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次病后的感悟(病了要有好心态)(1)

作者在信阳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2020年会作工作报告

都说癌症患者三年是一道坎,如今,我手术已经三年半了,老友见面,都说我“还是有点瘦,精神头儿好得很啊!”前不久医院检查,各项指标也不错。大家都说我的心态好,什么是好心态?怎么才有好心态?不妨和朋友们做个交流。

一次病后的感悟(病了要有好心态)(2)

2016年底手术后,身上几根管子?

手术后没几个月,我曾写了一篇《病中三悟》的文章,发在网上,被《老人春秋》等刊物发表,大意是:一悟心,坦然加认真;二悟情,多交老朋友;三悟事,不要太清闲。三悟其实就是一悟:要有好的心态。

一次病后的感悟(病了要有好心态)(3)

2017年《老人春秋》杂志上发表的《病中三悟》

什么是好心态?我以为首先是坦然相对,不要有过大的心里压力。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别说老年人,就是年轻人也不能说不生病。病了就去医院,找医生,该怎么治就怎么治,别当成多大不了的事。现在医学发达了,一般的病都能治好,实在治不好,只能哪来哪去,听天由命,顺其自然了。其次是认真对待。不舒服了就要去医院检查,病了就认真治疗,别充硬。有个朋友听医生说自己得了癌症,当时就吓瘫了,路也不能走了,萎靡不振,几个月下来瘦了几十斤。几经辗转,坐轮椅到了京城大医院再查,说是误诊,根本没有得癌症,当时就从轮椅上站起来,自己走出了医院。从此大吃海喝,弄了个胃大出血。由此可见,心态好了,即使得了大病,治疗效果也会大不一样。心态不好,没病也会染病,小病也会变成大病。

谁都知道病人要有好心态,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怎么才能有个好心态?我有几点体会供参考:

一是要有责任感。病了,不要觉得所有人都该围着自己转,多想想自己还有很多事没做完:老伴还需要自己陪伴,儿女还需要自己帮助,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还需要自己照看,许多想法还没实现,有些事还要继续做好......你就有了与疾病斗争的欲望,有了战胜疾病的力量,不会在疾病目前趴下。

二是要学会放下。不要以为自己多不得了,不要把名利看得多重要,更不要老了还为什么得失争来争去。什么名啊利的,都不过是过眼云烟,看不开、想不通、放不下,就是精神负担,只会累心坏身。退下来了,那些不该管的事就别管了,地球离了谁照样转。儿孙自有儿孙福,离了自己他们或许过得更好。工作上的事别总以为只有自己才行,年轻人不仅精力旺盛,而且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干得可能更好,退了再指手画脚也许会惹人嫌。有不同意见,可以开诚布公交流,可以有小争议,但别挂心上,耽误睡眠......这和责任感不矛盾,把握好度就行了。如对儿女,可以帮忙,但不包揽;对事业,可以提建议,但不干预;对他人,可以关心交流,但少指责等等。想开了,放下了,包袱甩掉了,心情就好了,身体也会尽快恢复起来。

一次病后的感悟(病了要有好心态)(4)

2019年春和老伙计们组团周游山东

三是要学会找快乐。老了,很多压力、烦恼和不愉快都是自找的;更多轻松、愉悦和快乐也是自找的。咱们退下来了,就要学会找快乐。找快乐,最好的方法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从部队开始,基本上干了一辈子新闻事业,写点东西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快乐。所以退休后还经常写点小文章,找点小快乐,现在还担任着信阳老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副主席兼秘书长。我的业余爱好是垂钓,所以有空就到水边抛竿垂伦,边欣赏大自然的风光,边享受垂钓带来的愉悦,陶冶情操,健身强体。老了,不要总是想那些不愉快的事,多想想高兴的话题,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中找乐子,身体会不好吗?还有什么疾病能吓住咱?

