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基本村情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1)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2)

小车村村委会

小车村位于彬州市西南10公里处,水口镇西南方向。原属底店公社(底店乡)管辖;撤乡并镇后归水口镇。地貌丘陵沟壑,南北狭长,约7.5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一条长梁由彬底路分枝,向北绵延,地势南高北低。东临大王村,西临永平乡;南接底店,北望永平、北极。土地肥沃,但不能灌溉,靠天吃饭。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苹果豆类及其它杂粮为主。

小车村历史悠久。与“小车”村名相对应的有“大车村”“大王村”“小王村”。据传说从周朝就有村落,祖籍山西大槐树。小车村在公社化时管辖五个自然村:庄合崄、王家堡、黄家湾、张家村、刘家堡。居民以张、王、刘李四姓为主。其他姓氏极少。总人口约3225人,797户;耕地面积11920亩,山坡地占三分之二,塬面地三分之一。村民以务农和出门务工为主。2012年,人均收入7670元。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村内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5人,占总人口的0.25%,1964年,小学及以上的人口增加到68人,占总人口的3.4%。到2010年,村内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1800人,占总人口的90%。大学及以上学历计86人,占总人口的4.3%。据《咸阳百村志》介绍:小车村在秦汉时称小车亭,辖现在的晁家塬村。大唐时称小车里,宋代称小车村;清代的小车村辖王家堡、小车、晁家塬、盘道坡村。民国时期称谓及辖区多次变化。1958年_1984年,称底店人民公社小车生产大队。1988年分设小车和王堡村民委员会。1998年,村镇改制,王堡村并入小车村,为小车村民委员会。2017与盘道坡,晁家塬两个自然村合并,统称小车村。村民籍貫汉族,姓氏以王、张、刘、李为主,其它姓氏极少。大多数人信仰道教佛教,极少数信仰基督教。

小车村民风淳朴,人们勤劳朴实。爱稼穡,讲孝道;尊老爱幼。过去虽然生活清苦,但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老人和孩子。讲礼仪,乐观向上,热爱文艺。

解放初在村支部的领导下,小车村民继续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积极,乐观,向上。成立秦腔自乐班。张刘王三个自然村联合排演。很少有打架斗殴及赌博现象。村人相见,遇上长辈请安问好;遇上晚辈叮咛关心;爷孙相见戏谑玩笑,谈笑风生。文化革命时演唱三大样板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俱兴,百花齐放,小车大队排演各种秦腔折子戏。如《二进宫》,《三娘教子》,《黄鹤楼》等。涌现出一大批秦腔台柱子。如张生咢,张景申,张东良等。流传有一首顺口溜是这样讲的:张刘王,胡喧哩,戏台搭在沟边里;风一吹,席片乱煽哩。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3)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4)

小车村的竹马社火也很有名。竹马是一种很古老的艺术形式;以武术、舞蹈相结合,身穿古代长袍水袖,手持长枪或大刀,头戴戏剧中的头帽道具;不化妆,无台词,在晚上灯火通明之中,展闪腾挪,舞枪弄棒。多以《三国演义》、《封神榜》中的故事为体裁。在锣鼓喧天之中,灯火明灭之间,演绎出《保皇嫂》、《千里走单骑》、《杀四门》、巜黑虎搬三霄》、《斩三妖》、《引马》,《走雪》、《喷火》等剧目。各种故事道具不同,服装不同,角色佩饰不同。比如演《保皇嫂》,先是二位女身(皇嫂,甘糜二夫人),头戴金钗,身穿罗裙,碎步舞蹈着出场;接着“关公”长须绿袍(或黑袍)挥舞长刀而出,无台词,故事内容全用肢体语言表达。影影綽綽之下,但见关云长身高九尺,长须飘冉,威风凛凛,一路保护着二位皇嫂。

“社火”和竹马不同:社火在白天举行。每年正月时,各村都装社火,互相串访。故事体裁和竹马相似,多以戏曲剧目取材,力求吉祥如意,平安和谐。画脸谱,穿戏服,骑大马,或踩高跷。选童子六七个,装扮成福禄寿三星或戏曲故事;锣鼓导引,挨家游转,以图新年大吉。

在劳动生产中,小车生产大队的各项工作在底店公社一直名列前茅。在一个工日值只有几分钱的年月里,小车大队第六生产队的工日值一直在七角钱以上,1973年一个工日值达到一块多钱。这在那年那月是喜人的成绩。

