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疫情形势起伏多变。近期,不少市民群众反映先后接到流调电话,不知该如何配合落实防疫要求;当被告知确定为密接或是次密接,也不清楚到底应该怎么做。记者就此梳理了一份应对步骤和应急清单。

不小心成为密接者怎么办(被告知为密接者怎么办)(1)

接到流调电话时如何辨别真伪?

首先,接到电话后,流调人员会先表明自己的身份(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等),不会询问具体资产情况,这是识破骗局的关键点。

其次,从电话形式上辨别。诈骗电话号码多是国际来电,开头有“+”,不显示归属地或归属地显示为“未知”,无法正常回拨;而流调电话基本为本地固话或手机号,显示归属地,可以正常回拨,也可通过12345热线电话查询。

再之,从电话内容上辨别。诈骗电话会询问财产等与疾病传播不相关的问题,以任何理由发送链接让你点击,推销任何产品或以任何理由要求付费;以任何理由发送二维码让你扫描,找你索要银行卡卡号、密码或验证码;以任何理由让你转账和进行所谓的“资金查核”均要当心。流调电话则是咨询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现在所在位置;询问健康状况,如近期可有不适、近期是否就医、是否有发烧咳嗽等异常情况、是否做过核酸检测;询问疫区旅游史、居住史,是否去过疫区旅行,经停、到过的地方,是否在疫区停留居住过等;病例密切接触史,如同行乘客、近距离交流、同事同学、居家成员等;乘坐交通工具及其他与疾病防控相关的信息。

不小心成为密接者怎么办(被告知为密接者怎么办)(2)

被流调不等于被感染

正确甄别电话后,不要怕,被流调不等于被感染。流调是疫情控制的关键,流调收集的信息能起到有效遏制疫情的关键作用。被询问时,积极主动配合,仔细回顾近期行程,如实回答即可。流调人员只有获得真实、有效的人群信息,才能科学评估疫情动态,采取正确的防控措施。无需担心的是,流调过程中公民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所获得的所有信息都严格保密。对拒不配合、故意隐瞒情况、造成疫情传播的,将被依法依规惩处。

如何详尽回忆个人行程轨迹?

建议查阅记录痕迹,通话记录、微信聊天记录、短信记录、电子支付记录、乘车记录,甚至微博、抖音、照片、日志等,间接帮助个人回忆近期出行和社交情况。现阶段,我市严格要求各类公共场所严格执行查验双码措施,再次提醒广大市民认真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严格落实场所码扫码措施;疫情期间避免聚餐,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的频率,养成记录自己行程的习惯。

通过事件联想及习惯中的例外辅助回忆。通过近期您或家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发生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事件,以此为起点,之前或之后几天,您都去过哪里,接触过哪些人。或者通过最近常规生活出现的例外或新结识的人帮助回忆行程轨迹。也可以通过家人、朋友、同事、同学以及有共同出行史的人协助回忆。

不小心成为密接者怎么办(被告知为密接者怎么办)(3)

成为密切接触者后该怎么做?

被区、县疾控通知成为密切接触者后,该怎么做?需要准备什么?

首先稳住心态,不要慌乱。立即戴好医用外科口罩,找一个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房间/空旷无人区域,等待社区联系采样后转运至集中隔离点。如果家人是次密接,通知家人做好个人防护。同时尽快告知工作单位,自己已被判为密接。等待流调期间,查看手机支付宝、微信、信用卡等消费记录,尽可能详细地回忆接触病例后去过哪些场所,是否去过医疗机构,并在接受流调时如实告知流调队员。

其次,做好隔离准备,提前备好必备物品及生活物品。必备物品包括身份证明(身份证、护照等)、防疫用品(口罩、酒精消毒产品等)、联系工具(手机等);生活物品包括衣物鞋袜、洗漱用品、女性卫生用品等及工作、学习用品,如各类电子物品、笔等,换洗衣物、洗漱用品等。其他有基础疾病者可携带足够药物及就诊记录、特殊人群可携带少量食品等。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江黎

编辑:少颖

不小心成为密接者怎么办(被告知为密接者怎么办)(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