一次病后的感悟(病了要有好心态)(5)

在企业活动现场采访

以上三点,是对三年前那篇《病中三悟》的补充,也算是我的“新病中三悟”吧,虽不能说是治病良方,却也于身于心无害。

把2017年发表的《病中三悟》附录与后,供大家参考:

病 中 三 悟

李建新

人到了60岁以后,就如一部开始老化的机器,总要有一些零件会不时的出点毛病。2016年11月初,我发现身体不适,随即住院手术。别说,平时很难坐下(更别说躺下)细思静想,这一病,躺下了,倒悟出了一些老年人生的道理。

一、悟 心

以前有点小病从不当回事,可现在不行了:病一来就吓人,而且吓住了一群人,吓坏了老伴,吓呆了儿女,吓急了亲友。老伴怕丢了依伴,儿女怕丢了依靠,亲友怕失去真情,说不定还怕下一位不知会不会轮到自己。其实,这些都不要紧,关键是别吓垮了自己。病人没被吓倒,病好了,前面那些被吓住的亲朋好友就都不怕了。

“病人没被吓倒”,就是说病人要有个好心态。很多人说:60岁后暮霭沉沉楚天阔,人生大彻大悟,什么都不再计较了。我看未必,起码有一点是越来越计较了:健康;有一点是越来越害怕了:疾病。比如说癌症,身体稍有不适怕患癌,患了癌症就吓瘫,可谓是谈癌色变。有人说癌症患者一半以上是吓死的,不论是否准确,起码说明了人们对癌症的恐惧以及这种恐惧心理的不科学性。

其实,60岁后,对身体的正确态度就是四个字:认真 坦然。认真,就是没病时重保健,一旦发现不对劲就赶快去医院。这样,平时可以保持好的身体状态,有病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坦然,是指不能被疾病吓倒。病已上身,怕,被吓得瘫卧如泥,惊慌失措,又有何用?倒不如坦然以待,静下心来,想想如何配合治疗,如何安排生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玩得高兴让剩下的时间过得更有品味、更有价值、更心情舒畅。

从初到本市医院检查,我就做好了可能有事的心理准备。检查结果出来,家人都很紧张,我却十分坦然,按部就班地抓紧办理住院治疗事宜。在省肿瘤医院,从住院到手术后治疗,我从没产生害怕、紧张情绪。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袁维龙夫妇到郑州看望我,看到我虽然清瘦却很坦然,立即在微信朋友圈和QQ群告诉大家:李建新很坚强,很坦然。亲友们看到我,都觉得我除了瘦很多,完全不像做过手术的样子。我就想:现在医疗技术发达了,癌症已不是什么不治之症。发现的早,是早期,割掉就行了嘛。所以,我的心比家人放的还开。

都说病人要有好心态,什么才是好心态?把病看得太重,似乎天要塌下来了,固然不是好心态,但是,有病不在乎也不是好心态,容易耽误治疗;太过坚强同样也不是好心态,这是我的体会。还有两天就要出院了,医生查房时我告诉医生:肚皮上的伤口很疼。医生见我表情坦然,看都没看伤口就说:“没事,看你的表情就没事,等着拆线出院吧。”说完便离开了病房。该出院了,医生来给伤口拆线,对我说:“你的伤口感染了,又红又肿。”不但没拆线,反而在伤口处又插了一根引流管。我由此得出结论:太过坚强,往往容易掩盖病情,使医生得出错误结论。结果,我的伤口感染三个多月还没有好彻底。

回顾起来,我认识到,好的心态一是感觉不舒服尽早做检查,尽早治疗;二是病已缠身要坦然对待,不要压力太大;三是努力配合医生治疗,让医生掌握病情,不要隐瞒。

二、悟 情

许多退休的老同志觉得“退后无友”,在岗时的同事来往少了,与人交流少了,感叹世态炎凉,人走茶凉,退休心凉。这心情可以理解,观点却难苟同。退休离岗,以家为主,与以前朝夕相处的同事接触少了,你不会天天还去单位看人家工作,在岗的同事忙于工作,也不会天天到家里找你聊天,这是正常现象,尽管退休后一时难以适应,但绝不是人走茶凉,你也不必心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退休了,不要猫居家中,应该多交一些有相同志趣的退休老同志作朋友。一个单位、一个行业退休的老同志一起工作多年,有感情基础,有相同志趣,有共同语言,相互为友,可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一起游览,一起爬山,一起绘画,一起垂钓,那感情绝不亚于同学情、战友情。