兴修水利,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小车村人踴跃积极,情绪高涨。张家村的牛头岭,解放前是一条向东北倾斜的丘陵漫洼,水土流失严重。勤劳的小车村人在党的领导下,车推人担,硬是整出了现在的百亩良田。各生产小队都有远耕队(山庄)。山庄上有专人耕作,专人饲养放牧牛羊。

产业方面,上世纪七十年代,小车生产大队有砖瓦窑,木业社,菌肥厂,代销店。各生产小队有豆腐坊,油坊。一九七八年左右又添置了农业机械_75型东方红拖拉机,磨面机;各生产小队相继买了手扶拖拉机,用来碾场,耕地和运输。

改革开放以来,小车村各项产业蓬勃发展。特色鲜明。农业奠基,林畜增收;副业增效。苹果,核桃,柿子,小麦、玉米、油菜、豆类及其它杂粮大面积种植,成为主要经济支柱。近年全国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树立绿色农业理念,形成小麦良种配育和无公害蔬菜种植。农闲打工,农忙回家收割庄稼。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5)

良种核桃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6)

小东特产“荏”

吃苦耐劳,乐观向上是小车村人的本色。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7)

小车村门楼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8)

小车村通村路

第二章 大事纪略

一.小车村与晁家塬、盘道坡自然村分合纪略

小车村在1955年冬成立合作社(初级社)。王三俭任支部书记;张积任主任。1958年大跃进时,实行人民公社化,小车村划归大峪公社管辖,王三俭仍任村支部书记,张积担任主任一职。55年到58年期间,张俊英任大队会计。在1958年成立底店人民公社,小车村纳入底店人民公社。

1960年实行“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由王百仓任支书、李倍显任主任;,刘宏彬任会计。

1961到1964年间,李倍显任小车村支书,张生维任大队长。刘宏彬任会计。

1965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并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李倍显任支书,王晓任大队长,刘宏彬任会计。1966_1970年,王晓任小车村支书,刘宏斌任大队长;张义超任会计。1970年_1977年,王晓任支书,刘正杰任大队长。会计:1970_1974年,张生周担任;1975年_1977年,张全生担任。

1978年_1979年,刘续成任支书,刘正杰任大队长。会计:王赦赦。

1980年_1984年,刘正杰任支书;大队长,张宏彬(80年_82年),王俊俊(83年_84年);会计:王赦赦。

1961年小车村同晁家塬分为两个大队,称“小车大队”和“晁家塬”大队。小车大队支书李倍显,晁家塬大队支书由王西华担任。因体制制改革,1982年晁家塬大队与盘道坡分为两个村,即盘道坡村和晁家塬村。在1984年小车村又同王家堡分为两个村,分别为小车村民委員會和王家堡村民委員會。盘道坡和晁家塬分为两个村。

晁家塬村委会:

