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感恩有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1)

文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讯(记者 芦梓君)千年瓷都,在泥与火的激情碰撞下,催生出一族漂在的特殊人群——“景漂”。自己能够在千年窑火不熄的景德镇做些什么?学到什么?成就什么?作为一名“景漂”,文祥认为,这是他从“漂在景德镇”到“扎根景德镇”八年不忘的初心。

文祥,湖南长沙人,从小喜爱书画。在成为一名“景漂”之前,他曾坐过机关,也下过企业、演戏、教书育人,人生履历丰厚。2010年,文祥途经景德镇,被博大精深的陶瓷艺术所吸引,满城的窑火深深打动了他,几天的游历促使文祥对泥与火的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景德镇具备独特的陶瓷文化背景,陶瓷生产链成熟稳定,做瓷的、画瓷的、烧瓷的应有尽有,青花、粉彩、新彩、釉里红等作品数不胜数。”万事开头难,想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文祥这一初来乍到的门外汉,只有在学习创作苦下功夫。

文祥认为,坚定文化自信可以带给人无穷的创作灵感。“在中国传统艺术领域,先秦、汉唐文化乃至敦煌文化都有着无穷的精髓值得去深究挖掘,如何让存在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活起来,是艺术重新创作的重要过程。”他相信,想要把中国优秀文化的特点充分地发挥出来,就得静下心来,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细节都认认真真地做好,可以学习他人先进的部分,但是决不能丢弃中国传统文化最优秀的部分。

文祥始终致力于从釉下彩发源地、极富湖湘文化的唐代长沙窑挖掘吸收营养,并结合景德镇千年窑火的传统制瓷工艺精髄。釉下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尔后出现了1600多年的断层现象,直到唐代真正发明创造金属氧化物发色,制作釉下彩瓷。

“随着科技的进步,材料和烧成技术的提升,在认真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应该有所突破。” 文祥表示,创新离不开试验,在烧制过程中要让所有材料载体在同一个环境下迸发原有的色彩,牵涉到从泥料到釉料等每个材料的配方。他反复试烧几百窑,不断对现有材料取样分析,针对其在工艺使用过程中的缺陷,进行深度研究。

如今,文祥对釉料配方大胆进行了新的选配和重组,并设计出新的烧成路线,逐渐形成了窑口全手工制瓷体系和独特的一次性烧成釉下彩技法。文祥介绍道,这种技法完全区别于以往的釉上、釉中彩绘,可用色料直接在泥胎上汾水作画,浓、淡、干、湿皆能发挥到最佳效果,彻底改变了现有釉下彩绘装饰色彩不完善、烧成色彩还原不饱和、烧成后画面不清晰等问题,从而使陶瓷艺术语言更加丰富,形成了文祥不同于景德镇传统陶艺家的独特魅力。

文祥的釉下彩绘敦煌飞天系列在2015年米兰世博会获得金奖,这次,距1915年第一届世博会湖南醴陵釉下彩获得金奖后,已经整整过去了一百年。“景漂,景漂,不能只是漂,漂意味着没根,”文祥语重心长地说,景德镇的根在其始终具有强大的包容之心,只有精益求精、博览众长,才能使千年窑火方得始终,“匠从八方来,器从天下走。漂没有用,只有沉下去,不忘初心才是方得始终的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