本人退休后,与新闻战线的一批老同事结为挚友,成立老记者协会,轮流编杂志,网上写博客,各地去旅游,相互嘘寒问暖,结下深厚友情。我病后,市老记协秘书处和新华网博客信阳小圈子的哥们个个电话、短信、微信问候安慰,老记协副主席袁维龙夫妇专程到郑州去医院看望。出院后,省老记协副主席李俊昌还专程到我住的孩子家慰问,广播电视台台长龚得生也委派人力资源部主任胡自恒到郑州看望,令我好生感动,看到了同事情、朋友情、兄弟情。

人老了渴望情感,但情感不是随手捡来的,而是多少年交往的积淀,互助的积淀,诚挚的积淀,友善的积淀,热情的积淀。不要奢求平时不往来甚至较少善意的故人在你困难时递来一杯热茶。我住院期间是比较热闹的,来看望或问候的有单位的老同事,有老记协的老朋友,有老同学,有老战友,不乏北京、信阳、新乡等地的亲朋好友专程到郑州看望。这些亲朋好友都离不开一个字——“老”。平时你以诚待友,到老,朋友仍然会以情待你,你何以会因老而寂寞,而失落?

老来之情源于感恩。总是想着别人的好,不仅自己心情好,对人也会更好。以情报情情更浓,热心待友友更多。老了,多想好人曾相助,别记以往烦心事,少了烦恼,多了愉悦,于己于人皆有益。

三、悟 事

人不能没事干。没事就会找事,心不找事身体也会找事。忙忙碌碌几十年,突然间退休了,开始面对家里的坛坛罐罐,柴米油盐,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突然刹车,那种失重,那种茫然、孤独、寂寞、焦虑和失落感,女同志不适应,男同志更不适应,很多人病由此生。当年退二线后,到郑州女儿家当厨师,时常一个星期不出门,结果患了一种叫结节性痒疹的皮肤病,奇痒难忍。后来有事做了,加上调理,一年多才痊愈。

人必须有事干。退休了,离开了从事多年的事业,就要找别的事干,做自己喜欢的事,你可以视个人兴趣,去爬山,去跳舞,去垂钓,去旅游,去做自己喜欢的任何事;可以视家庭需要,当保姆带孙子外孙子,当厨师为子女买菜做饭,尽享天伦之乐;可以视居住环境去做义工,为社会尽绵薄之力,发挥余热。除了不违法违纪,还有一点绝对不可以——没事做。机器停置久了会生锈,人不做事就生病,不仅浪费了生命,还会给社会、给儿女带来麻烦。生命在于运动,有事干,少病患,即使有了病也好得快。

老了干事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退休以前干的是工作,多少带点强制性。退休了,干什么事自主性就大多了,可以“自主择业”了,就要选择自己喜爱的,千万不能强迫自己做不喜爱的事。干自己不喜欢的事,窝憋自己,影响情绪,坏了心情,百害无益。干自己爱好的事,心情愉悦,干的有劲,于心于体皆有益。

我虽然戎马生涯二十多载,却一直和笔杆子打交道。退下来后,和袁维龙等几个志同道合的老伙计一起,写博客玩转新华网,办杂志唱响信阳市,旅游团游遍大江南北,2013年筹建起信阳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在主席赵主明和副主席袁维龙带领下,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因为是自己喜欢的事,无论任何时候,总是挂在心上。所以,发现有病后,我坚持带领“全省老记者看信阳”活动的老同志采访浉河区和新县,直至活动结束。手术后,做着力所能及的事,精神有寄托,心情很愉悦,身体恢复之快,超乎很多人想象。

病中所悟,十分浅薄,万望指教。

来源:新华号 江淮闲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