85_86年,主任李崇儒,文书张会民,无支书。

87年_89年,主任杨选民,文书杨建彬,无支书。

90年_93年,主任张会民,文书杨建彬,无支书。

94年_97年,支书刘全民,主任王义志,文书李忠民。

98年_99年,支书刘全民,主任张俊林,文书李忠民。

2000年度,支书刘全民,主任张俊林,文书李忠民。

2001年,支书刘全民,主任杨选民,文书李忠民。

2002年_2003年,无支书,主任王岁丑,文书孛崇儒。

2004年盘道坡和晁塬村合并。

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2017年,晁家塬又合并入小车村。

1961年到1974年,晁家塬大队支书是王西华,大队长刘进进,会计刘彬超。

1975年_1976年,刘秉杰担任盘道坡大队支书,刘同俊担任大队长;徐国超任会计。

77年_88年刘同俊任盘道坡支部书记,刘存长任主任,徐国超任文书。

89年_91年刘俊俊任盘道坡支部书记,刘香善任主任;刘俊杰任文书。

92年_93年,刘治民任盘道坡主任,刘虎虎任文书;无支部书记。

94年_97年,刘彬长任盘道坡主任,刘民权任副主任;刘正民任文书。

98年,刘团善任盘道坡支部书记,刘建民任主任;荀民性任文书。

1999_2000年,镇干部何正虎任盘道坡支部书记,刘治民任主任;刘民权任文书。

2003年,晁家塬村与盘道坡村因税费改革合并为晁家塬村。

2001年_2018年,刘同俊担任晁家塬支部书记。主任刘选选,文书刘更信。2001年建设晁家塬和盘道坡新村两处。

2017年,撤乡并镇,晁家塬村合并入小车村。

二、小车村与王家堡自然村分合纪略

1984年,小车村与王家堡自然村分开为小车村民委会和王家堡村民委員會。

1、小车村民委員會

1984_1985年,刘正杰任小车村支书,张进善任村主任;张劝民任文书。

1986年_1989年7月,张进善任小车村书记,张卜民任主任;张劝民任文书。

1989年8月_1990年,张景旬任小车村书记,张振超任主任,张选民任文书。

1991_1993年,张尊友任小车村书记,张振超任主任;张劝民任文书。

1994_1995年,年张振超任小车村书记,张俊禄任主任;张劝民任文书。

1996年_1998年,张振超继续担任小车村书记;张社社任文书。

1999年,张景奎任小车村书记,张俊立任主任:文书张劝民。

2000年_2006年,张景奎任小车村书记,张尊友任主任;文书张劝民。1999年_2000年,建设刘家堡新农村和张家新农村。

2、王家堡村民委員會

1984_1987年:支书:王振民,主任:王岁性(84、85、87年王秉玉。文书:王积虎。

87年_92年:支书王岁性,主任:王宏兴,文书:王秉全。

92年,支书:王俊杰,主任:王宏兴,文书:王秉全。

93年_94年,支书:王振民,主任:王明亮,文书:王天民。

95年,支书:李培显,主任:王明亮,文书:王毛毛。

96年_2007年,支书:王明亮,主任:秦尽礼,文书:王秉全。

2007年,王家堡村合并入小车村。统称小车村。

2007年,张累奎任小车村支书,王明亮任主任,张劝民任文书。

2008年,刘正杰任小车村支书。主任王明亮。

2009年,秦尽礼任小车村支书,主任张卜民,文书王岁性。1999年_2000年,建設王家堡新农村。

2010年_2016年,王明亮任小车村支书。主任张卜民,文书张劝民。

2016年7月_2019年,张文科任小车村支书。主任王永平(2016年)杨选民(2017年_2019年),文书张进善。

2020年,王永平任小车村支书。主任杨选民,文书张进善。

2021年,张文科继續担任小车村支书。支书、主任一肩挑。文书王元毛。至今。

第三章 名事特记

1975年,为解决全村孩子上学难问題,小车村党支部决定拆除张家的无量祖师庙,建设小车村小学。同时响应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的号召,集全村之力,建成“小车小学”。原小学,代销店在黄家湾沟边的三孔窑洞中。新建校址是现在的“小车完全小学”校址。

1985年又筹款集资扩建小车小学,名“小车完全小学”。大大提升了设备、教育质量。

1995年再次建校,小车村人均集资50元,集资集劳,建成新的“小车完全小学”。又蒙咸阳彩虹公司捐助桌椅板凳,书包文具等,改为“彩虹希望小学”。

2008年,县文教局扶持,新建“小车完小”教学楼一座,两层22间,

并修筑围墙厕所等,添置电脑等现代化教学工具。

2007年2月,彬县组织部扶持建设小车村委会。

2014年联系彬县公路局硬化张王环村道距7.8公里。

2017年新建蓄水池一座,投资10万元,彬州市应急管理局投资。并硬化村委会广场,投资32万元。

2018年联系彬州市乡村振兴局,新栽路灯50盏。

2018年彬州市组织部投资20万元,新建党员活动室五间。

2018年,上级拨款15万元,流转村民承包地,建“一村一园”苹果基地75亩。

以上资料均由小车村委会提供。

第四章 文化名村

一、小车村的由来

据《民国邠州新志》记载:

邠即豳州,唐虞夏属雍州之域。而豳国,周属秦,秦为内史地。汉属右扶风,后汉献帝兴平元年置新平郡,魏晋因之。姚萇之世,郡县俱废,后魏废帝三年置豳州,周因之...唐武德元年改豳州;开元十二年改字曰邠...民国元年改邠州为邠县。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9)

