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31年五月,刚刚即位的蒙古大汗窝阔台正为攻不下金国的潼关重镇而发愁。然而,铁木真在临死之前考虑到这一点,三年前就为后世子孙留下了破金之策:

“金之精兵在潼关,其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攻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州,直捣汴京。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敝,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外国史料三峰山之战(三峰山之战拖雷一战封神)(1)

借道南宋示意图

刚刚即位的窝阔台,本想就灭金之事,建立远超父辈的功业。可惜蒙军对于潼关的久攻不克,注定了他不能彻底摆脱铁木真的影子。对于铁木真借道于宋的灭金之策,窝阔台不得不采纳。

拖雷“借”道于宋

破金之策既定,围绕这个策略所制定的作战计划很快便在中原大地上被付诸行动。

公元1231年八月,窝阔台自率中军下山西以攻河南,意图破洛阳、郑州,进而围汴京;大将斡陈率东路军,自山东济南出发,而后西进河南,以牵制金军西援;拖雷率右路军从凤翔府大散关意欲借道宋境,顺汉江东下,经襄阳唐河邓州进入河南,北上击汴。

外国史料三峰山之战(三峰山之战拖雷一战封神)(2)

三路大军灭金

不出意外,待三路大军会师汴京之时,便是金国寿终正寝,灰飞烟灭之时。

按照蒙军的实力,窝阔台率领的中军和斡陈率领的东路军实现预定地作战计划似乎没什么问题。唯一的不稳定因素便在于拖雷的西路军。

南宋到底会不会借道给蒙军,成为了此次蒙军作战计划中最为不稳定的一个因素。

计划既定,蒙古的三路大军按照预期的计划开始走在进军的路上。

窝阔台所在的中军,自然是斗志昂扬,一路势如破竹,经过两个月的奋战,先是于年前攻占山西河中府(山西永济)。又于第二年正月渡过黄河,进而占领郑州。金军则是一路溃逃,涌入了汴京城内。

拖雷所带的西路军也在中路军出发的同时从凤翔府开赴南宋的边境大散关

但是在大散关的边境上,通往汉中的栈道已经被南宋守军烧毁。

外国史料三峰山之战(三峰山之战拖雷一战封神)(3)

大散关栈道

无奈的拖雷只能绕道甘南(陇南两当县),强行突入西和州(陇南西和县)进入汉水上游,寄希望沿汉江东进南宋荆襄,进而再北上河南。

拖雷此次由甘南入宋,在南宋境内的所有关隘,都是强行突破。以蒙军的行为来看,拖雷完全不像是来借道的,倒像是来攻城掠地的。

直到公元1231年十月,拖雷到达陕西略阳之后、才正式向南宋方面提出交涉,希望能达到借道的目的。

但是由于宋蒙双方在边境的摩擦,前来借道的蒙使,一入略阳就被不明情况的南宋守将一刀砍了。

这一下,弄的宋、蒙双方都措手不及。

外国史料三峰山之战(三峰山之战拖雷一战封神)(4)

拖雷剧照

现在,摆在拖雷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借此次蒙古使者被南宋所杀的事件大举进攻南宋,留在这里和宋将死磕;二是以战迫和,用武力达成和南宋借道的条件。

然而,时间不等人,灭亡金国的计划是窝阔台亲自制定的,拖雷这一路蒙军又是灭金计划中,最为重要的一路。情况已不允许拖雷因为一个使者的被杀,而留在南宋境内深陷战争的泥潭。

为了窝阔台灭金的大局考虑,拖雷选择了以战迫和。

之后的拖雷一方面做出和南宋一战的气势;一方面再派出使者去南宋进行借道事宜的洽谈。

谈判期间,蒙古方面先是细述了宋金之间的百年恩怨,而后畅谈了蒙宋之间的友谊,再之后又强调了蒙古灭金的决心,最后又以军事进攻作为谈判筹码。

最终,老于谋略的拖雷,以连哄带骗外加恐吓的方式,成功的从南宋那里借到了一条毫无阻碍的道路。

借道成功之后,拖雷统率下的西路蒙军北上攻汴的征程就此一路畅通。而此时的中原大地,深冬已经悄然来临。

禹山之战

借道成功之后,拖雷的四万骑兵自略阳子午栈道之雄关——饶峰关(安康石泉县)、经金州(今陕西安康)、沿汉水南下均州(湖北丹江口市),与河南邓州(今河南邓县)隔汉江而望。

外国史料三峰山之战(三峰山之战拖雷一战封神)(5)

