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音节汉字,不是“多音字”,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主要是清末民初时期,学者翻译的外来度量衡单位,而刻意创造的计量用汉字,一般的话多是两个字组合成,也有个别是多音节的,比如:圕读音为“tú shū guǎn”,不过现在只有一个音了“tuǎn”。多音节字,说白了就是写只写一个字,可读却要读成两个字。

小编上网简单的找了几个,与大家分享:

“嗧”是一个汉字,读音却是jiā lún,为早期翻译的英美制容量单位,也就是现在的“加仑”,现在已不用。

“瓩”是一个汉字,读音是qiān wǎ,也是早期翻译的计量单位,就是现在的“千瓦”。类似的还有“瓧”,读音为“shí wǎ”,就是现代的“十瓦”

什么叫多音节汉字(不太常见的几个)(1)


“兙”的读音是“shí kě”汉字,同样是计量单位,也就是现在的“十克”。兛的读音是“qiānkè”,等同于现代的“千克”,类似的还有“兞”,读音“háo kè”;“兝”读音“gōng fēn”;“兡”

读音“bǎi kè”;“兣”,小编觉得这个字应该读作“li kè”,但是百度显示这个读音为“ɡōnɡlǐ”,等同于“厘克”,不知道是不是百度标错了。

4,糎

糎,现在的读音为“lí”,之前的读音为“lí mǐ”,即现代的“厘米”

5,砼

砼,这个字相比都不陌生,不过小编之前也不知道读什么。查了一下字典,才知道原来读作“tóng”,该字是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1953年创造的,因为“混凝土”三个字比较难写,蔡方荫就大胆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严格来说,“砼”的读音就应该是“混凝土”,不过1985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了砼与混凝土同义,并且给予了读音“tóng”。

6,曾经的多音节字

还有一些字,原来是多音节字,后来就剩下一个音,比如:

吋,开始的读音为:yīng cùn ,不过现在都读作读音cùn,还有“呎”,原读音为“yīng chǐ”,现在只有一个“chǐ”

粁:开始读音为“qiān mǐ”,就是“千米”,现在只有一个音“qiān”,不过这个字在日本仍使用。

7,合体字

现在出现越来越多的合体字了,比如“招财进宝”写在一起,还有“日进斗金”,“紫气东来”等等等等,

什么叫多音节汉字(不太常见的几个)(2)

当然现在这些字在电脑上是打不出来的,因为根本没有收录字库,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这样写,存在即合理,也许某一天,这些合体字可能也会成为咱们汉字的一部分

什么叫多音节汉字(不太常见的几个)(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