《民国邠州新志》

2018年彬县撤县改市,称为彬州市。小车村在彬州市西南方向。东西与大王村、牛北村隔沟相望,南接底店,北望永平、北极,沟底有闫家河。小车村之所以称“小车”,有两种传说:一说周太王亶父与其小儿季礼率氏族迁都西岐有关。学者张自英发来微信这样说:

|原夲张家小車村,现应改称:张刘王小車村贯用名称如何?应写成《张刘王小車村村委会》为宜。即《彬州市水口镇张刘王小車村》村志名(铭)。因为我国历史永悠,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几大姓氏:如张、王、刘、李、趙、孙、钱帝王名人文臣武将人才辈出…故《百家姓》趙、钱、孙、李,周、武、郑、王…等之故几大望族人口众名,帝王将相之愈多之故也。而张刘王小車村名来此太公亶父与其小儿季礼迁徙西岐有关。当時公刘第十代孙亶父因豳戎、狄族等少数民族的骚扰之困,太公亶父有三子,长子太伯,次子仲庸,三孑季礼。结果太公亶父率领他们的周族从今日的旬邑张洪,彬县香庙迁都…第一站率族人到达底店…亶父发现族人、三儿子季礼(文王:姬昌,老二最顽劣…很牛不肖叫盩侄,即文王的亲弟弟)。亶父有重大发现,他的长子太伯,次子仲庸二族人未到。只好太古亶父(大王)大王村…轿車(大車)、季礼(小王)小王村…轿車便是小車。文王姬昌乃老奓(爹红)老二盩侄(后改周村)…驻足底店,散步。老王亶父与小王季礼率领主要族人散步…散散心,一再等待老王亶父的长子:太伯,次子仲庸。因太公亶父迁徙之時,将他的先祖公刘于3500年前在此地建邑立国的国号叫“豳国”,亶父在迁都之時改称:《古豳国》,沿至今日。更重要的是或忍耐之時企盼等待他的长子太伯、次子仲庸、三子礼季共同迁往西岐一带的政治目的。结果,在他…即亶父、儿子季礼、孙孒老奓(姬昌)老二(盩至)迁徙过程…路线经南山(紫微山)之南塬水口、底店、二桥…三桥…化家桥…之际,太公亶父把氏族国权力交给其三子季礼(太公亶父非常欣赏季礼的奓孙姬昌…故权力交割给三子季礼…企及到奓孙子更加广大旺盛)而长子太伯、次子仲庸心情不满,结果其兄弟二人乘太公、季礼迁徙之机…纹身披发…逃向江南…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混合的闽、越、赣、吴、楚、钱等混合文化,后來的江南的吳国(即仲庸的后代…因太伯无后,仲庸的儿子封为“吳王”…这是西周的周武王姬发派使臣持封原來的先爺輩的太伯…或仲庸的后代为江南的吳国王…第三次豳文逃向长江流域的文化国)。还又以前的夏五朝的第五代夏少康帝,大禹的功臣榆越…因于少康帝政見相悖,原老臣榆越去守护大禹坟墓,后来同样率族人逃往江南称越国王…(为中原黄河文化逃向长江流域的第二个越国文化)…还有蚩尤族…蚩尤被诛杀,他的族人便是中原黄河流域逃向江南长江流域…江南的闽、赣国或楚文化国…

张自英,小车张家人。是彬州市著名学者,《红楼梦》研究者。从论述可知,古太王亶父与小儿子季礼迁都西行,在水口镇停留过。亶父是大王,所居之村名大王;所乘之车为大车;小儿季礼是小王,所居之地名小王,所乘之车当然就是小车了_小车村名由此而来!

上面是学者张自英老先生考证的“小车村”村名的由来。而小车村退休老教师王秉兴先生的论述与“水川先生(张自英老人的微信名)”不同;因两位老人都是八零后(张自英81岁,王秉兴86岁),且都手不释卷,言必有据,故都录上,供大家辨别考证。

王秉兴老人说:因古豳州是丝绸之路,过去交通不便,人们为了交流资,永平,甘肃邵寨、长武巨家等百姓要推运谷物等到豳州去。必须从永平车家庄下坡到闫家河,上盘道坡,过小车村是必经之路:先把物资从车家庄运到闫家河,再背上盘道坡塬边;然后用小推车运到大車村装大车,再一路下坡运到豳州丝绸之路。久而久之,能用小车推物资的地方便称“小车”,能装大车运输物资的地方称“大车”。这便是“小车村”名的由来。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10)

过去人们使用的手推车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11)

量谷物用的“斗”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12)

86岁老教师王秉兴先生手迹

另据《咸阳百村志》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便于统治,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实行“车同轴,路同轨”。由于小车村的道路是小道支路,只能行走小车辆,故有“小车村”。