拖雷在南宋境内行军路线

走到这里,拖雷只需跨越汉江,便可实现铁木真那“假道于宋,下兵唐、邓”的战略构想。

话说金国虽然被蒙古人追着屁股揍了20年,辽东河西河东河北的土地尽失,但是其大部分兵力却收缩到河南一地。此次拖雷的北上击汴之路,虽然借道宋境,走到了汉水南岸,但是想顺利走到汴京,依然不是那么容易。

就在均州进入河南的汉江之畔,拖雷的北上攻汴之路,迎来了最为惊险的一战。

在拖雷到达汉水南岸时,北岸的金军先头部队早就已经到了。

但是他们却是目视着蒙军来到对岸,而后又目视着蒙古军从容渡江。

在拖雷的蒙古大军全部渡过汉水之后,金军的二十万人马,这才在金将完颜合达的率领下布阵于汉江旁边的禹山

外国史料三峰山之战(三峰山之战拖雷一战封神)(6)

在绝对的优势兵力下,完颜合达等待着拖雷的到来。此时的完颜合达寄希望于在这禹山脚下,将拖雷的四万骑兵一举歼灭。

对此,完颜合达很有自信。毕竟二十万遇上四万,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

但完颜合达却不知道,历史上有着太多背水一战的成功先例。

潇潇汉水,瑟瑟禹山。完颜合达将十五万步兵列阵于山前,五万骑兵藏于山后,和刚刚渡过汉水的蒙军就这么对峙着。可是完颜合达左等右等,背水列阵的蒙军却迟迟没有要进攻的意思。

然而,就在完颜合达狐疑之际,金军的后方,突然间杀声震天。

完颜合达没有预料到的是,蒙古骑兵竟然绕到了金军的身后,对他部署在禹山之后的五万骑兵,发动了近乎疯狂地冲锋。

更让完颜合达吃惊的是,骑兵对战骑兵不久,在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之下,处于弱势的蒙古骑兵,竟然一度动摇了金军的阵脚,打的金军士兵四散奔逃。

眼看金军的战线濒临崩溃之际,完颜合达跃马长枪,亲自上前督战,这才稳住了阵脚。而金军一旦稳住阵脚,蒙军方面的兵力弱势就突显出来,在没有被金军合围之前,拖雷匆忙退军。

外国史料三峰山之战(三峰山之战拖雷一战封神)(7)

撤退之后的拖雷,深知凭自己目前的军力,终究无法撼动眼前这座庞然大物。所以在禹山小试兵锋之后,拖雷开始采用游击战术,袭扰金军,焚烧其辎重,伺机北上汴京。

蒙古军来去如风地袭扰战术,成功地牵制了金军的主力,让其欲撤不行,求战不能,就这么一直尾随着蒙古军走在前往汴京的道路上。

决战三峰山

就在拖雷和完颜合达互相缠斗的过程中,新的一年到来了。

新年正月,拖雷虽然还在河南境内与完颜合达缠斗,但是此时的整个中原战局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其中,窝阔台率领的中军已经占领了郑州,东路军在斡陈的率领下也由山东济南府进击河南,大有和窝阔台会师汴京的趋势。

面对中原大地的如此时局,金哀宗下令完颜合达不要再与拖雷部蒙军缠斗,火速率领着还剩下的十五万金国精锐,北上护卫京畿。

外国史料三峰山之战(三峰山之战拖雷一战封神)(8)

得到金哀宗的命令,完颜合达旋即调转马头,走上了北上勤王之路。在行走的过程中,完颜合达又和从边城败退的金将杨沃衍武仙两路人马汇合。

此时,在完颜合达的手中,已经聚集了金国一半的主力军队。

就在完颜合达打算快速向汴京靠拢之时,拖雷的蒙古骑兵却一反常态,开始由之前的北上攻汴,转变成袭扰,阻击完颜合达的北上增援。

如若说禹山之战时的拖雷是想极力摆脱完颜合达的话,那么当金哀宗的勤王之命下达之后,此时的完颜合达就是想迅速摆脱拖雷以救汴京。

但事实却是这二人现在谁也摆脱不了谁。

就在二人停停打打,打打停停纠缠不清时,天空飘下了正月里的第一场大雪。而这场不合时宜的大雪降临,对于完颜合达这支数量庞大的金军来说,却是致命的。

正月里的大雪,覆盖了金军前进的道路。刺骨的风寒,吹打着蒙、金士兵那久经战乱的身躯。拖雷和完颜合达这两支兵马仍旧在这大雪纷飞的正月里无休止地纠缠着。

对于拖雷和完颜合达来说,通往汴京的这条路,实在太过于狭窄了,窄到注定只能有一个人过去。而剩下的那一个,只能作为一个失败者,倒在胜利者前进的道路上,被千军万马踩踏而过。

