飞机、大炮突袭我军阵地,寸性奇将军指挥全师用简陋的步兵武器打退了敌人多次的疯狂进攻,双方多次展开白刃肉搏。

5月12日,日军攻陷我军左翼水谷朵高地,他亲率奋勇队与敌人搏杀,不幸胸部中弹,5月13日晚,他的右腿被日军炮火炸断,随后拔剑自杀,所部官兵全部壮烈殉国。

抗日战争殉国最高将领(抗日战争中殉国十七位大猛士)(10)

王甲本将军

14、王甲本(1901-1944)

"东安县里悲霞日,玉霁亭边混共天",这是朱总司令写给,滇军抗战代表王甲本将军的挽联。

抗战爆发后,王甲本从"淞沪会战"后到南京保卫战、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乃至1944年的长衡会战,在中国正面战场上的22场会战中,王甲本总共经历了9场和日寇殊死捕杀的残酷激烈大战。因他身先士卒,指挥有方,杀敌无数,战功卓著受奖,王甲本得到"硬仗将军"的光荣称号。

1944年8月8日,衡阳城经过40余天激战终于沦于敌手,王甲本将军率部奔袭300里到湘南东安冷水滩和芦洪市一线阻击日军,从9月1日起,与日军展开了殊死决战。9月7日,面对日军的突袭,王甲本将军身边只有直属警卫部队。

王甲本将军鼓励士兵沉着射击,宁死不当俘虏,但由于寡不敌众,我方士兵又仅有手枪等短程武器,手枪排士兵不久就全部壮烈殉国。当日军逼近王甲本将军时,他拼死战斗,用手枪击毙几名日军,又赤手空拳与日军肉搏。他的头部、胸、颈都被敌刀砍伤,两手血肉模糊,最后被敌人刺刀刺中腹部,壮烈牺牲。

15、左权(1905年3月15 日--1942年5月25日)

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

抗日战争殉国最高将领(抗日战争中殉国十七位大猛士)(11)

陈安宝将军

16、陈安宝(1891年~1939年5月6日)

抗战名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陈安宝将军主动请缨,上阵杀敌,1937年10月,陈安宝奉命向南开拔到松沪一带;坚持该防线数月,完成了上级交给的阻击牵制敌人的任务。

1938年2月,陈安宝奉命率部队从诸暨渡富春江向余杭的敌人攻击,重创日军。

1939年3月17日,南昌会战打响,陈安宝在南浔一线阻击101师团。27日南昌失守,陈率79、26、预6师及江西保安12团,守卫鄱阳湖东西两岸和抚河东岸。

1939年4月,南昌反击战开始,陈安宝将军率部与日军在南昌外血战,多次重创日军。5月5日,陈安宝赴莲塘指挥3个师主攻南昌。5月6日面对日军突袭,陈安宝急率师长刘雨卿、参谋长徐志勋督促、带领身边仅余的特务排向敌人反攻,很快夺回了被敌侵占的桐树庙西北高地。

随后面对日军的大举反攻,陈安宝仅带数人冒炮火往前沿督战,途经姚庄中弹牺牲,壮烈殉国,战场仅拾一腿,终年48岁。

17、郑作民(1902-1940)

"马革裹尸还万里,虎贲英烈壮千秋。"这是抗战名将郑作民将军的挽联。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郑作民将军任国民党陆军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突围战和田家镇保卫战。

1940年1月初,反攻日军,收复昆仑关之战。在1940年2月末,转移中途,遇敌机轮番袭击,师指挥所无法转移。1940年3月3日黄昏,郑作民不幸中弹,为国捐躯,年仅38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