以上就是“小车村”名的历史渊源。

一、 文物胜迹

小车张家原来有佛爷庙,无量祖师庙,关公庙,建于清同治八年(小车村民张俊盈确认)庙沟有药王庙,文昌庙,文昌楼,戏楼。文昌庙三间大庙,魁星楼一座,戏楼一座;在张家的东南角上,当时属王家堡。建于清朝,建国初期被拆除,用于建水口中学(87岁老人张自连说)佛爷庙在张家老村,因水流冲刷倒塌。无量祖师庙在1975年左右被拆除,材料用来建“小车小学”。2014年张家又集资在原址建成现在的“无量祖师庙”,每年正月十五有庙会。王家堡、晁家塬无现存古寺庙。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13)

小车张家2014年集瓷建伐的新“无量祖师庙”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14)

张家的碾子

二、民俗文化与传说

小车村的节庆礼仪与水口镇其他村风俗基本相同。有俚语称:

“腊八饭,八碗半。”

“腊八过得不简单,早饭汤面吃几碗;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打扫卫生迎新年。烙好干粮灶爷献,灶爷灶妭你甭嫌,糜面干粮比糖甜!”

“除夕上坟请祖先,晚上烧纸送冥钱。初一早饭煎汤面,中午拜年忙煞人!初七“人七”讲究多,不使刀子一边搁;晚上门口要放火,给娃叫魂福寿多。元霄灯节最欢乐,舅给外甥送耍货,未婚女婿追媳妇,脸盆灯笼真是阔!二月二,龍抬頭,家家必定炒豆豆;清明祭祖最重要,五彩纸杆插坟头;端午节上戴花绳,避邪护身又防虫。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15)

磕头拜年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16)

九月九的“高”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17)

适媳妇的花馍

传说建张家老庙(佛爷庙和无量祖师庙)时,将要峻工,正在瓦房工段,眼看麦子黄了,村人很着急。心里想着让工匠干快点,于是杀了一只羊犒劳工匠。谁知师傅们吃了羊肉之后,干活进度越慢了!村上管事的忍不住对师傅们说了出来:麦快要黄了,师傅们能不能加快一下速度?大师傅一听笑了,说:我还以为杀羊是为把活做好...想快,很容易。果然,几天之内结束了工程。后来验证,吃羊肉前施的瓦不漏水,而吃羊肉后的施工质量就赶不上前面的质量。张家无量祖师老庙雕梁画栋,石条做台阶,砖木结构,做工精美,堪称艺术珍品。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18)

2014重建的无量祖师庙

三、 数风流人物

1、军界

在国共两党联合抗日时,日军与我我军在中条山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我村参加国共联合抗日战争的有:王淑平、王秉贤,王百仓、张俊奇等人。

王善山:1920年生,又名王根根。1946年2月参加革命。第一野战军55师炊事员。曾参加襄樊战役,受到中原军区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的嘉奖。1950年10月在解放拉萨时战斗牺牲。

张 赔:1951年入伍。抗美援朝时任汽车兵。曾立二等功。生卒年月不详。

王晓(王德兴):生于1940_2020年。1957年11月28日入伍。服役六年,在西藏剿匪四年,骑兵。在甘南托那海战役中因作战英勇,有文化,提升为排长,连队文书。

王百龄(王兴善):生于1940年9月24日。与王晓在同一连,骑兵,副排长。

张生维:1933年11月27一2020年11月16日。1951年参军,1957年8月21日退伍。在青海、甘南剿匪。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19)

张生维老人的证件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20)

张生维老人的兵役证和退伍证

2、 政界

王运廉:庄合俭人。解放初任县财务股会计。

王玉民:男,庄合俭人,生卒年月不详。解放初任彬县城关镇鎮长。

王一:男,小车村庄合俭人。生卒年月不详。解放前任黄龙县县长。

王珍生:男,:西安师专毕业,生卒年月不详。解放前任北部十大县草料站站长,因时局混乱,辞职回家务农。

张志杰:男,1939年生,师范毕业,后研修大学文化程度。1961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城关一小、底店中学任教。曾任北极公社党委书记,县农牧局局长,县卫生局局长。

杨玉彦:1943年生,中共党员。曾任彬县供销联社主任,工交财贸部部长,长武县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副书记;政协长武县委員会主席,长武县人大常委会主任。2003年调任彬县人大常委会任调研员。