在刺骨的严寒之中,这两支纠缠不清的兵马,来到了钧州境内(今河南禹州市)。而在钧州外围,有三座高耸的山峰,此刻正在风雪中迎接着蒙、金两军的到来。

外国史料三峰山之战(三峰山之战拖雷一战封神)(9)

接下来,一场决定金国命运的战争,即将围绕着三峰山展开。

三峰山前,接到金哀宗勤王命令的仙完颜合达,杨沃衍,武仙等人意欲摆脱拖雷的纠缠,带领着十五万大军在饥寒交迫中展开着急速的行军。但是这十五万大军每日所消耗的粮草,在这严寒刺骨的冬季里,成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

好在此时的他们,终于在风雪之中来到了距离钧州城只有十里的三峰山脚下。

在金军看来,进了城,一切就好办了。

然而,就在完颜合达他们即将进入钧州之时,在通往钧州的道路上,却出现了一支来路不明的蒙军。而看样子,这些蒙军似乎已经在这里等了很久了。

这时完颜合达回身,发现后方依然是尾随不休的冤家拖雷。

这时完颜合达明白了,这支突然出现的神秘蒙军,是窝阔台派来接应拖雷的援军。

当窝阔台在占领郑州,进逼汴京之后,由于考虑到拖雷所面临的巨大军事压力,便迅速抽调兵马南下,前去接应拖雷的北上。当这批蒙军和拖雷会师之后,三峰山通往钧州的最后十里地,也就成为了金国彻底沦亡的不归路。

大雪已经持续了数天之久,金军的十五万人马多日未食。没过膝盖的积雪,让这十五万大军每前进一步都要花费巨大的力气。他们的双手已经被冻裂,脚趾已经被冻烂,兵器已经结冰,甲胄已然僵硬。此刻只需轻轻一击,他们便会在这数尺之深的雪地里轰然倒下,再也不会起身。

而反观拖雷的骑兵,他们一个个跃然马上,精神抖擞。在拖雷眼里,眼前这支奄奄一息的金军,更像是一群待宰的羔羊。

外国史料三峰山之战(三峰山之战拖雷一战封神)(10)

拖雷和窝阔台派来的援军汇合后,他们时而围攻金军,时而撤退,时而袭扰,时而抢劫。在这寒风瑟瑟,白雪皑皑的钧州城外,拖雷和完颜合达的战斗,一直围绕着三峰山进行。

在蒙古军的袭扰之下,金军挨饿受冻,军心不稳,士气低落,体力不支已成为常态。但是这种天气上的寒冷,对于在苦寒之地长大的蒙古人来说,恰恰是一种优势优势。

在蒙古军的不停骚扰之下,距离钧州城那短短的十余里,让金军感受到了什么是生与死的距离。

然而,就在金军精疲力竭,心力崩溃之时,拖雷却在三峰山脚下突然给金军让开一条前往钧州的道路。

几近崩溃的金兵这时不疑有诈,争先恐后的向均州城撤退。而这一退,金国十五万大军就此全面崩溃。

外国史料三峰山之战(三峰山之战拖雷一战封神)(11)

在金军撤退的路上,拖雷早已埋伏好了数万骑兵。在金军不顾一切奔向钧州的路途中,这批蒙军突然杀出。双方就此围绕着三峰山进行了一场大决战。

饥寒交迫的金军,此时又怎是蒙古骑兵的对手。激战不久,便是全面地溃败。在乱兵之中,金国将领张惠、高英战死,武仙率领少数骑兵逃走,移刺蒲阿被俘虏。主将完颜合达,将领完颜陈和尚,杨沃衍败退钧州。

三峰山一战,金军兵将战死大半,而没有战死,溃逃至钧州城内的兵将,也只是比城外的那些人多活了三天而已。

三天之后,蒙军攻破了钧州城,之前逃入城内的兵将或战死,或因为不投降而被杀,这支金国的生力军,除了武仙率少数人马逃离之外,其余人等尽数被蒙军消灭。

金国寄希望抵御蒙军的勤王部队,在三峰山一战中被消灭得干干净净。金国的灭亡只在旦夕之间!

,