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也就是1850年2月25日,道光皇帝来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天中午,道光帝驾崩于圆明园慎德堂,终年69岁。
在驾崩前六个小时,道光宣布皇位的继承人,太监奉命拿出了鐍匣。面对朝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打开了鐍匣,只见里面有两道秘旨。第一道密旨: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
第二道密旨: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
将自己的另一个儿子也写入立储谕旨,让后世史学家绞尽脑汁。道光之所以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他在立储人选上的纠结。回顾历史的发展,我们抛开奕詝和奕訢两人的身份诧异,但从个人能力来看,奕訢要远胜于奕詝,可道光为何不选奕訢?
道光共有9个儿子,他准备立继承人时,长子、次子、三子早不在人世;五子过继给了兄弟;七子奕譞、八子奕詥、九子奕譓还在襁褓中。因此,道光只能从四子奕詝和六子奕訢中选择。
要在这两人中选择,也很艰难。两人年龄仅差一岁,奕訢天资聪慧且刀法一流,可谓文武双全。道光究竟为何不立奕訢?据说,道光曾对两人来了一次小测试,经过如下:
道光二十六年三月,皇帝校阅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奕訢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
如果上面记载靠谱,那么奕訢是因为不慈爱,被道光所抛弃,可能性显然不大。笔者认为,道光选择四子奕詝是给死去皇后的一种补偿的结果。奕詝的母亲是孝全皇后,生前备受道光宠爱,却因得罪太后,结果死的不明不白。
要知道,孝全皇后去世时,奕詝仅10岁。常言道,睹物思人,而奕詝还是最宠爱皇后所生,自然倍加疼爱。退一步说,奕詝个人能力上比奕訢稍逊,可也不是到了天差地别的地步。当然,如果奕訢真正坐上了皇位,很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辛酉政变”、“垂帘听政”等,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参考资料:《晚清政坛风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