王纲:男,1957年生,中共党员。历任车家庄乡党委副书记,龙高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党委书记,城关镇党委书记,商贸局局长,县农工部部长,小康办主任,县审记局党组书记,局长、主任科员。被评为全市发扬延安精神、岗位学雷锋先进个人;被评为全省审计机关先进工作者,荣立个人三等功。

刘维斌:男,(1962_2009)中共党员。1985年9月参加工作。历任水口镇人大副主任、副镇长、彬县县委基层办副主任。2003年11月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基层办副主任,县委办副主任兼县委督查室主任。2006年10月,兼任彬县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杨小平:1971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会计师;1990年参加工作。历任彬县财政局局长、局党委书记,彬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彬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曾获“陕西省跨世纪立功竞赛标兵”,咸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等多项荣誉。

3、商界

王斌宁:男,1964年生,硕士。1986年参加工作。2001年10月创办西安华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任董事長。2012年共吸收本村八十多名青年到公司上班,每年为本村创劳务收入百万元以上。2008年汶川地震后,为灾区捐款10万元。2012年给彬县幼儿园捐款10万元。2013在彬县朱家湾开工建设煤矿机械加工,工厂占地130亩,总投资308亿元。

4、学术界

张俊贤:男(1927年_2022)老学者。自学中医,研究易经,医易并进。享年95岁,迄今為止,为小车村第一长寿老人。

王秉乾:老教师,老中医,七五年至八零年间为小车村保健员。

张自权:男,(1944_2012)师从张俊贤。中西医结合,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二零一六年间,担任小车村保健员。

张鹏社,男,1979年生,大专程度。现为小车村卫生室医生。

张鹏烈:男,生于1971年,西安第四军医大学毕业。历任彬县县医院儿科主任,现为彬县县医院院长。

杨小彬:1981年生,中共党员。1999考入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曾获学士、硕士学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博士。2009年至今在西安红会医院工作。曾获陕西省科技成果奖一项。在研省部级课题3项,西安市课题一项。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5篇。

5、 教育界

解放前小车村教师:王秉坤,张生咢、刘俊贤、张俊岳。

解放初小车村教师:王秉乾、王藩臣、王秉林等。

王宏勋:男,教师,曾任水口职业中学校长。

张永安:男,1937_2021年。小教,教龄三十八年,在彬县北极、水北、水口、底店、牛堡、小车、晁家塬等地任教,并任牛堡、盘道坡、晁家塬等学校校长。

张景玺:男,1946_2015。小教考入中教,在水口中学,底店中学任教,直至退休,曾担任教导主任,副校长等职务。

王建宏: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在彬县中学任教。

6 文化艺术界

小车村是水口镇秦腔艺术发展最繁荣的村。老一辈秦腔艺术家有:张生咢,王民俊,王崇林,张东良,张双法、王天赐,王秉运、张生安、张景俊等。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百废俱兴;文艺事业更是蓬勃发展。小车张刘王三村“腊八”节前后就开始排演节目:《红灯记》、《智取威虎山》、《辕門斬子》、《黄鹤楼》、《藏舟》、《探窑》、《诸葛亮撑船》,《刘备祭灵》、《打镇台》等秦腔折子戏。演出时万人空巷,戏台下人头攒动,盛况空前。小车“剧团”在县文艺汇演中获过三等奖。

小车“剧团”文化底蕴丰厚,人才济济,唱功扎实,在周边各村传为美谈。并因此涌现出张宏斌、李增民、王有民等舞台领导人和配乐人、美工师。并带动年轻人爱文艺,爱秦腔。比如咸阳市旦角演员王梅。

王梅:祖籍陕西彬州市水口镇小车村,咸阳市人民剧团演员,工旦角。

王有民:生于一九五五年二月十七日,爱好书法、绘画、雕塑;自学成才。“小车剧团”美工师。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21)

王有民的雕塑作品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22)

王有民收藏的土地证

书法绘画方面,小车村更是人才济济。老一辈书法家有王藩臣、王秉林、王秉兴,王俊奇、张景安、张永安、张自英、张志杰、张景玺,刘岁红等人。新时代有王有民,王岁虎,王宁可,王博理、刘飞虎、杨亚宁等人。

