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终结的感觉》到《唯一的故事》

有些作家是为小说而生的,他们不仅写小说,而且研究小说,手艺精熟,并且以自己的创作丰富了小说的技法,扩展小说探测世界和人性深度广度的可能性。英国著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无疑是这样一位为小说世界添新砖、加新瓦的创造型大家。

《终结的感觉》赢得2011年布克奖,题材切入很小,普通人托尼的成长故事和老年回忆,篇幅也不大,7万多字,但小说对人生、记忆的勘探却很深很深。小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相对短,73页,译林出版社)托尼的高中、大学生涯,主要陈述了他与维罗妮卡的初恋经历,最后两页一笔带过其后半生,结婚生女、离婚退休、做志愿者度日。第二部分(相对长,119页)年老托尼意外收到法律信函,维罗妮卡母亲的遗嘱给他遗赠500英镑和他自杀的高中同学、好友、“情敌”艾德里安的日记。托尼开始追索回忆,开始梳理过去记忆的谜团,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与维罗妮卡重新联系交往,并与“她的傻儿子”日常生活主动交集,巴恩斯层层剥茧,娓娓道来,将普通人被时间和命运裹胁冲刷遗弃的人生况味,写出了侦探小说般的悬念,带着读者一起探究悬疑背后的感伤真相(尊重作者写法,不做剧透)。

巴恩斯借作品人物表达独特历史观:历史既不是胜利者的谎言,也不是失败者的自欺欺人,“不可靠的记忆与不充分的材料相遇所产生的确定性就是历史。” 剑桥高材生艾德里安与维罗妮卡母亲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小说结尾戛然而止,巨大的留白既让人遐想,也有些费解。

2018年巴恩斯推出新作《唯一的故事》(12万多字),大一学生保罗(19岁)在网球俱乐部,与混双抽签搭档、已婚有两个女儿的苏珊(48岁)结识并疯狂相爱,间接巧妙地回应了书迷们的未了疑问,老少恋是真实爱情吗,将如何发生发展和终结。作品是一份细腻深邃的爱情及两性关系纪实小说,文体家巴恩斯在技法上从来不会让读者失望和疲倦,小说分三部分,他用第一人称讲相爱,用第二人称讲相处,用第三人称讲分离。其中第二人称“你”不太好驾驭,写得不算纯粹,还需要第一人称“我”来帮忙引导过渡。

无法被定义的爱情,神秘真实而自然地发生,相爱人冲破世俗和各自家庭的一切藩篱勇敢地在一起并难舍难分,但爱情和人性的弱点往往经不起时间的消磨,保罗以为将苏珊从可鄙的丈夫、糟糕的婚姻中解救出来,却不想苏珊陷入酗酒的泥潭不能自拔,曾经的挚爱在苦痛的相互折磨中变质和消解,爱成为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巴恩斯借保罗的思考发出肺腑天问——人生的悲伤,哪一个表述是正确的,“人生美丽却又悲伤”,或者“人生悲伤却又美丽”?

巴恩斯多年前回答《巴黎评论》“文学是什么”——“最简短的答案是,文学是说真话的最好方式……文学有一种核心的、开创性的真实性,这也是文学之所以伟大的一部分原因。”巴恩斯推崇福楼拜的小说艺术,风格冷峻细腻简洁,相比福楼拜的绝对客观冷静,巴恩斯对笔下人物的境遇故事保持了感同身受的同情,行文既不动声色又一往情深。巴恩斯说真话的原则和芸芸众生视角无疑是温暖和治愈性的,他善于冷静思辨 幽默自嘲,作品中的人生演绎风趣而又残酷。

《唯一的故事》年轻的保罗已深刻体会性爱的无解困境——“悲伤的性爱永远都要比好的性爱、坏的性爱、自慰糟糕得多,也比没有性爱要糟糕得多”;《终结的感觉》托尼至老对维罗妮卡念念不忘,充满爱意幻想,但旁观者不难看出,维罗妮卡神秘高冷生硬不近人情,即使当年两人结为伴侣,托尼也不会幸福……其实无论如何选择,小人物都难免伤感的一生,爱的错位——爱而不得,爱而生怨,你的深情所爱恰是你的磨难和深渊,造就了文学和艺术永不枯竭的永恒话题。

《终结的感觉》《唯一的故事》在主题、人物、故事上形同姊妹篇,前者丝丝入扣铺陈探究 “我是谁”(真实自我),后者则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的文学咏叹调和抒情论文,巴恩斯将缠绵悱恻的人类情感、普通人的心海波澜,抽丝剥茧地深入描画、分析,无比细致耐心地追索揭示存在的本质、爱与记忆的真相,通过小说认识人类(困境中的你我),思考遗忘、心灵平静的自我救赎之路。

巴恩斯早已功成名就、著作等身,今明年诺贝尔文学奖若授予巴恩斯(老爷子快77岁了)一点也不意外,因为他独特的写作手艺和一系列原创作品(《福楼拜的鹦鹉》、《10 1/2章世界史》、《时间的噪音》等),为世界文学大家族增添一个熠熠生辉的现代英文经典小说小书柜。

《终结的感觉》精彩赏析:

我幸存了下来。“他活了下来,向别人讲述这一切”——人们这样说,对不对?现在我明白了,历史并不像我曾经巧舌如簧、信誓旦旦地对老乔·亨特说的那样是胜利者的谎言;我现在明白了。历史其实是那些幸存者的记忆,他们既称不上胜者,也算不得败寇。

时间啊……时间先安顿我们,继而又迷惑我们。我们以为自己是在慢慢成熟,而其实我们只是安然无恙而已。我们以为自己很有担当,其实我们十分懦弱。我们所谓的务实,充其量不过是逃避,绝非直面。时间啊……给我们足够的时间,我们论据充分的决定仿佛就会摇摇欲坠,我们的确信不疑就成了异想天开。

像我这么一个日子一直过得谨小慎微的人,对人生又了解几何呢?我既没有尝过成功的滋味,也不知道失败的感觉,只是过一天是一天而已。跟其他人一样,我也有梦想,但却过早地接受了没能实现愿望的现实。我怕受伤害,称之为生存能力。我买东西付账,跟所有人都尽量友好相处,对我来说狂喜和绝望不过是曾在小说中读到过的两个单词而已。

《唯一的故事》精彩赏析:

你是愿意爱得多痛得多,还是爱得少痛得少?这,我觉得,归根结底,是唯一真正的问题。

也许你会说——说得很在理——那不是真正的问题。因为我们没的选嘛。如果有的选,那才是个问题。可我们没的选,于是问题就不存在了。爱多爱少,谁控制得了?要是能控制,那就不是爱。我不知道那叫什么,反正不是爱。

多数人都只有一个故事可讲。我并不是说一辈子就只有一件事: 人的一生有数不清的事情,这些事情衍生出数不清的故事。但只有一个故事至关重要,只有一个故事最终值得讲述。这便是我的故事。

布克奖获奖得主(布克奖得主巴恩斯)(1)

布克奖获奖得主(布克奖得主巴恩斯)(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