王宁可,祖籍陕西彬州。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一出生于陕西省彬州市水口镇小车村。自幼热爱书法,绘画。工作之余临习古今名家字画,山水画以张大千,施云翔。花鸟,翎毛,走兽人物以王雪涛,刘奎龄,刘继卣,范曾等名家为楷模。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23)

王宁可的山水画

王宁彬:祖籍陕西彬州。1981年6月24生于陕西省彬州市水口镇小车村。自幼热爱书法,绘画。工作之余临习古今名家字画,专攻篆书隶书。

王俊琦:祖籍陕西彬州,水口镇小车王堡庄荒硷村人,1946年8月27日生日,青海省公路局退休老干部,中共党员,西宁市书画协会理事。琴棋书画无所不能,主攻草书,秦腔戏曲以板胡三玄二胡为主。在西宁有陕西籍老干部秦腔自乐班。资料由李自立提供。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24)

王倏奇的书法作品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25)

左为王俊奇,右为老支书王晓

杨亚宁:祖籍陕西彬州市,出生于陕西省彬州市水口镇小车村,大学文凭,教育工作者,自幼爱好书画。主攻书法,书法绘画兼工,擅长楷书隶书。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26)

杨亚宁的书法作品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27)

杨亚宁的楷书

张景安:男,1927年_2014,小车张家人。学历二年半,家贫无资,自强自立,坚持自学。练得一手好算盘,两手同时能打能算。上世纪七十年代,曾任小车大队出纳;以办事谨慎仔细,清廉著称。老来专攻书法,贴习颜楷。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28)

纬景安先生的书法作品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29)

张景安先生的书法

张永安:男,1937_2021。小车张家人,张景安胞弟;教师。书法习柳体,力透纸背。

张景玺:男,1946_2014。小车张家人。教师,书法楷隶兼长。

文学艺术方面更是人才荟萃,小车村大部分人都能文善写,才华四溢如王博杰,刘维斌。,加入彬州市作协的有张建鹏(张峰)等。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30)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31)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32)

张建鹏(张峰)的获奖证书。

手工制作方面,王有民擅长绘画,雕塑,纸活制作;刘增宏,刘三性,刘双宏擅长吹唢吶;纸活制作。新时代下,更涌现出王宁可,王彬可,王博礼等年轻一代书法绘画艺术人才。

7 、小车村的大学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小车村的大学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如王彬宁,硕士研究生;王建红,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张长鹰,博士,张小民,毕业于杨凌农业科技学院,张三盈(张广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學,张鹏烈,毕业于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张建康,毕业西安科技大学。张伟刚,毕业于西藏民族学院。张燕,女。西藏民族学院医学系,研究生。杨小平,刘维斌等。

2000年以后,每年被录取的大学生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江山代有人才出,一年更比一年多。

8、白手起家,在外打拼;自主创业的成功人士有:王平,秦宝峰、王拴羊,张宝鹏,张军礼,张永礼等。

9、产业结构

小车村地处山区丘陵半干旱地区,不能藻溉。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油菜,豆类为主,单季产。地理位置往西南可达麟游县,西北直指永平。周太王亶父迁都西岐,就是由旬邑过水口往西南“西岐”方向去的,而留下大王、小王、大车、小车的村名。经济特产有核桃,柿子,晋枣,彬州梨,彬豆等。2000年前后,主要经济支柱以苹果为主。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温饱有余,富裕不足;出外打工为主要经济来源。

畜牧养殖,良种配育,农业、养殖业、出外务工。小车村正处在一片繁忙,生机勃勃的发展之中。

70年代的下路村 小车村村志一(33)

小车张家的居民点

10、气象与自然灾害

1971年6月18日,水口、底店等6个公社350个生产队遭受冰雹,小麦减产四至六成,小车村也在其中。

1973年,6月至7月,水口、底店等十二个公社相继5次遭受狂风暴雨、冰雹灾害。粮食减产四成以上。

1976年6月开始,连降四次大暴雨和冰雹,水口、底店等公社不同程度受灾。

1980年,春季干旱无雨,同年秋季,雨水泛滥成灾。全公社人均夏粮47斤。

1981年,八九月阴雨连绵,部分群众受灾。

1985年8月12日,天降暴雨冰雹,水口、底店等8个公社受灾严重。

1988年,7月上旬阴雨连绵,小麦全部长芽,小车村全部受灾,交公粮全是“芽一级,芽二级”。

1989年,夏粮丰收。平均亩产167.5公斤,创历史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